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迈克尔菲尔普斯(菲尔普斯图片高清)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35

“吸引力法则”证明,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创造自己的现实。它认为,人的思想、情绪和信念会产生一定的能量,进而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个人的生活经验。如果一个人持续地保持着积极的思想、情绪和信仰,他或她所遇到的事情往往也会是积极顺利的。这种思想模式也被认为可通过冥想、意愿练习等方法来提高个人的意识和自觉。

吸引力法则的成功故事有很多,我先列举两个名人的例子:

1. 卓越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迈克尔·菲尔普斯赢得了8枚金牌,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选手之一。他曾在注册游泳比赛之前设定了一个目标:在比赛中赢取8枚金牌。尽管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他坚定地认为这是他的目标,每天都将它想象和感受到自己已取得成功。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证明了吸引力法则的力量。

2. 作家罗纳德·达尔

当罗纳德·达尔的第一部小说被拒绝后,他决定使用吸引力法则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他写下了一个具体的愿望清单,其中包括: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拥有一栋漂亮的房子和一个美丽的花园;和一辆漂亮的汽车。他每天都将他的目标想象到细节,并且深信他的写作和想象力将会吸引这些事物到他的生活中。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并成为了一名知名的作家。

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思想是:吸引到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你的能量产生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

下面我在列举三个素人:三个不同念力的人,人生轨迹的变化。

我有一个朋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从小生活在市井胡同,人文环境乱糟糟的,身边没什么好孩子,所以他也跟着学坏,偷个铜卖个铁的事情也跟着干,晚上摸黑偷父亲的钱,旷课逃学,其实那个年代学校也不抓学习,跟小朋友在一起殴斗,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活着,天天也没什么好事发生,初三没读完就离开了学校,没办法父亲托人把其安排在一个林区知青点上班,一直混到十八岁。1981年,父亲送他去参军。应征条件要高中毕业生,只能托关系搞一个高中毕业证,那时候一个学校的教务主任就可以办成这样的事情。他顺利的通过了体检穿上了军装,走进了军营!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独立面对新的世界,市井学来的社会习气也带到了部队,与战友拜了把兄弟,把部队当成了江湖,因为一点小事就跟战友约架,所以在部队没有干出什么成绩,既没入党也没提干,就那么复员了。回来后安置办给其安排到了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因为那时候安排工作主要是安置父母所属的单位,因为他父母无业,所以只能听从安置办的,据说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铁路二线做检道工,另一个就是三班倒的城里集体所有制企业,保留全民所有制身份。听说铁路二线一般总在外地,所以选择了城里工作。他分到的岗位很清闲,就是看着空气压缩机,每班给机器加机油,用水冷却机器。

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他遇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在他家借读的一个高中生,另一个是比他大一岁的一个同厂女工。

先说这个高中生。非常喜欢哲学,那时候就读了黑格尔,康德、孟德斯鸠、罗素、海德格尔等名家的著作,也写过近万字的笔记,并且向中科院哲学所投稿,只不过石沉大海无甚消息,在当时的高中生中也算是很有理想的。他家在林区,所以借宿在朋友家里,两人年龄相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也第一次从高中生口中听到哲学,闻到了一连串的哲学大家的名字,也结交了他身边的一些朋友。

我后面会讲这个高中生的现状。

再说这位女工。这个女工有着非凡的经历。小两口,同时考上大学,但是因为生活条件限制,两个人只能上一个,女工把机会让给了丈夫。这个女工与我这个朋友在同一个班次上班,每当快下班的时候,他们在车间工作的人都要到空气压缩机房打热水洗漱,一来二去她发现我朋友总在看书,就很好奇,过来一看朋友看得是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和一些闲书,后来他把朋友介绍给了她的丈夫,那年正好是他丈夫大学毕业。

后面我也会讲这两口子的现状!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要专注积极的思想,感觉和信念,因为这将吸引他们想要的生活体验。这两个人再加上在部队的两年生活,使他的意念从市井胡同的习气里面走了出来。他完全告别了十八岁之前生活习气,在集聚另外一种念力。

这个念力就是这辈子绝不能当工人,一定要上大学,甚至要进机关做干部。可是按照当时的基础,他的文化程度初一水平都达不到,二元一次方程都做不了。

无文凭、无身份、无背景的三无素人,想进机关做干部无疑是痴人梦想。

他要进阶人生的三个天梯。

第一个天梯就是搞到文凭。

女工的丈夫认为他很有灵气,应该继续读书,不然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朋友仿佛也真的相信自己很有灵气,越发的努力。例如他一夜的夜班八个小时,他能背下100个日语单词并且能记住很长时间,学了一年日语能听懂日本的广播。他利用一年时间,自学高中课程,除了数学,其他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撸了一遍,然后报名去参加电大考试,考了169分,其中数学得了6分,其余为其他科目得分,这个分数虽然不够录取线,但是却使他信心大增。

女工的丈夫建议他马上去大学读书,可以先进修,然后等来年再参加成人高考,他很重视这个建议,但是,却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第一他必须延迟婚期,因为已经完成相亲,就差一个婚礼。第二进修不是单位派的工资就要停发,况且单位要是不同意根本就不让去。第三进修是要费用的,每年学费加住宿700元,两年1400,要一次性交齐,1987年,1400元也是挺大的一个数。

这绝对是一场人生的赌博!

第一要办理停薪留职,放弃暂时还算清闲的工作岗位,同时放弃38.5的工资收入。第二推迟结婚,伤了恋人的心不说也违背老人的意愿。第三更重要的是进修不是被正式录取,进修不仅没有毕业证,给个结业证也没什么用,如果第二年高考通不过,那这两年就不仅是笑话的问题了。

放弃工作,推迟结婚,要去进修。在父亲看来这不仅是大逆不道,而是沙比青年干的,首先父亲就不同意,尽管父亲不懂进修的意思,但是老人笃定当年该读书的时候读的很不好,现在是该结婚了却去读书,纯粹是瞎耽误功夫还陪钱。另外父亲对在部队没干出成绩也不满意,人家不少人都入党了,朋友干的稀里糊涂的,老人不认为这个儿子会有什么出息,安分守己做好眼前的事情就行了。所以老人绝不同意并把德高望重的亲戚和朋友都找来了劝说朋友放弃进修。但是这家伙心意已决,向单位申请了停薪留职,背着父亲偷偷向妈妈要了700元,向朋友借了900元,凑够了学费,带着1600元,众叛亲离的离开老家,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大学。

宇宙是一个充满能量和信息的复杂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和信仰来影响和改变这个系统。

通过女工丈夫的引见,他离开家乡,来到了大学后,插班到一个干部班,主要是学文秘的,是组织部委托大学办的一个班,这里面有不少人都是单位选送的,有机关的也有企业的,应该都是选送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都带着工资读大学,也不用考试,也有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属于第二年要考试的。学生年龄差异很大,相差20岁左右。

这种性质的班更多的人都是混文凭的,回去肯定都会提拔重用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太大的压力。参加普考统招的大学生都认为他们是“太学生”。之所以称为太学生,因为多数人是来渡金的,拿着工资,回去就是等待提拔,那在优越感当然是普通大学生羡慕的。

而他却是“三无”学生。因此必须学到真本事,同时还得复习高中课程,迎接第二年的成人高考。所以这一年除了在课堂基本就在图书馆呆着,读了很多书,接触了叔本华、萨特、罗素、胡塞尔等一大批西方学者的著作,虽然读不懂,但是硬是记住了重要观点。课堂上学习了美学、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考试成绩都一般,但是都能及格。

因为,繁忙倒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反而结识了校内的一些文学青年,这些为后来在新城市生活奠定了朋友圈。

吸引力法则就像磁场一样,为他出成绩而做准备,从头一年九月份入学到第二年六月份的高考,大概经历了九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坚定地认定自己一定会达到录取分数线。考试那天考场就他们几个人,他的数学成绩平时也就六分的能力,这次他得了46分,最终以296分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录取线,那时候录取线是240分。

第二个天梯就是解决干部身份。

转干,这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热词,也是所有工人的梦想,身份由工人变成干部,需要两个条件,全民所有制身份加文凭,在八十年代初有一批人就这样转成正式国家干部。他是八十年代中期,已经没有机会转成国家干部,所以有可能转成合同制干部。

这也算干部的一种,一直到2019年公务员法推出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都有这种身份的干部,他们很早就进入机关工作,年龄已经超过50岁以上,特别是参公改革的事业单位,对于这种身份的干部给了三个不同的政策,一是转入参公管理单位正科级职务、副高以上职称可以免试,没有达到这个级别,需要参加省级组织的一次考试,所以最后多数转成了公务员。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是把他带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虽然没有他的位置,但是给他进入这个阶层提供了通道,毕竟在军营得到过锻炼,他和同学的关系处的很好,特别是他们班的党支部书记,是组织部选送的,是一位非常重感情,乐于助人的兄长,这个人后来给了他极大的支持与帮助,把他带进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两年大学生活结束了,但是他要晚拿一年毕业证。这个期间,他的同学把他的户口从老家迁了出来,并把他安排到市计委下面的一个企业工作,但是他很清楚,要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这个企业肯定不成,他在这个单位维持了九个月,终于等到了毕业证下来,有了毕业证就可以办理合同制干部身份,这个身份在那个年代,需要全民所有制编制身份加上成人高考的毕业证才可以拿到,因为这个学历没有报到证,女工的丈夫就是因为是集体所有制身份,尽管是大学本科毕业,因为是成人教育,国家不发报到证,哪里来回哪里去,所以始终没有解决国家干部这个身份。这个一直影响到退休。

第三个天梯就是参加招干考试。

没有背景,想进机关就得考试。1990年代进机关已经采取考试的方式,差别是用人单位出题,自主招干。达到报考资格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文凭,二是要有至少是合同制干部身份,三是工作两年以上,他这几个条件已经具备。

从1985年开始形成进机关的念力,1987年进大学, 1989年大学毕业, 1989年6月在企业工作,1991年也就是他毕业的第三年迎来了重要的两场考试,一场是人大招考干部,另一场是政府部门,这两场考试有很多朋友给他提供信息,很多朋友期待他考试成功,所以两场考试均进入了面试,最终选择了进政府机关,达成了最初的目标。

后来他的人生经历还算精彩。

念力为他达成愿望集聚了许多人和重要的信息场,从人这各方面看,高中生,女工丈夫,同学兄长,毫无疑问是他生命中能量最大的人,也就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从信息场方面看,女工丈夫的鼓励,提供进修的信息,单位招干的信息,这些信号无不都是围着他的意念转。

这个念力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后来他原来那个倒班企业,在他离开八年后倒闭了,他有时做梦都梦到又回到那个企业工作,而且吓的要命,都有被吓醒的时候。

另外我想谈谈那两位的人生轨迹。

高中生没参加高考选择了去流浪。带着他写得那个关于哲学方面的文稿去了重庆,因为老家是重庆的,在重庆转了两个月实在混不下去了,只能又回到老家,在父亲开的一个杂货铺做了小掌柜,并且在第二年成功考进了电视大学,那时候电视大学毕业生是分配工作的,特别是他们的上一届基本都进了工商税务等部门,可是到他们这届听说不包分配了,所以他毅然绝然的离开了电大,连个肄业证都没拿到,结果他们那届学生也都分配了,而且多数分配到了公检法。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离哲学越来越远,后来遇到了很多事情,一辈子在为生计奔波劳碌。

这个结局很戏剧。按理说高中生的学问最扎实,发展基础最好的,但是为什么会如此?就是念力发生了重大偏离,所有的信息场都变了。一是不信任人的性格。不信任可以因为那是自由,但是手里没有任何资源可用,这就是问题了,自己绑住了自己,作茧自缚。第二判断力模糊,更多的是投机心理更强。对信息的识别处理缺少理性的分析,无法做出正确的研判。第三急功近利。有奶便是娘,无利不起早,过于奸实际是傻。一句话,念力不对,没有营造一个好的人生氛围。所以得不到正念的加持。

女工及其丈夫。女工在丈夫毕业后重新又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做了财务人员,后来下海经商做得还算可以,女工丈夫学问扎实,但是因为干部身份无法解决,始终窝在一个事业性质的文化单位工作,行政级别也上不去,只能走职称,后来广东省在全国招聘干部,他的身份年龄条件都符合,所以考到了广东,目前两口子都已退休,女工的丈夫也晋升到了四级教授,退休金加生活补贴,收入非常可观。

这就是念力的推动,转换了人生的磁场,给自己换了一个氛围,因此结局就不同!

虽然吸引力法则已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观念,但也有人对它提出质疑。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去探索并了解这一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它是否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只能说,只要相信念力,就一定有!

如果大家喜欢读此类文章,我将分别叙述三个人,跨越近四十年的一些命运细节,以及念力不同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原创文章,属实不易,给个关注,点个赞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