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乌鲁木齐怎么样(乌鲁木齐这个城市怎么样)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35

       昨晚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转发了一封公开信。

       许多在西安上学的学生,因为疫情滞留在乌鲁木齐,呼吁陕西这边帮助他们回西安上学。很快朋友删了这封信。今天我在全网搜索,不见相关消息。

       前天也是在朋友圈,我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青年女士想出疆治疗的公开信。现在网上也不见相关消息。朋友圈动态也不见了。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应不应该离开乌鲁木齐?目前有五百多个回答,一千多个关注。他们在回答里倾诉长期居家隔离的痛苦,甚至愤恨。

       有个人说他爷爷因病不能吃太硬的食物,而面包之类的软食品又迟迟买不到……现在可能早删了吧。还有一些极端情况,就不具体说了。

       这个问题早在今年2月就有人回答了,说明提问和回答的人,不全是因为疫情。还有其他比如偏远、经济不好等原因。

       这些原因,再加上最近长达3个月的疫情,难免让人心生愤恨,想要离开。就像在婚恋中,失望攒够了,就分开。

       乌鲁木齐就像一个人,又穷又弱,从小到大被人欺负看不起,还没办法。怎么做都是错。连呼吸都是错的。

       乌鲁木齐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有一个略带黑色幽默的说法:乌鲁木齐是个好地方,如果我不在那里就更好了!

       2017年我刚到西安的时候,也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说,那是个好地方,我很怀念那里。别的没多说。

       尽管我在乌鲁木齐生活了13年,但最后我还是离开了。我不能一边离开那里,一边说那里多好多好,甚至劝别人去那里发展。就像你和一个爱你的女孩子说,我也很爱你,但不能和你结婚。

       ……………………………………………………

       我怀念那里的什么呢?

       怀念那里大雪纷飞的日子。每年11月左右,雪天如约而至。你无意间朝窗外看去,雪花随风摇曳,像一个温暖的老朋友来拜访你。

       我曾经在2005年的冬天如此写过:“周围很静/雪花落在公交车上/继续着它的旅程/哪儿都有熟悉的面孔/我却记不起他们是谁。”

       怀念那里的美食。过油肉拌面、红柳烤肉、大盘鸡、肉抓饭、油塔子、烤包子、馕……尤其怀念和认识多年的朋友,就着这些美食,喝着红乌苏、小老窖、卡瓦斯,酒酣耳热之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顺便分析一下目前的国际局势。

       怀念那里的美景。新疆大学的红湖,我曾在那里徜徉;红山公园、人民公园、水上乐园,我曾携友同游过,亦曾独自徘徊过;市外的南山,我曾在那里野炊、团建、徒步、骑马;二道桥、南门、大小西门、铁路局,我经常闲逛……

       怀念在那里求学的日子。新疆大学,新疆最好的综合性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最好的财经大学,国家都给了很好的优惠政策。

       新疆大学一位社会学老师曾对我们说:“你们不要觉得新疆大学不怎么好,以后说不定你想考新大的研还考不上。”新疆财经大学的MBA,也不是你想考就能考上的。

       怀念在那里奋斗过的时光。在新疆福彩中心,我采访过许多中奖彩民,写了上百篇中奖故事;在兵团日报社,我经历了5年的采编生涯,还结过一个维吾尔族“亲戚”……

       真要说彻底离开,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离开的理由也许只要1个,但牵绊你离开的理由也许有上百个。

       更不用说离开了之后,去另一个地方从头开始,要面临也许远远超出你想象的挑战。

       ……………………………………………………

       只要你去比乌鲁木齐更繁华节奏更快的地方,你就要做好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准备。

       乌鲁木齐的节奏相对内地大城市来说,要慢很多;经济体量小很多;人口少很多,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我在乌鲁木齐生活了13年之后,来到西安这座在西北来说不错,但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相对落后的大城市,一度差点被这里的发展浪头和激烈竞争态势打倒。

       在乌鲁木齐相对容易的编制内工作,每年几十万大学生挤破脑袋往里挤;考试没那么严格的国有单位,各种打招呼进来而且自身实力还不俗的人会是你的激烈竞争者;看似繁华的私企,连社保都不一定给你交,就这样你还很可能遇到皮包公司。

       还有西安周边陕西省内城市、周边省份城市的人大把地涌进来。西安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是事实,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是事实。即使在西安你要想立足,也得掂量掂量。

       如果你想去成都、武汉这些更繁华的城市,你更要好好想想。看似越好的城市,进入成本也越高。

       看似美好的城市,也不一定有你想的那么好。想想西安在今年年初头次大面积遭遇奥密克戎的时候,网上的骂声抱怨声,可震天响。网上“你后悔留在西安了吗?”“是否该离开西安?”之类的讨论更加火爆。

       骂完西安3个月后,繁华如上海,几乎是全国城市管理的模范,也遭遇骂声一片。网上又出现“上海解封后,你还会留在上海吗?”的问题。还有网友专门写文说,看了上海的表现,我要郑重地向西安和武汉道歉!

       谁又稀罕这份道歉?!

       网络上的众声喧哗,无非是暂时的情绪宣泄。冷静下来想想,上述开放而宏大的问题,不是你一个人拍脑袋就能回答的,而是需要你花好几年甚至好几代人来探索和实践的。

       你问了“应不应该离开”之后,还需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能不能够离开?”“我会不会离开?”“离开了之后我又该怎么办?”

       你愤恨又无力,迷茫又无助,表面看似乎是因为你和城市之间的矛盾,实际上这是你和这场疫情之间的战争。

       ……………………………………………………

       小马要过河的时候,老牛跟他说这个河水非常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但是小松鼠跟他说啊,你不要过河,“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而且老牛和小松鼠说的都是真的。“应不应该离开乌鲁木齐?”你可以在网上写一篇万字长文,来宣泄你的情绪,也可以做一个全面论证,设想好如何解答我刚才建议你深入自问的那几个问题。

       但至此,你还是那匹小马。所有给你提建议的人,都类似老牛和松鼠。接下来,你得去趟一下试试。要么你就干脆别开始,断了过河的念想。不要“既要,又要,还要”,“万一这样怎么办?万一那样又怎么办?”

       毛泽东同志曾写道:“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就是说我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我们要先分析和总结问题,再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答案,经过新的现实不断检验,得到新的认识和解决办法。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你如果真打主意离开乌鲁木齐,不妨以此作指导。换做其他问题,比如“该不该转行?”“该不该继续和他在一起?”都挺实用。

       治好你精神内耗的可以是你二舅,也可以是毛主席。

       从我2017年3月离开乌鲁木齐,快6年过去了;从2019年底我上完新疆财经大学MBA,最后一次去乌鲁木齐,3年过去了。

       那里的朋友曾告诉我,我2017年离开后,那里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疫情以来尤其是此次疫情以来,又有朋友向我抱怨几句又欲言又止。

       我对那里所有的朋友和陌生人,都报以充分的理解、同情和最大的善意,但恕我没有身处其间,很难完全感同身受。

       我就用王小波的一段话安慰一下远在乌鲁木齐的你们和我自己吧。

       他曾写道:“生活本身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疫情、你所生活的不那么完美的城市、你的各种不幸和痛苦,都是不断砸向你的锤子。

       我们将在躲避这些锤子和挣扎奋斗中,过完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