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李世民畏魏征(唐太宗把魏征比做镜子的故事)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44

       来源丨喜马拉雅FM赵冬梅老师的精品课《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

       编辑丨田潇湘

       都说皇帝是九五之尊,权利至高无上,那么谁能约束皇帝呢?如果没有,皇帝就什么都不怕,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子。鹞子是“体型最小杀伤力最强的猛禽”,是猎人的宝贝。太宗是一个好猎人,而这只鹞子,俊异绝伦。唐太宗当然欢喜得不得了,就把它架在自己的手臂上细细把玩。正嗨着呢,远远望见魏征进来,赶紧的,就把这只鹞子藏进了怀里。

       魏征明明看见了,却假装不知道,跟太宗一本正经地聊起古代帝王喜欢打猎耽误政事的教训,旁征博引,东拉西扯。太宗担心鹞子会被闷死,可是又素来敬畏魏征,想听他说完,结果,魏征哇哩哇啦说了大半天,那只鹞子果然就死在了太宗怀里。这个故事试图告诉我们,太宗怕魏征,怕到连心爱的鹞子都闷死了。

       可是,唐太宗怕的,真的是魏征吗?魏征死了以后,唐太宗发现魏征推荐过的两个宰相之才都出了问题,于是怀疑魏征结党营私;而且,太宗还发现,魏征竟然把自己劝谏皇帝的言辞都记录了下来交给了史官,于是乎,太宗很不愉快。他原来答应把一个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的,这下就取消了婚约,魏征家也败落了。魏征再能说,说的再有道理,唐太宗也是不怕他的。那么,皇帝究竟怕什么?

       再讲一个故事,宋太祖有一回生气,一怒之下用手里的玉斧头砸掉了一个官员的两颗大门牙,那位被砸掉了门牙的兄弟忍着痛,把门牙捡起来,用手绢包好,放进袖子里。太祖看傻了,说:“你收拾着物证,难道还打算去告我不成?”那兄弟说:“我当然没地儿告你去。可是史官会把这件事记下来。”这意思是说你这么任性,是会遗臭万年的。

       第一:皇帝怕历史,他害怕自己成为遗臭万年的昏君。“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中国古代的大人物,对自身的历史形象是非常在意的,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历史是最公正的法官。权势可以掩人耳目于一时,却无法遮住千秋万代的视听。

       第二:皇帝怕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古代圣王的原则、本朝的列祖列宗,特别是开国皇帝的说法、做法对后世的皇帝都有规范作用。周公的榜样、孔子的教诲、五经当中的名言警句,到任何一朝都是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三:皇帝怕天。对于上天降下的灾异,皇帝是要认真对待的。天人感应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核心的内容是说,人间政治与天道之间是关联互动的,人间政治出了问题,天就会对统治者予以警告。

       第四:天不会说话,所以警告的方式就是降下灾异,比如地震、水灾、旱灾、日食等等。而人间的统治者在接收到这些警告信息的时候,就必须做出悔过的姿态,并检讨政策措施,减轻民间疾苦。

       这些悔过的姿态包括皇帝本人的——减膳撤乐、下诏罪己等等。也包括宰相的,宰相也必须出来承认辅佐不利,在汉代还曾经出现过因为灾异罢免三公的做法。还有面向百官甚至全民的,比如更大范围地开放言路,允许臣民上书批评政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灾异罪己的皇帝是汉文帝。后来,虽然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灾异示警这一套政治理论并没有被抛弃,为什么?“因为皇帝真正怕的就只有天了,如果不畏天,那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呢?皇帝不畏天,这国家就离混乱灭亡不远了!”

       这话是宋朝的宰相富弼说的。因为王安石教导神宗天变不足畏!当时还有一个名人苏轼,也说了一句话,他说,教唆皇帝不怕天,“祸害国家的事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帝、士大夫和天变之间的关系,跟迷信有关,但绝不能用一个“迷信”嗤之以鼻就可以的。

       皇帝还是有所畏惧的。皇帝畏惧自己的历史形象,皇帝畏惧古圣先贤、列祖列宗,皇帝畏天。但是,所有这些,不管是天,还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以及历史形象的问题,其实都是靠士大夫来阐释的。在传统中国的伦理秩序当中,论到现实权势,皇帝最大,论到观念秩序,道理最大,而能够把道理讲明白的,是读书人官僚士大夫。

       他们凭什么掌握道理?因为中国国家自从汉代以来就接纳了儒家思想,而士大夫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言人。引经据典、解释天命,阐扬古圣先贤、列祖列宗,为天下人请命,把皇帝和王朝统治保持在正确的轨道,就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责任。

       皇帝有三畏——“畏天”“畏历史形象”“畏古圣先贤、列祖列宗”,这三畏就是传统士大夫用来劝谏、约束皇帝的武器。只不过,话必须说回去,这三条约束都是软的,没有强制性。如果皇帝决心不听,如果皇帝两眼一闭,决心做个昏君,那是谁也拦不住的。

       关于主播:

       北大教授赵冬梅将用30年史学积淀、反复雕琢的课程设计,带来新视角历史课: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三大方向,讲解真正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性逻辑,细节处还原真实历史。本课特增10本历史经典的学习,如《万历十五年》《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等,理解历史脉络之余带你找到进一步思考路径,让这一门课带你驾驭历史浪潮。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