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弥勒佛对联(弥勒佛的金句)

频道:科普知识 日期: 浏览:1246


趁着初夏,古城的人们喜欢沿着山间小路途径土主庙后走到大寺,稍作休憩后又经三叠水至小寺停车场喝上几盅茶后,才闲适意足地步行回城。细嗅着阵阵花香,以鸟语风声作陪,呷一口糊米香烤茶,与行人闲聊,这几乎是每一个来到大小寺的人感到最舒服的放松方式。大寺本名圆觉寺,位于巍山古城东灵应山,与玄龙寺(俗名小寺)遥相互望。大寺门外有双塔分列于寺门南北二侧,为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秀颀厚重,高耸壮观,寺内的古体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步随景移,布局巧妙,引人入胜。

于我而言,相较之双塔的静、小寺的茶和蒙化十六景之“东山济胜”,我更醉心于大寺对联的诗意与禅理。从寺门进入后沿石阶拾级而上,便是弥勒殿,大肚弥勒佛笑容可掬,神态亲切,在“自观自在”的横批下有两副对联,一联为:“长啸几时休,此圣人眉睫中,无一丝挂得上的烦恼;一禅长坐定,这和尚布袋里,有甚么装不下的东西。”另一联为:“布袋里包罗人世沧桑,记曾楼焚五诏,族聚九隆,过眼等云烟,几世几年,落得数声长啸;蒲团上化现老僧模样,管那塔拥七层,溪流三叠,禅心空色相,自观自在,静参最妙玄机。”对联写出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事之理,更以火烧松明楼南诏灭五诏的历史故事为例,道出老僧自观自在静参世事玄机,每每至此看到此联,心中的诸多烦恼和不快顿然消失,胸田平阔,不计得失,顿觉豁达安然。穿过弥勒殿便来到了中院,此处古柏青青,真如殿檐角的古风铃随风叮当,罄然入心,顿觉静谧。明代学者杨慎(字升庵)来到大寺,留下名联“一水抱孤城,烟渺有无,主杖僧归苍莽外;群峰朝叠阁,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此联原木刻联作为历史文物珍藏在县文物展览馆内,现悬挂的木刻联是模仿原联笔迹重刻的,民国以后,此联同时悬挂在昆明西山华亭寺和通海秀山清凉台,结合当地景物改换了个别字。翠峦映双塔、灵鸟鸣花涧、香烟缭古寺,游人仿佛身临画图中,颇有一番“诗画合一”的意境。大寺院落林荫蔽日,风光幽静,“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远峰远刊,近峰近刊,人来山上观山。”为明代朱光霁撰联,杨慎书写,原联已毁,今联由后人补书,悬挂在弥勒殿外。待心安静下来后,细品着殿外“熙熙世间善善恶恶归因果,攘攘众生名名利利转头空。”的联文,佛家的因果轮回,世间的纷扰之事最终不过一场空,只有踏实做好当下事,珍惜把握眼前缘,才能不负众生,不枉此行。中院墙壁上题有“暮鼓唤醒眠云客,晨钟催回望月僧。”“烟锁锦溪水绿,云拂宝岫峰青。”此地林木掩映,景致清幽,一景一境地。绕过真如殿再登上石阶便来到了后院,也是大寺的最高处,后殿有联“点头阶前留石子,会心栏外问花枝。”正中大雄宝殿“山还是山”的横批下有联“挥挥衣袖把梦留于寺外,养养梅花将佛供在馨中。”后院植有数株梅花、紫薇、玉兰,冬梅馨香,春兰灼华,夏薇多彩,虽是佛家寺院,却也在清幽寂静中不乏精彩活力,把世事烦扰抛于俗尘,将心智禅语留于日常,这才是最大的智与禅。南厅横批“禅馨”下有联“壶小容天地,茶淡远是非。”则是近年前翻修时才悬挂上的,此处多为香客游人喝茶休憩地,对联以小见大,富有禅意。除了充满哲理和禅意的对联外,大寺的诸多匾额也内蕴丰厚,意境高远,引人深思。祖堂悬匾“一灯千古”,文昌殿悬匾“佑启群英”,“长思己遏”的匾颇则时时警醒世人要节制欲望,修身养性,和气静心地安然处世。

大寺和小寺几百年来相守相依,风雨共济,大寺虽名“大”,但院落的占地面积却小于小寺,因此巍山人常言“大事(大寺)不大,小事(小寺)不小”,“小事(小寺)不塌(塔),大事(大寺)塌(塔)”,从古寺中的诸多对联和匾额来看,其中的丰厚意蕴和哲理禅思则教化着人们“大事不大,小事不小”,而巍山这座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古城也以厚重的历史文化涵蕴着人们平和包容、通达乐观的秉性,生生不息,代代相继。


      

      

      

      

      

      

      

      

      

      

      

      

      



文/刘冬

摄影.编辑/韩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