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第一产业(第一次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40

友导读

国际上通称的“六次产业”,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价值。

今年3月,在三亚举办的“海南国际文创周”上,火山村荔枝创始人陈统奎与成都奇村文创创办人陈奇一起主持了一场“两岸6次产业家对话”,与几位“6次产业”创业的“6次产业家”一起探讨一二三产融合之道。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作者:陈统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2023年3月25日,在三亚举办的“海南国际文创周”上,我和成都奇村文创创办人陈奇一起主持了一场“两岸6次产业家对话”,探讨一二三产融合之道。非常遗憾,因为琼台直飞航班还没恢复,导致几位台湾“6次产业家”不能到场,只来了卓也蓝染创始人郑美淑。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高谈阔论。

我将乡村创业者分为两类:

一类是 生活方式创业 ,包括陶艺、烘焙、咖啡馆、民宿、自然餐厅、独立书店等;

另一类是 “6次产业”创业 ,即农产品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这两类创业都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创新,但真正能撬动乡村“产业振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叫“地方创生”)这个重担的,我认为是后者。

“6次产业”这个概念诞生于1990年代的日本。

提出者是农业经济学者今村奈良臣,后来变成推动日本农林水产业振兴的国家政策,有完善的补助金制度。我参访过的高知县马路村柚子“6次产业”项目便拿到了高达50%的财政补贴,近5000万元人民币。

全日本上下已经有非常多第一产业从业者进行“6次产业”创业,诞生了一批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6次产业家”,在中国知名度非常高的北海道白色恋人饼干年营业额更是超过5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1倍多,GDP是日本的4倍多,而且中国市场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只要中国人晓得“6次产业”的巨大红利,只要中国各级政府大力支持“6次产业”创业者,中国一定会诞生一批年营业额超1亿元人民币的“6次产业家”。

而且,中国“6次产业家”一定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论坛开场前,我陪郑美淑用午餐,收到了她与儿子卓子络合著的书《寻找一抹蓝:与自然共生的蓝染记忆》。

我翻开一看,惊喜地发现第一章开篇就论述“产业六级化——创造农业新生命”,还有第七章“创造令人感动且无可取代的产业模式”,生动地讲述卓也蓝染“6次产业化”之路。

以下是卓也对“6次产业”的定义——

一产(农业生产):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现代高效农业;卓也立足于传统友善环境耕作方式,循环经济。

二产(农产品加工业): 以农业物料、人工种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卓也立足于天然染色染材与食材、食农教育,创造新价值。

三产(农业相关服务业): 拓展延伸农产品功能和提升附加价值,如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品牌展示、文化传承等,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农业;卓也小屋开展休闲农业园区经营,卓也蓝染商品营销贩卖,农业观光,文创体验。

通过一二三产业叠加,创造新供给的“加法效应”,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的“乘法效应”,进行农业的深度交叉融合,通过“6次产业化”,实现集生产、生态、生活与生命为一体的“四生产业”。

郑美淑一家开始是在中国台湾苗栗县三义乡经营“卓也小屋”民宿,即生活方式创业,后来发现民宿的天花板很低,再加上她的“农学”背景,卓也小屋后来植入蓝染产业,转型升级到“6次产业”创业。

郑美淑硕士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农艺学专业,在职高休闲农业科担任教师直到退休,还担任过台湾蓝四季研究会总干事。这两个背景,是卓也小屋进军蓝染的“内生动力”。这个案例再次说明,创始人的DNA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方向。

一家休闲民宿升级为蓝染6次产业的农舞台,那是什么样子?

现今,卓也蓝染透过文化创意、创新构想结合,开发出具有文化意涵、有故事性的特色产品,一方面以较平价、可量产概念,发展到可收藏,也可生活化应用的工艺品;另一方面开发独一无二、个性化的工艺精品,使产品发展路线更为多元化,并为产品创造附加价值。

这几年,已有更多游客来卓也园区是为了参访蓝染产业、体验蓝染或选购蓝染商品,顺道才享用熟食餐,或在卓也山居民宿住宿。卓也蓝染反而后来居上,像青出于蓝一样,带动卓也园区的后续发展。

“近年来,台湾的休闲产业因大量竞争且同质化太高,对游客、消费者没有吸引力,终至没落、凋零。但卓也小屋却因有卓也蓝染特色内涵的加持,反而立于不败之地。蓝染产业这样的无形资产,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附加价值,增加市场吸引力,不仅能为休闲农场带来无法估量的利润,更成为园区永续发展的‘灵魂’。”

这是被中国台湾市场验证过的“卓也经验”,对于大陆这边单一玩民宿产业集群的朋友来说,算不算是一种防止悲剧发生的提醒呢?

我国台湾人口不过2300万人,比上海2600多万的常住人口还少,却拥有2万多家民宿,实在是供过于求了。所以,郑美淑一家不管多么困难,近20年来都无比坚定地探索蓝染“6次产业”,这期间有多少坎坷,就有多少坚毅。她实话实说卓也蓝染产业是从“土法炼钢”中成长起来的,从蓝草种植、蓝靛生产、建蓝养缸蓝染,再到商品研发制作与销售,全部从头开始,“过程实在辛苦操劳”。

郑美淑用“完全无迹可寻、无师可法、无书可参考”来形容开拓蓝染产业之多艰。

有家企业来卓也园区参访,那位企业家当即质疑“哪有人把一个产业链拉得这么长”,不看好蓝染“6次产业”。郑美淑于是弱弱地问:“不然我要放弃哪一块?”

一般人当然是放弃最辛苦、获利最薄弱的一级生产或二级加工,但郑美淑硬气地告诉这位企业家,卓也蓝染刚好相反,一、二级反而是自己的强项,她坚信将一级原料生产,经过二级工艺产品或文创产品,再通过三级的行销服务,并加入体验活动,一定可以打造出唯一、创造令人感动且无可取代的产业模式。

郑美淑在海南国际文创周上,向大家介绍了卓也蓝染6次产业的最新探索,他们开发了蓝草的蓝色食用色素价值,用青黛做土司、蛋糕和冰激凌,当那一抹蓝出现在冰激凌上的照片秀出来时,我被惊艳到了,有一种想立刻尝一口的冲动。

这款名为“青黛姜黄双色霜淇淋”的冰激凌,已经成为卓也休闲农业园区热卖商品,做到了“创造令人感动且无可取代”这个标准。未来,卓也蓝染“6次产业”将继续融入衣食住行的种种生活体验,继续打造体验新亮点,带动地方创生。

1880年,中国台湾栽植山蓝面积曾达4万多亩,高居贸易输出品第三名,是台湾西部平原的经济作物,蓝衫在那时候已成为台湾的标志。20世纪初,因合成染料的发展,难逃被扫入历史余烬的噩运,1940年台湾天然蓝靛产业全面退出市场。台湾蓝产业消失了一甲子,直至1992年因缘际会下开始复育,卓也蓝染便是这场产业复兴运动的领头羊。

卓也确立发展蓝染后,积极复育栽植山蓝,与周边农户契作,整理山区废弃老房与弃耕农田,打造全台规模最大最完整之蓝染文创基地,立志将台湾蓝染在地化、时尚化、生活化。

如今,卓也事业体包括卓也蓝染、卓也民宿和卓也文旅。线下服务场景包括三义乡卓也小屋的两个休闲农业园区,有两家民宿;主园区有一个熟食餐厅,为了应付疫情期间的报复性消费,又开了一家下午茶餐厅;第二园区还有卓也藏山办桌餐厅;以及,蓝染手作坊和蓝染小铺。卓也还在外头开设了宜兰卓也蓝染纤维文化馆、台南蓝晒图卓也蓝染和台南竹园町卓也蓝染3家直营体验店。

郑美淑最骄傲的是,卓也在乡下地方为年轻人提供了100多个工作岗位,职员平均年龄25~35岁,带动青年返乡,“二代几乎都回来了”,让三义乡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偏乡。郑美淑自己的儿子卓子络,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在已是卓也蓝染设计总监和卓也文旅负责人。

制定开发地方“热卖商品”战略,“做一个独特的而且有魅力的产业来铸造国际竞争力”,这是卓也蓝染的宏愿。真的不能小看“6次产业”创业,从一棵小小的蓝草出发,创业者却拥有着打世界杯的抱负。

郑美淑常强调自己是农家子弟,也曾是农校老师,“真心想为台湾农业产业找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有一天,当卓也蓝染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时,我不会感到意外,因为在三亚我已经亲耳听到这个品牌想要雄起的那份傲气。

郑美淑向我们描绘了卓也如何攀登“钱山”,包括如何打造产业模型和商业模式,这是“6次产业家”必须成功攀越的“第一座山”。美淑一家从卓也小屋民宿升级为蓝染6次产业综合体,在竞争无比激烈的台湾乡村休闲场景中活下来了,而且活得扬眉吐气,引以为傲。

这就是所谓的“高调成长”。

“6次产业家”这个概念是我造出来的。

日本农业“6次产业化”后,许多农户变成农企,打造出许多年营业额超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从家庭型生产模式变成企业组织生产模式,享受到了“组织红利”,这是6次产业家的“第二座山”。

对于这些成功者,怎么称呼他们呢?有人叫“农企业家”,我认为不精准,因为一个人经历“6次产业”创业,必然经受工业化和服务业化的洗礼,他不仅仅姓“农”了,而是一二三产融合者,他其实就是姓“6次产业”,所以我称其为“6次产业家”。

“组织红利”之山,有两道山门——

第一道是 将农民进行组织化 ,才能超越单个家庭式经营,超越小农经济模式,在日本既有传统的农协模式,也有新型的农民合伙企业,中国这些年也走上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合伙企业的萌芽也已经发生,来到“两岸6次产业家对话”专场分享的熊楷就是一名先行者;

第二道是 企业组织打造 ,不管是“公司+农户”模式还是农民合伙企业模式,带头人必须学习当一把手,学习领导一群人一块创业,组织力、领导力、管理力样样不能少,来到“两岸6次产业家对话”专场分享的程连坤就是一位探路者。

熊楷原先是一位景观设计师和环球旅行者,自告奋勇做了乡村规划师和乡村运营者,今后也想变成一名“6次产业家”,如今他既是航天设计集团西南分公司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也是佰村乡建品牌创始人。

2019年起,熊楷进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勐朗镇大平掌村马鞍山小组创业。全村49户183人,全部是拉祜族。2012年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2022年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是云南著名的“直过民族”(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脱贫示范点。

熊楷干了一件破天荒的事,动员整村拉祜族村民一起合伙进行“6次产业”创业,村民既可以投劳入股、物质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他还邀请村集体入股,合伙成立了澜沧谷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熊楷的村民募股大会开得别开生面,他开出的入股条件是,一年之内村民可以养鸡养猪养牛入股,猪是120公斤为标准等价1920元,牛是300公斤为标准等价一万元,鸡1公斤标准等价60元,玉米每公斤3元,一拖拉机柴火600元,建设用竹木材料一根10元,劳动120元一天(投劳入股封顶10万元),结果人人都想入股,村民家家户户签字按手印,当场募集相当于20万元的股金。

同时,把政府所投的经营性设施折算成一个价值入股,分红给村集体。这家由村民、村集体、合作社及佰村乡建多方参股的合伙公司,决策权和经营权由熊楷控制,但从村民中选举股东代表和出纳。

“我让村民来管钱,让他们管钱他们就放心,每一笔钱都做到公开公正。”熊楷对这一点很敏感,也对这个做法引以为傲。

用合伙公司把村民组织起来以后,熊楷做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在村里兴办一家拉祜族传统自烤酒酒厂。他说,选择这个主导产业是村民熟悉的、有发展信心的,未来拉祜梦想村的产业结构会随着一二三产融合的形成而自然转变,不折腾村民。

2023年春节,村民家家户户都给他送年货,让他感动到流泪:“在几年的历程当中,我最有感触的是,情怀与经济到底是啥,真的是有了钱才能做事吗?不是!我的观念是,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只差钱你就好做事了。”

熊楷有管理设计团队的经验,在动员拉祜族全体村民入股这件事上,他的组织力、领导力和管理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所有村民欢天喜地地跟着他一起干,他把功劳归于“好的运营模式设计”,用合伙企业这个创业机制来催化村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有坚定的、持续的发展信心”。

2019年6月至今,尽管熊楷还没有让村民见到短期效益,但村民们都愿意继续跟着他干,这使他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村民在意眼前利益,但也在意带头人是否真心实意。”

我们再来看程连坤如何跨过“组织红利”的第二道山门。

程连坤是黑龙江牡丹江市渤海镇小朱家村人,2014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现在是春风十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提前一天在会场彩排时相见,他不好意思地说:“哥,我最近太忙了,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没来得及做PPT。”我跟他确认过眼神了,确实一把辛苦样,不仅没怪罪他,反而鼓励他:“没事,你明天就放开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大家更爱听。”

程连坤带领100多户人家一起打造火山石板大米“6次产业”,订单种植稻米6500亩,公司旗下有3家大米观光工厂,除了打造村里有的9家民宿和餐厅(每年吸引约20万名游客),还到牡丹江、成都、三亚等全国热门城市开了7家小朱家村体验餐厅。这叫“天际餐厅”,就是到城市消费者身边开体验店,是一种品牌“入口”概念,最大价值是带动“热卖商品”的销售,担当“6次产业”格局中的“城乡连接器”功能。程连坤说 这些餐厅其实就是“米饭体验馆”。

我问程连坤,在城市开的这些“天际餐厅”经营状况如何?他斗志昂扬地告诉我,已经胜利扛过疫情,未来他想快速展店到50家,他设想中的小朱家村城市体验餐厅,是一个可以让全家人像回家吃饭一样的温馨空间,借美好的空间来把小朱家村的品牌在全国打响,吸引全国人民去小朱家村游玩。

“大家都觉得东北冬季不好,但是我对标日本北海道,创造了中国第一冰村,我们来把小朱家村的冬季旅游搞火,从而改变村民们‘猫冬’的习惯,既能让村民们获得更多收入,也能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质。”程连坤也在组织全体村民一起创业。

目前程连坤的“钱山”大头是大米的2B业务,学市场营销出身的他渠道能力很强,单独一个线上渠道他能卖2000万元,单独一个线下餐饮连锁门店他也能卖1000万元,一年总营业额已经突破6000万元。未来,他只要做好2C品牌并在大米深加工上下功夫,打造出“热卖商品”,年营业额就轻松过1亿元人民币。

其实,这几年他已经探索了爆米花、米糕、饭团、寿司等大米深加工产品,只是还没做到“令人感动且无可取代”的地步,还没形成爆款单品,目前6次产业化的效果还不突出。

我鼓励程连坤更有想象力去做大米深加工,中国至今没有一款国民级国产清酒,小朱家村去试试看,万一成功了,光这款酒一年营业额都有可能超1亿元人民币。当然,再往前走,不能靠程连坤一个人拉着火车走了,必须建设一个以“知识资本”为核心能力的组织,才能把全世界当成对手,否则在那么顶级的日本清酒面前,你凭什么赢人家呢?程连坤认真地朝我点了点头。

如何打造高管团队,如何发挥“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程连坤来说都是新课题。一把手做好组织建设,一群人一起推着火车往前走,一把手坐在驾驶室掌控方向才是对的。否则,让团队成员当乘客坐在火车上,一把手一个人拉火车,不仅辛苦更会让“组织失灵”。虽然员工人数已超100人,但程连坤的企业组织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家的注意力还在“钱山”,还没意识前面还有第二座山叫“组织红利”在等着他们。

我最近读了日本6次产业家泽浦彰治的著作《从农户到农企:农业经营的7项准则》,他剧透了自己打造“全员参与型的组织模式”的内情,其中第一条就是“社长要不断学习”,同时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力度,才能变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并行的管理方式。

泽浦彰治的经验是, 企业规模超过50人时,这是组织变革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一把手的管理风格,创业初期那种一把手一个人事无巨细自上而下的管理风格开始不管用了,已经无法做到一人管理一切、决策所有了。

组织长大了,由个人能应付得来的规模,发展到需要借助其他人协助的规模,再发展到需要借助他人眼光的规模,接下来就是需要借助其他人头脑和能力的规模,这就是我在上面说的“知识资本”。

“超过50个人了,就要形成组织,不明确分工只是一味扩大规模的话,持续下去就会破产。组织!形成组织!”这是泽浦彰治掏心窝的话。

道理其实很简单,企业是合唱团,不是独唱团, 做好组织建设才能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大协作 。一个好的组织,是员工自主工作的组织,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个性和能力的组织,是个人可以在组织中展现出120%的能力的组织。“6次产业”创业者必须持续性地对人才进行投资教育,从而打造出一个把每个人发挥出能力当作幸福的组织。

一旦享受到这种“组织红利”,“6次产业家”继续攀越“钱山”时,一定更得心应手,更容易爬上山顶,然后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半山腰。

“6次产业家”还要攀登第三座山,才称得上合格,山名叫“社会价值之山”。

最近,我在研究日本“6次产业”先进案例“枇杷俱乐部”。它的线下场景是一家“道之驿”,功能定位为“既是零售空间,也是社会活动中心”。

这家“枇杷俱乐部”是千叶县富浦地区政府1993年全额出资2000万日元创办的,成立了富浦株式会社作为运营公司,企业既设立从事商务运营的营利业务部门,又设立社会创新部门,举办音乐会、艺术节、绘画展等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既是让当地人和游客重新认识在地价值的好机会,也是招揽游客的关键策略。因此,经营所得的部分利润,就用于支援社会活动,形成正向循环。

“道之驿富浦枇杷俱乐部”有物产专卖店、咖啡馆餐厅、画廊、草莓园、元气俱乐部(足浴)、观光服务中心和枇杷加工场,其中中庭部分留白作为开放空间,可以在这里举行策展及演出,既是文化推广的场所,也是顾客休息空间。

举个例子,这里每个月都会举办一场“认识家乡”活动,由当地的居民进行导览解说,让大家认识当地的文化与特色,目的是让当地人和游客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举办初期,主要以孩童为主,后因家长积极陪同参加,又增加了针对大人的活动。

既是销售场所,又搞社会创新活动,有什么好处呢?

用数字说话:枇杷俱乐部一年吸引到访客人10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50亿日元(约2.5亿元人民币),2000年获得日本道之驿年度冠军奖,2002年获得总务大臣奖(人口稀疏地区自力更生和振兴优秀案例)。

大家知道,品牌行销的高段位玩法,其实就是 价值行销法 ,通过社会创新活动创造社会价值,来对品牌进行赋能。星巴克就是其中一位高级玩家,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称其为“社会影响力工作方法”。

来到“两岸6次产业家对话”专场分享的“玉米兄弟”品牌创始人张世元也用实践经验告诉大家,这种方法“管用”。

玉米兄弟基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郊陀罗山脚下,以“公司+农户”模式种植了3000亩有机黑糯玉米,投资1000多万在村里设立了玉米加工厂,工厂里设有产品直营店,也在忻州古城和太原古城开设体验店。

最近几年,张世元萌生了“村企共建”的想法,想用玉米6次产业来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富裕。他一开始并没有“社会影响力工作方法”的指导,只是本着初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农助农行动,譬如捐12万元帮陀罗村修复荒废多年的山泉水渠,让村民重新喝上山泉水;譬如支持村民养猪、养鸡、养蜂,然后帮村民在网上卖。

其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是,每年种玉米之前,在玉米地里种油菜花,用油菜花来转化空气中的氮肥,再通过绿肥还田形式为有机玉米提升土壤品质。没想到5月几百亩油菜花开时,吸引了忻州市民和太原市民前来打卡,人数最多的时候一天引来3000多名游客。

玉米兄弟于是组织村民来摆市集,还有音乐团体申请来办油菜花海音乐会,2022年他又以公司+员工+种植大户(公司托底)模式合伙投资了一辆观光小火车,在油菜花海里开来开去。小火车生意最好的一天收入1.5万元,运营成本却只有350元。

2022年,张世元当选为山西省人大代表,他直言“很骄傲”。他能拥有这个政治地位,靠的不是玉米兄弟的公司规模,而是“用一根玉米撬动乡村振兴”的初心与行动感动了领导。2023年玉米兄弟的销售目标是突破3000万营业额,3年后的目标是5000万,5年后的目标是1亿元。

2023年,张世元想动员村民合伙搞一家“村民食堂”。为期2个星期的油菜花季,平均每天来客1000人以上,如果办了“村民食堂”,就可以享受这个流量红利,平时则为玉米兄弟举办的研学活动提供配套,他认为一定能让老百姓挣到钱。

不过,张世元做社会创新工作却在公司内部得不到全票支持,不少员工说他不务正业,总是劝他回心来搞玉米生意这个主业。这一次来三亚演讲,他特别带上了玉米嫂,现场把老婆介绍给大家,公开宣称只要老婆支持,他就愿意继续“不务正业”下去:“我今天带玉米嫂来这个会场,目的是给她洗脑。我现在做乡村振兴的事情很多人都不认可,我一定让我的爱人支持。”

演讲中张世元透露了一个“商业机密”,玉米兄弟有一家超级合作机构,美国一家顶级会员超市,一年就给玉米兄弟下了2000万元的大订单。他私下告诉我,能与这家顶级会员店合作,神助攻就是他的社会创新行动。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社会创新行动被传播出去,玉米兄弟这个品牌才被人家看见,并且感动了人家。人家从玉米兄弟的社会创新行动中,看到了张世元那份朴素的利他情怀。当然,与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农业品牌合作,对这家顶级会员店的品牌也是加分。

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2017年从CEO转任董事长后,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内容:“在新的岗位上,我的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给星巴克现有的社会影响力工作,一半给即将在全世界开设的新型门店。”

我就是从他这里第一次看到 “社会影响力工作” 这个概念的,而且它占用星巴克董事长50%的时间。在他看来,一家公司在社会上的角色和责任是设法强化其社区,发出积极的声音,成为一个个合作者、召集人、聆听者、体谅者、教育者、志愿者、分享者、改革者。

星巴克董事长的时间分配,与枇杷俱乐部“既是零售空间,也是社会活动中心”的定位,以及玉米兄弟“一边卖玉米,一边操心乡村振兴”,我认为有共同之处,都是让企业扮演好“机构公民”的角色,通过创造利他的社会价值,让企业在经营赚取利润的同时,也能够贡献于社会。

做社会影响力工作的本质,就是“连结世界”和“贡献社会” ,因为个人或企业成功的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共同造就的“时势”使然。张世元实践“村企共建”不是不务正道,恰恰是所有“6次产业家”应该走的“星光正道”。

作为一名“6次产业”创业者,2009年以来我也是一边创业一边做社会影响力工作。

第一阶段是,2009年开始做故乡博学生态村的社区营造工作,带领村民一起挖水井、拉电网、修山地自行车赛道、修复古村门等,我导入政府、公益基金会等外部资源,做了不少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是,2012年发起主办全国返乡论坛和Farmer 4新农人千人演唱会,以“再造故乡”为旗帜,倡导青年返乡创业;

第三阶段是,从2022年起,我为自己定下“成为和成就6次产业家”的新使命,一方面实践火山村荔枝“6次产业”创业,一方面以品牌顾问的方式赋能全国“6次产业创业者”,立志孵化和陪伴一批“6次产业创业者”高调成长。

点评嘉宾、台湾八识文创发展工作室总监黄传进在现场举了一个台湾“6次产业”品牌叫“三星葱”,宜兰当地农会把旧仓库改成一个三星葱体验文化馆,用一颗葱来做文化创意产业,加了葱的面叫“葱明面”,加了葱的冰淇淋叫“青葱冰淇淋”。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体验经济,三星葱拔葱的时候,不请工人,而是邀请消费者下地体验,买下一片葱,自己拔自己挑自己洗,把快乐带回家。

黄传进说:1×2×3等于6,6级产业在中国台湾来讲就是“跨界相加,技术相乘”(一边做商务经营,一边做社会创新,在我看来就是跨界)。“6次产业”要做跨界,要做体验经济,要和文旅结合,才能留住客人,留客就会有经济,并与客人做幸福共创。通过这样的做法,土里土气就会变成扬眉吐气。

2019年中国台湾进入“地方创生”年代,这个讲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品牌,而是要做一个产业来带动一个地方振兴,叫地方福祉,意思要产生产业经济才能增加生活幸福感。

点评嘉宾、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肖薇在现场是这么说的:我们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自心底的,这种幸福生活人人都可以想出来、说出来、画出来,但各位演讲者都是做出来的。他们很多年前就进入乡村建设领域,在没有聚光灯,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选择了一条很少人走且辛苦、琐碎、寂寞、艰难的路,但他们照亮了自己,照亮了支持他们的人们,也照亮了乡村居民们的生活。

我在“两岸6次产业家对话”的主持结束语是这么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把‘6次产业家’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场的各位‘6次产业创业者’,让我们一起努力,干出一年超一个亿的营业额给全国人民看看。当火山荔汽水一年卖到一个亿的时候,如果有10%的利润,那我们一年就有1000万来再造火山村,返乡创业者与荔枝农一定都能过上富足与幸福的生活。”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因为相信所以奋斗,这就是“6次产业家”高调成长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