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一副中药喝几天(一包中药可以喝几天)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34

      

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剂型。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 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可见, 恰当的煎煮方法是决定汤剂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不要再单纯地认为疗效差是因为方不对或中药质量差,先反思下自己煲中药煲对了吗?掌握中药煎煮非常重要。中药材“个性”强,如同不同个性的孩子要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不同药性和特性的中药材也要因材煎煮,才可发挥最佳药效、药到病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煎煮中药首选砂锅 。砂锅煎药自古沿用至今,其优点在于砂锅器具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过程中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

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玻璃煎器、不锈钢锅 ,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

铁、铜、铝、锡等金属容器则忌用 ,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 减低或消失。


中药不要洗

针对 水溶性和挥发性中药材 我们最好选择煎药前不清洗,以免影响药物疗效。这是因为:第一, 现在的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一系列炮制 ,包括去杂质、晒干等程序,卫生条件已经达标。第二,不少中药材中含有水溶性成分,水洗会让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第三,有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水洗造成辅料流失,同样会影响药效。此外,如果复方中含有研碎的中药材,水洗也会造成药物损失、影响药效。当然,这些中药材指在医院或正规药店配取的卫生条件较好的中药材。

中药如何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可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缩短煎煮时间。浸泡要注意浸泡时间和浸泡水温,以药材浸透为原则。

一般应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冷水没过药面2cm左右,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可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延长或缩短,例如花、草、叶类中药材可以浸泡20分钟;根、茎、果实及矿石、甲壳类中药材浸泡时间可延长,30-60分钟。

中药材一般是炮制后中药饮片,当加入清水后中药饮片内部细胞会吸水膨胀,因此煎药前加水量的选择和方法—— 一次加水要足量、不能中间数次加水 、一般是要求 水淹没药面1cm左右 ,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每剂药一般煎2-3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没过药面2cm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稍微减少,一般以没过药面1cm为宜,每次煎得药量100-2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剂,将两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分2-3次温服。

煎煮火候 现在煎煮中药一般是使用天然气或用电,掌握火候非常重要。一般是“先武后文”,即煎开前用较大、较急的火力,沸腾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控制好煎煮中药的时间,对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保留同样十分重要。要做到 武而不烈,文而不缓 ,犹如厨师做佳肴,同一道菜同样的材料,不同火候烹饪出来口感也会不同。

对于一剂中药可以煮多久,相信很多人也有疑问。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 煎煮两遍 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 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注意 :建议中药煎好后即刻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一般将2-3次煎煮后经过滤的药液混合在一起,若多于600ml可加热浓缩(溶质不变、溶剂变少)

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