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乾隆是雍正第几子(乾隆是雍正和谁的孩子)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238

      
围绕着雍正皇帝,大量的野史传闻和影视文学作品给他罩上了层层的迷雾。我们特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李国荣先生透过深藏大内的清宫档案,从几个侧面谈谈历史上的雍正。

      

      

      
即位

由于康熙朝太子几立几废,几个皇子骨肉相争由来已久,因此史家历来对雍正继位的合法性议论丛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雍正矫诏篡位。说康熙遗诏原为“皇位传十四子胤祯”,胤禛把遗诏中的“十”字改为“于”字,“祯”字易作“禛”(即雍正),使遗诏变成“皇位传于四子胤禛”。清代文书制度,书写皇子,一定冠以“皇”字,违错不得。又“於”、“于”二字清代并不通用,事关国体寥寥几字的诏书,岂容有别字?再者,“祯”、“禛”二字虽字形相近,但把“祯”改为“禛”,即使再巧妙,也不能不显痕迹。因此可以说改诏篡位说是不能成立的。

雍正说他承父命即位,最可靠的证据应是康熙亲自写的遗诏,但迄今尚未发现。不过,据史料记载,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康熙传位给胤礻真的一些迹象:其一,康熙曾讲,要选个坚固可托之人做嗣子,胤禛性格刚毅,精明务实。其二,《清圣祖实录》载,康熙弥留之际,特地将正在斋戒祭天的胤禛召到畅春园,三次面见。这时的非常召见,当有特殊使命。其三,《雍正朝起居注》说,雍正的生母在他刚刚即位时有言:“钦命予子缵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其四,康熙晚年特别宠爱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本朝实录·景宗实录》载,康熙病重时曾召阁老马齐,谈道:胤禛最贤,日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乾隆自己后来也这样说。由爱孙而及子,康熙由此增加对胤禛的好感,将帝位传给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样看来,是否可以说:胤禛确是康熙临终指定的皇储,他的即位是合法的,并非篡位。

务实

虚诈、迎合、粉饰、浮夸,这是封建官场的一大顽症,也是一种严重的腐败。它导致清初大一统后的“盛世”呈现衰微的迹象。雍正登基后,针对虚假成风的腐败政局,旗帜鲜明地务实反虚。雍正说:“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清代官场陋习,官员初到任必极言吏治民生如何不堪,及过数月则奏报已如何好转,以示政绩。雍正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
雍正怒斥附和与迎合。他在陕西巡抚马尔泰“仰赖洪福”的折子上批道:“朕屡谕屏弃迎合虚文,已是口干舌燥,你难道没长耳目吗?”雍正反复训导百官“以实心行实政”,“做实在好官”。他说,朕就是有神仙本事,也不过据臣工所奏决断内外诸事,因此“一切奏陈,务宜据实无隐”,报喜也要报忧。一次川陕总督岳钟琪将西北干旱实情上报,雍正夸赞道:“凡地方事情,皆如此据实不加丝毫隐饰方合朕意。朕所望内外大臣者,即此一真字耳。”

雍正主张因地制宜,反对生搬硬套。他说:朕一人所思固难周到,况天下情形不一,所发旨令如有与本地不够允协处,当自加损益,“不可迎合强作”。就兴办社仓等事对湖广总督杨宗仁说:“各省风俗民情不一,如何一样行得来,总在尔等实心任事,相机而行。”在给湖北巡抚马会伯的一件朱谕中说的尤其明白:“朕凡所谕,皆因人因事,权宜而发”,“有可行于此而不可行于彼者”,要求臣工不可“随朕一时谕他人之谕,来惑自己主见”。雍正告诫群臣,为国家做官则务实重于尊上。他认为,凡事请旨意在推诿,只知遵旨实为庸才。

立储

我国自周代直到明朝,一直沿用公开建储制度,即预先册立皇太子。雍正即位后,鉴于历代建储诸弊,特别是其父康熙为立太子之事所费的苦心,以及他们兄弟之间争夺皇位斗争的切身体会,创建了秘密立储方法。

所谓秘密立储,就是在皇帝生前,不公开宣布立哪一个皇子为皇太子——嗣皇帝,而是将皇帝秘密亲书预立皇太子名字的“御书”密封匣内,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皇帝临死前(或死后),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共同启示,按“御书”所定,嗣皇帝即位。密建太子之法的最大特点是,储君是谁,本人不知,诸臣不晓,只有皇帝一人预定。雍正即位不到一年,就公布了这一立储方法。

雍正密书的储君是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雍正在乾清宫高悬密诏之外,还另书内容相同的传位诏置放在平素常居住的圆明园。雍正八年(1730年)9月,当他病重时,将有此诏书之事,秘密告诉了内阁大学士张廷玉,两年后又告知大学士鄂尔泰,他对这两位十分信赖的重臣说:“汝二人外,再无一人知之。”

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3日子夜,雍正在圆明园驾崩。张廷玉、鄂尔泰向诸大臣说:如今正大统是急事,大行皇帝曾示我二人有密旨在此,应急请出。遂将密旨取出,由张廷玉灯下宣读,众臣当即拜请弘历受命即位。弘历顺利地继承皇位,表明雍正创建的密立太子的方法是成功的。雍正之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清帝都是采用秘密建储的方法确立太子的。

廉政

雍正帝强调廉政,是针对康熙朝后期官场的种种时弊而发的。康熙帝晚年以“多事不如少事”为训,官吏因循玩法,吏治败坏。

为推行廉政,雍正帝采取严厉措施惩处贪赃枉法官员。雍正元年十月,博尔多出任山东布政使,到任时地方官员仍照陋规送礼,博尔多半推半就,收了两千多两银子。不久,他为母亲做寿,济南府官员又纷纷送来围屏、绸缎、如意及银两等物。事情败露后,雍正帝命令“当严讯重处,以为似此负恩者戒”,终将博尔多治罪。次年,有浙江巡抚黄叔琳奉命到湖北查盐,收受盐商吴雨山贿赂,为他说情派充地方总商。有人将此事秘密奏报,雍正帝立即下令说,事情虽小,但黄叔琳刚刚到任就如此纵放不廉,将来何事不敢为之,即将黄叔琳解任严审。

对清廉刚正的官员,雍正帝大力保护和重用。浙江总督李卫以严猛廉洁著称,雍正帝曾赐他御书“公勤廉干”匾额一幅。他不苟同于官场积习,无所瞻顾,不徇私情,不避权贵,得罪了不少大员,这些人串通具摺,告李卫的状。雍正帝明确指出:李卫粗率狂纵,人所共知,但他却是刚正之人,“朕取其操守廉洁,勇于任事,以挽回瞻顾因循,视国政为膜外之颓风耳!”

针对地方州县官员凡遇上司过往,必备酒筵迎送,大肆铺张的恶习,雍正帝向各省督抚发出谕令:“为大吏者,理宜洁己率属,岂容暴殄物力,骚扰地方,嗣后务须严饬所属,往来供应概行裁减。”

死因

雍正皇帝,在58岁那年的8月20日偶然生病,但还能照常听政。第二天,病情突然恶化,没出三天,竟暴死圆明园内。

对于雍正的死因,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侠女吕四娘为祖父报仇,挥剑砍去了雍正的头颅。因此,安葬雍正时,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来替代脑袋。还有一种说法更让人吃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强占。曹雪芹想念恋人,找了一个宫中差事,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

有的历史学家曾提出,雍正是突然中风死去的,可是并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随着清档案的挖掘和研究,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