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两寸有多长(两寸大小)

频道:科普知识 日期: 浏览:1235

◇陈永明

在农村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十天半月难吃上一顿肉。家乡“水硬”,时间稍微一长不吃肉,心里"痨挖",肠胃不适,人也乏力。美美吃一顿肉,人就有了精神。男人们大都喜欢吃肥肉,粉蒸肉(也叫米粉肉)虽说是肥肉,可经过与米粉的搭配,精当的烹饪,成了老少皆宜男女都喜爱的美食。红白喜事、寿诞满月、盖房乔迀的宴席中,与杀了过年猪的春节菜肴里都少不了这道美味。

记得我小时候,生产队有一位陶姓老汉,家住中街,女儿出嫁后,家里只有他与老伴两人。陶老汉在旧社会是一个文化人,一手小楷毛笔字写得非常溧亮,还会剪纸。不知是何原因,解放后戴了一顶“历史反革命”帽子,在生产队劳动。旧社会他还教过书,生产队长在他手上还念过书。可他已年过半百,年轻时未曾得到锻炼,力气又小,只能与妇女一起干些手上的农活。队长有时称他为陶先生,更多的时候直呼其名。说来也怪,家中人少,老伴常年有病。家里喂养了一头猪,快两年了,还未长到够宰杀的标准(杀后白条猪肉够一百二十斤,才达标准)。别人家养一年,他家的猪要养两年还不一定能杀。那年腊月的一天干活歇气时,都在说过年时,团年饭要做哪几样菜,最后几人都说想吃粉蒸肉。陶老汉一直在听别人说,我见他喉咙动了几下。队长喊叫开工时,他双眼望着前方的天空自言自语,语气坚定地说:“过年前必须把猪杀了,做几碗粉蒸肉吃一哈!”我不知道陶老汉最后过年时吃没吃粉蒸肉,但他对粉蒸肉的渴望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汉中上中师。县上到汉中去办事的人,大都住在北团结街的“汉水停车厂”。一次家里托出差到汉中的邻居董大哥给我带来了衣服让我去取,我取了物品。临走时,董大哥说:“别走了,下午就在这吃饭,汉水停车场的粉蒸肉特别香。”听见有粉蒸肉,我都没推辞留了下来。那顿晚餐,一碗米饭、一小碗粉蒸肉,留下的印象比后来吃大餐要深刻百倍。

我父亲是位做粉蒸肉的高手,村里其他几位厨倌,以及后来的县城几家酒店的主厨,都做不出那种粉蒸肉的特有香味来。记得曾有一位西乡县客人,在我家吃了父亲做的粉蒸肉,说:“陈大哥,你这粉蒸肉是咋做的?吃了扒在舌头上香!”后来父亲年岁大了,逢年过节他不上灶了。我在他的指导下学会了做粉蒸肉,而且做得味道也不错,吃过我做的粉蒸肉的客人都说香。人都喜欢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俚语,夸奖之意)”,凡请客人到家聚餐,都少不了粉蒸肉和客人的赞美。

取大米淘洗干净,入锅小火炒,加花椒、大香、草果等大料少许。与大米慢炒至金黄色,铲起出锅晾凉,用小手磨磨成细粉(不可太细)备用。选三指厚肥膘猪肉一块,冷水下锅。先肉皮向上,烧开撇尽浮沫。肉皮向下,煮至用筷子能扎穿肉皮,捞出略微晾一晾。趁热将肉切成两寸多长的薄片,放盐、糖、苦豆粉、胡椒粉、花椒粉、醪糟汁、糖汁(用白砂糖炒炙)若干,用手拌匀。加适量米粉再拌匀,肉片上均匀裹上米粉,十片装入一蒸碗。拌肉的器皿内再加适量米粉,加入上述适量调料,加煮了肉的汤一两勺,把米粉拌匀,装入蒸碗内肉片上方。再半勺清水搭潮,上蒸锅。水开后再蒸一小时,出锅翻扣在平盘中,香气四溢,就是不爱吃肥肉的女士也忍不住要吃一片。实在不敢吃肥肉者,挑起一些米粉来,品尝粉蒸肉的美味。做粉蒸肉程序和调料就这些,由于所用量的大小和比例不同,每次做出的味就有了差别。放多大的量,全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拿捏了。

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东接安康市宁陕县、石泉县,北临西安市周至县和宝鸡市太白县,西南连洋县,距汉中150公里、西安200公里。古有傥骆、子午道,今有108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佛坪是"大熊猫的故乡"和"中国山茱萸之乡"。

关于作者

陈永明 陕西佛坪人,有多篇散文随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著有散文集《秦岭深处》《秦岭有情》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