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开封有几个区(郑州八个区排名)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230


开栏的话



“黄河宁,天下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沿黄省区,于2019年9月18日视察黄河郑州段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值此,省委政法委宣传处、河南法制报社联合策划组织了“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系列报道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黄河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南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黄河河南段沿岸市县政法、行政执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护航平安黄河、法治黄河、美丽黄河、发展黄河的典型做法。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美丽示范 固守安澜




汤汤大河,带着文明的滥觞和历史的厚重,远道而来。


从郑州中牟向东,她以V字形冲入中原腹地开封,旖旎蜿蜒88公里,平缓地画出两个M形的波浪线后,转弯北上兰考,奔向濮阳。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母亲河哺育这座古城的第一流域。4月14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抵达这里,大堤之上,远瞩无垠。


在接下来的几期报道中,采访团将沿黄河流向而下,在每个流域探寻厚重历史,以历史典故借古喻今,讲述新时代政法机关护佑黄河安澜的好故事。


星奔川骛,大河无语。在该区2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黄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见证着这里新旧交融的城市蝶变,见证着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福祉延绵,见证着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护佑大河安澜的美丽画卷。


走近她,打开她,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是黄河首浴开封的“第一区”,也是最美开封的“示范区”,更是多项政法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引领区”。



3月9日是“保护母亲河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展了“传承黄河文化保护母亲河”宣传教育活动,当地多部门携手向社会倡导: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4月14日,采访团在此处直播,面对河南法制报@法直播的粉丝,开封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开封第一黄河河务局局长潘佳良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保护黄河的事情办好。”


▲4月14日,采访团抵达黄河流入开封的首个区域——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赵新胜 摄


守护黄河安澜,守住绿水青山,政法机关责无旁贷。


近年来,该区持续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加强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的协作,不断提升黄河水资源管理水平。


为依法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检察院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努力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打造“五位一体”生态检察工作模式,成立水稻乡基层法律监督联络点,组建专业化办案组,专人办理破坏保护区资源和生态环境案件,实行捕、诉、监一体化办案机制,实现快捕快诉、快速办理。


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区法院积极推进环境司法理论和制度创新,在审判实践中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建立生态修复机制,并尝试运用替代性修复、补种复绿等方式恢复生态环境。


司法行政机关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专业优势,整合政法机关专业人员力量,创新性地纳入“新乡贤”,深入黄河沿线村庄,及时排查、妥善化解环境保护、土地承包、林木权属等矛盾纠纷问题,收集法律监督线索,开展法治宣传等,保障该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实效。


公安机关每周集中检查,坚持开展“一纵一横”全链条整治,筑牢防线保安澜。坚持“打源头、端窝点、铲链条”,全面查明犯罪链条,彻底摧毁犯罪网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处理。


在黄河大堤上,开封市公安局示范区分局水稻派出所所长庞志强介绍他们的工作日常。为有效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他们加强巡逻防控、夜间突击检查,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刑事犯罪。设在黄河岸边的水稻派出所、黄河派出所,联手建立日常巡查机制,与水稻乡政府、水政监察大队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联合开展执法。


采访中,区党工委政法委宣传科科长徐佳玉介绍,近年来,该区按照市规划部署,倾力打造开封“北美”样板示范区,黄河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绿水青山取代了漫天黄沙,井然有序取代了荒凉破旧。这里正诠释着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共生之美,演绎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城区现代化的蝶变之美,描摹着绿色发展理念中的环境之美。


区党工委委员、政法委书记肖广辉表示,该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把确保黄河安澜作为头等大事,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关键任务,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之策,努力在政法工作现代化中拼出彩,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奏响示范乐章。


权威声音


这片充满青春活力的土地,正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这里有古朴典雅的宋风宋韵,更有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这里就是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这片热土上,全区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示范”这一定位,为谱写新时代示范区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政法力量。


党管政法能力水平有新提升。示范区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坚持落实政治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维护政治社会大局有新成效。示范区将“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以一域之稳定护大局之平安”作为工作目标。


平安示范区建设有新进步。示范区全面提升平安综治建设技防水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源头。


社会治理现代化有新作为。示范区抢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县区机遇,坚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成功打造一批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和基层社会治理亮点品牌。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我们将持续推进政法工作走在前、做示范,努力实现示范区政法工作现代化,为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政法委书记 肖广辉)


历史故事


林则徐治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开封市黄河生态廊道中段的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上,两行红色的隶书遒劲醒目。


1841年,富有治河经验的林则徐奉命抵汴治河,那时浪高6米,城外四顾,不见村落,“大柳树皆径十围,干杈俱没”。林则徐反复查看地形,带领军民开挖挑河,围堵堤口,5个月时间,动用万人,筑堤防洪,终收黄河归故道,解救了被黄水围困8个月之久的开封城。如今,林公名句刻入石碑,巍巍雕像俯瞰大河,激励后人时时不忘历史,凝心聚力,守护黄河岁岁安澜。



开封市龙亭区:

古韵龙亭 法治护河




如果说“美”是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最显著特征,那么,黄河流入开封的第二个区域开封市龙亭区,则是以历史悠久和古色古香而闻名。4月15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走进该区毗邻黄河的3个乡镇,在历史文化中感受治水精神,在法治文化广场看黄河保护法宣传栏,在居民家中谈新时代绿色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月15日,采访团来到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在黄河法治文化广场前合影留念。王天琦/图



镇河铁犀的故事,反映了人们要求根除河患、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三年两决口”成为历史,但固守大河安澜的忧患意识从未远去。


1963年,镇河铁犀被确定为我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6月,龙亭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时发现,这一文物受损严重,铁犀全身多处遭刻画和涂污,铁犀北边两通石碑遭长期风蚀字迹难以辨认,铁犀亭及院墙破败不堪,存在坍塌危险。


检察官立案调查,深入走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确定镇河铁犀及周边设施现状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求严重不符,不利于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遂向文物保护有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持续跟进监督,积极协调辖区政府履行属地文物保护责任,落实具体衔接保护事宜。


之后,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检察建议,出资110余万元对镇河铁犀进行修复、完善,并消除相关设施的坍塌危险。


守土尽责,承望宏旨。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保护黄河沿岸黄河文化的做法,得到了最高检的关注和点赞。


2022年1月,最高检发布12起“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龙亭区检察院办理的这起“镇河铁犀案”成功入选。


护佑黄河安澜,必须依靠法治,用制度和法治的刚性守护好母亲河。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姗川介绍,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是检察机关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的职责使命。


“镇河铁犀案”只是当地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护航古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龙亭区因著名北宋皇宫遗址“龙亭”而得名,但这里蕴含的绝不单单是宋文化,黄河文化在这里更为厚重。


位于该区柳园口乡的半堤社区,被沿黄生态廊道包围,大美如画,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下,黄河沿岸群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史载,这里是史书最早记载的仓颉造字的地方,在当地政法部门的依法履职、关注呵护下,在新时代黄河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中,更多厚重黄河文化在这里再次焕发生机,熠熠生辉。


民法典章节、宪法宣誓台、法治雕塑……你可能想不到,这在社区普法宣讲中常见的元素,会在黄河岸边鳞次栉比地出现,这里就是龙亭区柳园口乡黄河法治文化广场。4月15日上午,采访团在这里直播。


这段法治特色浓郁的观景道,集生态廊道、黄河文化展示、生态环境普法等于一体,人们漫步在600米长的步行道上,不仅能了解黄河保护法,还能对法治故事、法治精神深入了解。


龙亭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尹艳丽边走边向大家介绍广场上各种设计的内涵:“我们认为,通过对黄河保护法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认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龙亭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中心主任朱晓兵介绍,法治文化广场由于设计有创新、有内涵,实现了河地共享,已经成为开封法治文化建设的“窗口”、沿黄主题普法的“名片”,今年2月又被我省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第二批示范基地”。


广场外围,李师傅正提着管子为绿植浇水:“我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干完一天的绿化维护工作,可以领100元钱,比在家歇着强。”李师傅操一口乡音笑着说。


▲和尚庄村民向采访团记者讲述新时代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好故事 王天琦/图


法治文化广场的停车场,位于柳园口乡和尚庄村村头,这里曾是开封、新乡两地居民来往的老渡口,现在融入沿黄生态廊道,与美丽黄河共绘美景。


在古老的黄河岸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中,这里正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黄河故事。


数说龙亭


龙亭区文旅景点占全市总数的70%。创新文旅专属网格治理工作法启用后,2022年以来,受理相关事件4677件,办结4589件,办结率98%。


该区不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机制,2022年以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计调处矛盾纠纷2344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该区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深入推进“三零”创建,今年以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化解成功率97%,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该区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利用全区2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作为社会治理监督员行使监督权利,保证社会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该区以全域旅游创建为契机,在景区周边设立“红色驿站”,引导1100余名在职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服务广大游客2.8万余次,并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隐患排查,稳定了旅游市场。


历史故事


镇河铁犀


“铜头铁尾豆腐腰”,原本形容老虎。


自人们总结出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历史规律后,便用“豆腐腰”来形容黄河:其上游和下游的大堤均如铜似铁,独中游平原地带不经风浪,最易决口。而素有“悬河”之称的黄河开封段,更是“豆腐腰”中的“豆腐腰”,在明朝竟十年九灾。


1430年,明朝名臣于谦任河南巡抚,加高加宽加固黄河大堤,并顺应民心,铸一头铁犀牛坐落大堤旁(当时人们信奉五行,认为金属能克水,并以犀牛为神牛),以镇洪水。其在任18年,黄河在辖区只溃决3次。


如今,在龙亭区北郊乡铁牛村,这尊镇河铁犀依然背城面河,蹲踞如磐。



开封市祥符区:

善治祥符 湿地复归




“让菌草成为人民的幸福草。”大广高速公路立交桥下,绿色麦田广袤无垠,一条红色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4月16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来到开封市祥符区北部的黄河岸边,阡陌之上,听政法干警讲述守护黄河湿地的新时代黄河好故事。


▲采访团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采访 王天琦/图



开封市祥符区与主城区紧紧相邻,从东、南两面环抱着开封市。如果说居南端的朱仙镇代表着该区的古老厚重,那么居北端的黄河流域,就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的新命题。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实施后,该区政法机关积极探索,以政法工作现代化书写新时代保卫黄河新篇章。


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开封柳园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重叠区域(位于祥符区袁坊乡)内,存在几十处连片鱼塘及看护房建筑物,不仅影响黄河河道行洪,而且破坏湿地生态环境。2021年10月,省检察院接到该线索后,逐级转交到开封市祥符区检察院。


“辖区部分群众为了经济利益,在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实验区进行池塘养殖,严重污染湿地水质,破坏湿地生态系统。”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孙巧玲介绍,接到线索后,他们在市检察院的指导下,依托“河长+检察长”黄河生态保护机制,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的同时,立即对线索反映区域进行实地勘查。


经过初步调查,该区域的30余处连片鱼塘和53座看护房不仅妨碍了黄河行洪,而且鱼塘用水需长期抽取黄河水和地下水,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对珍稀鸟类生存也造成威胁。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解决公益诉讼检察保护过程中检察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我们主动争取支持帮助,先后邀请上级院领导、业务骨干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到黄河湿地实地调研,给出专业性指导意见,借用‘外脑’提高公益诉讼检察办案人员业务素能,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质效。”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代朝辉说。


在掌握相关证据后,该院由区林业发展中心湿地保护部门邀请省林业厅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于2021年11月对该线索予以立案调查。


由于鱼塘分布广,检察官采用无人机进一步固定证据。经研判,2021年12月,该院依法向有关政府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以徐庄村北鱼塘为清退突破点,展开“破冰行动”,推进整治工作。同时,该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动态监管,严厉打击私挖鱼塘破坏湿地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黄河湿地生态安全。区委政法委和该院等多部门还成立工作专班,做好政策宣讲,释法说理,研究制定合理清退补偿协议,最大限度解决养殖户民生问题。


2022年8月,在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中,该院检察官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核心区鱼塘和看护房已清退完成,实现了塘塘相连、水系相通,黄河湿地生态正逐步恢复,退渔还湿,彻底使核心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观。当地群众也纷纷说:“黄河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们希望它越来越好,也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今年1月10日,该案被省检察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省河长制办公室联合评定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4月16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来到这片黄河湿地,看到这里已经种植了大面积的菌草。据介绍,菌草有保水保土能力强、防沙固沙效果好等特点,在黄河流域应用菌草技术进行生态治理,发展菌草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环保好不好,鸟儿来投票”,湿地复归后,这里渐渐成了鸟儿的乐园,一只只白鹭优雅地扇动着翅膀,缓缓落下,翩翩起舞。远处,大广高速公路高架桥跨越黄河连接南北,疾驰的汽车上,人人可见一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画卷,正在春日的阳光里徐徐展开。


延伸阅读


文旅名镇 平安筑基


□特约记者 赵彦学 通讯员 郭宝峰


“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平安……”4月16日,@法直播借启封故城人气,讲述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中黄河沿岸发展新变化,一句朴实的感言引发数万网友共鸣点赞。


平安建设中,开封市祥符区以“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为载体,在为民服务的治理过程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他们整合相关资源,夯实队伍建设;搭建智慧平台,构建多元共治。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智慧综治中心累计上传各类工作信息34万余条,化解矛盾纠纷8000余起,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9000余次。


“三零”创建中,该区拓展思路、精心谋划,争创平安法治星,实现三个突破:


——创建工作全覆盖。该区在全市率先将行政机关一并纳入平安创建范围,拓宽了创建主体,丰富了创建内容,形成了祥符特色。


——创建工作巧结合。该区将平安单位创建与文明单位创建、五星支部评选相结合,凡是达不到平安创建标准的,不能评为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不能评为五星支部。


——创建工作善运用。该区建立了由450名队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应急处置专题培训,并在15个乡镇同步开展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反应灵敏、协同高效的应急处置和防范化解机制。


历史故事


开封名字的由来


很多人都知道,开封古称汴梁,却很少知道它最初叫启封。春秋时期,郑国东北边陲有个古城村,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在此屯城,以“启拓封疆”之意取名启封。之后,其军事地位一直很突出。西汉景帝时,为避讳其名刘启,改启封为开封。


如今,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启封故城以崭新面貌吸引四方来客,已经成为朱仙镇的重要名片,如画风景诉说着新时代黄河沿岸新变化。



兰考县:

红色兰考 桐花正芳




引子


长河落日,蔚为壮观。4月18日下午,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来到红色兰考,在该县东坝头镇瞻仰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路对面,九曲黄河的最后一弯,以U字形尽收眼底。近岸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漩涡在水面激荡向前,奔腾不息。观河大堤的扶栏上,黄河保护法的法条迭次展开,向游客宣示着新时代黄河保护的法治担当。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后,兰考县政法机关发扬战天斗地的焦裕禄精神,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擦亮做强兰考品牌,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勇争一流的干劲,为大河之湾安澜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勇拼出彩。


▲4月18日,采访团抵达兰考东坝头 王天琦/图



“来,让阿姨看看……呦,宝宝真乖!”90后民警张思远逗着襁褓里的婴儿,犹如自家人。


▲警务室民警张思远与来拍照的群众交流 王天琦/图


这里是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4月18日上午,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来这里采访时,恰好遇到张庄村民王某夫妇抱着孩子来改姓氏。更改姓氏需要与警务室民警合影拍照,不需要去派出所,到村警务室就行。在张庄警务室,张思远弯腰摸着孩子的小脸蛋,几句话逗得孩子精神起来,一片笑声中,大家高兴地合了影。


这是张庄警务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东坝头镇位于兰考县城西北10公里处,面积7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0425人。这里,是黄河治理的前沿阵地,下辖的张庄村是当年焦裕禄首次成功试验防风固沙的地方,焦裕禄精神在这里发源。


光阴流转,东坝头印下几代领导人的足迹。毛泽东主席曾两次到东坝头视察。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坝头视察时,在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提出了“恪尽职守、热情服务,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多作贡献”的重要指示。


作为全省“一村(格)一警”工作的发源地,坝头派出所牢固树立“三个第一”的理念,从“办小事、破小案、解小愁、帮小忙、奔小康”五小警务入手,以警务室为阵地、依托村委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用好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智慧公安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派出所打防管控一体化、精准化、智能化。同时,依托“一村一警”及社会治安防控实战平台,实现信息智慧采集、数据智慧应用、情报智慧推送、治安智慧管理、风险智慧防控,社区民警工作效能大力提升。辖区新发刑事案件破案率达78%,12个行政村实现了“零发案、零事故、零非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上升。


▲张庄警务室内采访 河南法制报记者 张军强/图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张庄村,有一个利用村民闲置院落改造的“讲理堂”。“讲理堂”入门处写着这句老百姓通俗易懂的俗语,横批是:“讲讲理”。这是兰考公安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一大特色品牌。


“鸡毛蒜皮事儿,就是群众自家的大事。”张思远说,针对农村邻里、婚姻、婆媳等矛盾纠纷突出的现状,他们循着老百姓内心深处最淳朴善良的正义感,创建了大家普遍认可的“讲理堂”,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走心地开展基层矛盾化解工作。


工作中,他们还总结创立了“2、3、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2”是两类矛盾纠纷:公安机关管辖、非公安机关管辖;“3”是三类收集渠道:接处警受理、“一村一警”入户走访收集、治安信息员收集。“4”是四方联动调解:“社区民警、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和法律顾问”共同参与调解。切实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妥善处置,迅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扎实的平安建设工作的护航下,张庄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记者采访闫春光家人 河南法制报记者 张军强/图


张庄村有一个网红打卡地:幸福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时,鼓励当时的贫困户闫春光早日脱贫。如今,早已脱贫的闫春光不但办了蛋鸡养殖场,开了石磨香油手工作坊,还借着张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春风,把生意做到了互联网上。4月18日,记者走进闫春光家开的春光油坊。面对记者的采访,闫春光的妻子彭思思感慨地说:“这些年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好像做梦一样。”


梦里张庄,是该村旅游业发展中打出的一个IP。走在幸福路上,你能看到这里的村民都能安居乐业,村道街面洁净如洗,家家户户花园透绿,夜不闭户。在蜿蜒小路上,小池绿草,鸟语花香,如画如梦。


事实上,这不仅是张庄村的景致。毗邻黄河的兰考,几十年前的沙丘、盐碱地再也难觅,取而代之的是阡陌连田,千顷澄碧,和风尽起。4月的兰考,满街的泡桐花开似锦,芬芳四溢。


延伸阅读


基层治理的兰考创新


兰考县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以“三零”创建为抓手,按照“综合治理,网格兜底;适时训练,战时应急;执法下沉,融合统一;隶属不变,处置有序;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探索创新了“五位一体”的(“一中心四平台”、应急指挥、综合执法、人民武装、消防救援)综治体系,推动乡镇(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五统一”:


——优化体制机制,建立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召集,重大工作统一指挥调度。


——协调推进城管等12个执法领域资源深度融合,建立统一规范的执法体系,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统一治理平台,有效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等突出问题。


——建立统一快捷的反馈机制,每周召开信息研判会,对排查的风险隐患及问题进行研判预警、化解消除。


——建立统一的监督机制。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引入社会化监督,在“两代表一委员”中选取一定数量的人员参与执法监督。(通讯员 方萌)


历史故事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黄河九曲十八弯,这最后一弯,就在兰考县。


《兰考县志》载,从117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黄河在兰考决口泛滥有143次之多。1855年的那次危害最重,改变700多年黄河夺淮河入黄海的历史,改道为南北走向,夺大清河经山东入渤海,九曲黄河最后一弯因此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1958年两次视察兰考东坝头,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号召。兰考人民修建了雄伟的黄河大堤和九道壮观的导洪大坝,固守大河岁岁安澜。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者 李俊晓 张军强 张东 卫云飞 贾鹏虎 吕栋梁 特约记者 赵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