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碱的通性(氢氧化钡)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1254

四、学习物质的初级思维方式和发展到高级思维方式

(二)学习物质的初级思维方式时形成的化学理论或获得的方法

VIII、运用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和规律、氧化还原反应、酸和碱的通性,由化学性质推出反应的方法

图2(化学的高级基本思维方式)中的红色部分:

      

二、平衡理论

在化学中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

(一)任何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都必定建立平衡。如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电离的电离平衡;有溶解限度的物质溶解的溶解平衡等。

(二)平衡状态:

1.定义:一定条件下,当正向速率等于逆向速率时,各组分浓度不变的状态。

2.特征: (1)逆:指可逆过程;(2)等: v(正)=v(逆);(3)动:v(正)=v(逆) ≠0,则动态平衡;(4)定: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恒定;(5)变:改变破坏平衡的条件,平衡发生移动,重新建立新的电离平衡。

(三)衡量可逆过程限度的物理量:

1.平衡常数:aA(g)可逆号bB(g),K=cb(B)/ca(A)

2.转化率或电离度=(已反应或电离的物质的浓度/其起始浓度)×100%

(四)确定平衡移动方向的规律: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运用演绎推理,推出各条件对平衡影响的规律:

1.浓度:同一可逆过程达到平衡时,增加左边物质的浓度或减小右边物质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

2.压强:同一可逆过程达到平衡时,减小压强,增大溶液的体积,平衡向气体或溶解的物质计量系数之和增大的方向移动。相当在水等液态溶剂的溶液中的稀释。

3.温度:同一可逆过程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