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国子监是哪个朝代(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是哪个朝代)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31

北京国子监,位于现在北京市二环内的东北角,东侧与北京孔庙相邻,构成所谓的“左庙右学”的布局形式。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超过27000平方米。

你觉得 国子“监”读作:[jiān] [jiàn]



1961年,国子监和邻街的雍和宫一起,入选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有兴趣来旅游的话,需要注意了。北京的国子监和孔庙是紧挨着的,算作一个景点,所以是一起卖票的。而且必须提前一天在公众号上预约才行,线下目前不卖票。我之前做过隔壁孔庙和雍和宫的视频,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国子监的大门,叫做“集贤门”,是一个四柱三间的单檐悬山顶建筑,彩画使用的是旋子彩画,小兽数量上是5个,根据柱网分布来看,建筑分槽采用的是分心斗地槽。中央的柱子直接顶到最上端,不能铺设天花板,所以是抬梁式中的厅堂造结构。





目前大门是作为景点的出口使用,入口处是隔壁的孔庙。进入孔庙后,西侧有“持敬门”跟国子监相连。穿过持敬门,就来到了国子监第一进的院子了,可以看得出,院子里除了两座井亭,啥也没有。目前是作为停车场使用的。



院子最北面,是太学门,规制上跟刚刚讲的大门差不多,都是四柱三间、进深两间的悬山顶建筑,彩画也是旋子彩画。



国子监,也叫“太学”,是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最早的时候叫做“成均”,汉武帝时叫“太学”。西晋时称为“国子学”,隋炀帝时才改成今天的名字“国子监”。北京的这座国子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代初年,朱元璋在南京还设有一座国子监,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北京的这座也称为“北监”或“北雍”。

国子监里的学生通常称为“监生”。

古代,国子监是专供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到了明代,各地选拔的优秀人才也可以入内学习,清代还有满蒙回藏,甚至交趾和高丽的学生前来学习。




过了太学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琉璃牌坊。这座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八年,是国内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机构设立的牌坊。牌坊整体结构为一个四柱三间七楼的建筑,朱红色墙体上配黄绿琉璃瓦,彩画也是旋子彩画。



牌坊正中为乾隆御笔“圜(yuán)桥教泽”四个大字,意思是四周的人都要聆听皇帝的教化恩泽。背面也是乾隆御笔的“学海节观”,意思是因为听讲的学生太多,要靠水道才能分隔开。这倒不是吹的,据说当初乾隆皇帝来这里“临雍讲学”的时候,是坐在后方辟雍里的龙椅上,而来听讲的监生和官员跪满了辟雍以南的院子和第一进的院子,甚至外面大街上也跪的满满当当。皇帝讲学的时候,要靠传胪官来逐级高声传诵。




匾额两侧是二龙戏珠图案,一侧是升龙,一侧是降龙。再往下是“拱券[xuàn]门”。这个字在平时读作[quàn],但在建筑门洞中读作[xuàn]。

对了之前投票的国子监的“监”,在作为监察、监督时读作[jiān],在作为官府衙门时读作[jiàn]。

拱券门外围这一圈叫做“券脸”,通常都会雕刻有精美的纹饰。

再往下的牌坊底部是一个金刚座,通常只有非常高等级的建筑才能使用。

这个琉璃牌楼由于太好看,所以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过。



过了琉璃牌坊,就到了今天的主角辟雍了。

辟[pì]雍,也可以读作辟[bì]雍。因为东汉《白虎通义·辟雍》记载“辟[bì]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也就是说辟雍的辟字,是类似于璧玉,也类似于天空的。但目前大多数人都读作辟[pì]雍,我还是尊重民意的。



辟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外围圆形的水池,一部分是内部方形的岛屿和建筑。外围的水池里有散水的螭兽,类似于故宫台基处排水的螭兽。一般这种跟水有关的龙形生物,十有八九都是螭兽,因为螭传说是龙和鱼的后代。而如果直接用龙的话,讲道理,放在这里有点掉价。

外围和中央是以石板桥相连的。



而中央的大殿,长、宽都是17.6米,面积约310平方米。是一座重檐的四角攒尖顶建筑。四周有回廊环绕,除去檐柱外,外侧还设有一圈檐口小柱。“檐柱”通常指的就是建筑物最外侧的柱子。彩画使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



进入大殿后,正中间的宝座是供讲学的人使用的,一般是皇上,当然也可以是一些饱学之士。正上方的“雅涵於乐”匾额以及两侧的对联都是乾隆御笔。上联是“金元明宅于兹,天邑万年今大备”;下联是“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意思是金元明时候在这里建了国子监,今天又建辟雍大殿,遵循的是古代的礼制。“虞”就是虞舜,尧舜的那个舜,唐尧虞舜嘛。



大殿南侧和东侧的匾额是道光和咸丰皇帝写的,西侧没有匾额。



整个大殿内部是没有柱子的,再加上没有墙体,四周都开有格扇窗,所以整个空间显得非常旷阔,但这么大的空间不设柱子,承重肯定个难题了。而解决办法则是在四个角增加抹角梁。这种设计其实在碑亭建筑中有大量的使用。



再往上是天花板了,图案采用的是龙凤和玺彩画。要保证这么多天花板不掉下来,其实也是个难题,这个我们之后有机会的话再讲,总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

“辟雍”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诗经》当中。《诗经·灵台》有“於乐辟雍”,《诗经·文王有声》中有“镐京辟雍”。辟雍最早是作为西周的重要礼乐建筑使用的,是西周的周穆王时期才建造出来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大祭文王”。

而这座建筑当时是建立的西周国都镐京附近的,具体在哪呢?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西周辟雍就在汉代上林苑的昆明池内。也就是今天西安的昆明池遗址公园。



再往后的彝伦堂、敬一亭就不开放了。

其实视频道这里本来应该就结束了,这期有点短啊。但是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有意思的事情。汉武帝元狩三年,为了练习水战,曾经拓宽过昆明池。《三辅故事》记载::“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朔曰:西域胡人知之。乃问西域胡人曰:劫烧之余也。”也就是说,汉武帝挖掘昆明湖的时候,曾经发现了黑色的土,于是就问最能忽悠的东方朔。东方朔怎么可能知道嘛,就说西域胡人知道。西域胡人说,这是天地劫难的时候留下的遗迹。

历代以来,大家都是把它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奇闻轶事来对待的。



但是,2021年9月28日,陕西省文物局首次向公众披露了一个位于昆明池附近的重大考古发现,即太平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和动物骨骼等,还发现有一些玉器和玉料等。根据专家确认,这个遗址距今约4150-3700年,属于夏商周中最早的夏代遗址。

当初汉武帝看到的黑土,根本不是什么天地大劫时候留下的,而是我们自己的先民留下的。

我时常因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而感到开心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