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美国(爱情电影推荐高分欧美)
当提起“婚外恋”这个词,多数人恐怕都会联想到世俗的禁忌,随之而来的便是隐忍的感情与无数的争议。当初《廊桥遗梦》在美国上映时,甚至还曾掀起了一段离婚潮。时光荏苒,今日再反观这部电影,会发现它赋予婚外恋这种需要界定的情爱关系以哀婉与隐忍,暗流涌动且独有深意。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从弗朗西斯卡之死讲起,拉开了她在1965年夏天的一段维持了四天的婚外恋。当时,她的孩子与丈夫要去市集参加比赛,离开家4天,剩她一人守家。家人离开没多久,一辆车停到弗朗西斯卡的家门前——《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驱车来此。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段电光火石间发生的缘分。但四天过后,家人的归来让她不得不做出断舍离的抉择。
如果对日常生活的平庸乃至苟且深有体会的人,也许很快就会明白弗朗西斯卡为什么迅速地就被罗伯特吸引。这场爱恋并非是无源之水——弗朗西斯卡向往自由,而罗伯特则希冀安定,两个人是对方的“互补者”。
“家庭主妇”的身份是弗朗西斯卡在潜意识中想要摆脱的禁锢,她对现有的生活并不满意,而罗伯特则是这个把她拯救出泥沼的外来者。情愫暗生,背后则是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无论是旅行路上的故事,亦或是另一种活法的致命吸引力,都让她知道,和眼前的这个男人待在一起,自己的生活就能被暂时性的转变。
为了爱情,人们甘愿付出多少?这显然是个未知数。或暂时、或长远的转变,是这场爱情中的关键词。生活有着无数的规则,社会有着无数的准则,弗朗西斯卡在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看似是情理之中的做法,实则却压上了自己“一生的重量”。四天的人生被暂时改变,而暗涌的情感却被长远地铭记在两人心中,直到临死之前都无法磨灭。
不同的观影视角,让许多观众对《廊桥遗梦》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些人将它看作是一部“美化婚外恋”的电影,也有人会将其看作是一部“传统家庭道德观”的电影。但这两种看法,也许都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要言说的主题。
弗朗西斯卡对于这段必然会发生的恋情,选择了放弃自我的渴望、担起家庭的责任。这一切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懦弱或传统,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感性与理性的交战。换言之,这种选择在本质上其实已经无关于婚外恋与否、无关于回归家庭与否,而是一种在爱情与自由、爱情与责任间不断拉锯后,所瞬间做出的背负一生的选择。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我将我的一生都给了家人,我希望将身体留给他。”
这两句台词,也许就是这部电影的最佳缩影。对于这般相见恨晚的隐忍之恋,不得不令人叹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