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中部的类型)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1226

贝多芬两首的奏鸣曲,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第二首, 贝多芬这两首奏鸣曲都被称为“如幻想曲风格的奏鸣曲”。

“月光”是贝多芬献给他年轻的学生朱莉·圭奇贾迪伯爵夫人的,他非常倾心于这位学生,在没认识她之前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一片漆黑非常孤独悲惨,自从认识她之后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具有青春活力。虽然贝多芬想象的很美好,但是这份美好却以身份的悬殊终止。

这首升c小调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贝多芬在1800年以后,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慢慢成熟, 因为当时处于法国革命,他对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的接触和了解,对他的创作影响非常大,而且在这首曲子的创作上已经不像早期奏鸣曲的炽热风格,在内容上要求深刻,形式上完美,追求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

而这首奏鸣曲正好表达的是一种在失望与期待、痛苦与矛盾中进行的思想倾诉,而“月光”这一词的由来是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成的比喻,根据此创意,这首奏鸣曲被称为“月光”,也是贝多芬最受欢迎、最感人、具有独创性的奏鸣曲之一。

       第一乐章持续的柔版(Adagiosostenuto)升c小调2/2拍引子(1-5)开始的低音八度和三连音给人幻想般的感觉, 就像星星照耀在琴键上。为后面的主题做铺垫。

       主题(6-15)三连音之后,主调进入,似乎在幻想, 在9小节之后还原了主调的七级,转到E大调,色彩明亮,随着乐思的发展,在快要结束时又回到b小调,为下面的调性做铺垫。 谱例2-2:

       第一部分(16-23)B大调-升f小调,转调部分为扩展乐段,上下声部紧紧围绕着主音,不离不弃的副部旋律,在转调之后发生了变化, 在新调上终止,及其不稳定,是很少见得一种结构。 谱例2-3:

       第二部分(24-28)升f小调-升c小调,回到主调,材料采用主部材料。第三部分(28-42)升c小调, 这一部分是在左手属中持续,规模比较庞大,在32小节之后,三连音进入到高音区,给人一种极其不安的感觉。 谱例2-4:

       再现的主题(43-51)升c小调-E大调-升c小调, 在升小调上再现主题,附点音型预示着光明的希望 ,E大调持续时间较长,使整个音乐力度更加紧凑。谱例2-5:

       第一部分(52-60)升c小调,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主调的再现做铺垫,以及为第二部分做连接和过渡。谱例2-6:

       第二部分(61-69)这一部分运用主部片段重复的补充手法来进行, 利用左手的低音效果来表达隐藏在内心的激动和悲痛的幻想,利用扩大结构来将尾声与结束部相结合终止这一乐章。 谱例2-7:

降D大调3/4拍复三部曲式首部; 再现单三部曲式 (1-36)

       A段:(1-16)降D大调,这二乐章开始是弱起小节,前面八个小节是变奏重复乐段,旋律给人以独具活力的感觉,主题还是从属音调开始,终止也是落在属调和主调的完全终止上, 前四个小节的旋律像是温柔和嘲笑的对比,富有歌唱性。 谱例2-8:

       B段:(17-24)降D大调,中间部分采用了新材料,但是对比性却不是很明显,反而有种别的材料诞生的迹象。谱例2-9:

       A段:(25-36)降D大调, 是主题在原调上的变奏和延伸,音乐发展比较积极,强弱对比明显,节奏相互影响,通过部分重复,从内部进行扩充。 谱例2-10:

       C段:(37-44)降D大调,从37小节开始,无论在调性、节拍还是速度上都是不变的,音乐旋律给人感觉气氛融洽、非常优美。前面八小节是重复乐段,强弱表现明显,节奏感强烈,线条流畅均匀,终止是不完美和完美的完全终止。谱例2-11:

       D、E段(45-60)到了第二部分,节奏感不再强烈,格调优美,主题的16小节乐句,用不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直到最后两段延续一种节奏错位的主题节奏模式。谱例2-12:

完全重复1-36小节, 首部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激动地急板(Prestoagitato)升c小调4/4拍呈示部(1-63)

       主要主题(1-9)升c小调,从第一小节开始是以积极向上暴风雨般的分解三和弦主调进入,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感觉,左右手的旋律分明,尾部两个和弦的使用具有强烈的推动力,使旋律达到一个顶点。 最后结束在半终止上。谱例2-13:

       半终止延伸(9-14)半终止结束之后又延伸了6小节,左手的线条流畅,但右手的高音声部是主要声部,在14小节突然停止,起到呼吸的作用,为后面的旋律做铺垫。谱例2-14:

       连接(15-20)从15小节之后采用主要主题的材料,情绪依然激昂。谱例2-15:

       副主题(21-32) 副部主题是从第二小节开始的,主题更加富有歌唱性,始终要保持一颗热情的心,在速度上要和主部主题一样,是一个较大的乐句。 谱例2-16:

       补充乐段(33-43)从33小节之后和弦的使用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尤其在和弦重音的跑动中,将情绪再一次激发出来。 在37小节阻碍终止之后,左右手演奏时无论在速度、力度、旋律上都要准确的配合好。 在43小节完全终止结束后,第一个结束主题开始。谱例2-17:

       重复乐句(43-57)在第一小节中,右手的高音声部是主导声部。 第二小节之后,左手开始模仿,是一个变奏的重复乐句,八分音符代替十六分音符,重复时力度的强弱对比非常明显,音响效果听起来浑厚、强有力,使音乐越发激烈、紧张。 谱例2-18:

       持续音的重复终止(58-65)第二结束主题采用持续音的重复来终止, 63小节的短尾奏给人一种紧张缓和、暂时回到安宁的幻想和气氛,随后回到主调。 谱例2-19:

以主题和副部的材料为中心展开,主部主题以升C大调开始,副部主题以升f小调再现,朗诵音调在左手的低音声部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左右手的力度记号在旋律中较为分明,左手的主旋律更加突出。 从88小节一直到展开部结束,继续展开副部材料,和声在主调的属音上降落,主旋律表现力极强,和弦上声部的旋律音表现的十分有弹性,和弦力度记号要清晰,属和弦一直持续到102小节,这个和弦同时也是再现部的开始和弦。 谱例2-20:

       主要主题再现(103-116)主部主题和属和弦结构的再现,再现部的注释和呈示部的皆相同。谱例2-21:

       副主题结束主题再现(117-159)完全服从主调的副部,借鉴呈示部的结构,在再现部中没有任何变化的完全重复。谱例2-22:

       尾声(160-202)创作手法极其精巧,用了主部材料的同头导入,下属调转回主调,使音乐充满了戏剧性的斗争和激烈的内心冲突,尤其是七和弦的使用,更是使音乐达到了狂暴的音响效果。从168小节开始,进入副部主题,走向高潮。

       在178小节,带有幻想性的琶音从钢琴的所有音域快速穿过,分解和弦强有力的演奏,像一个精湛的华彩片段。 从186小节开始,属九和弦自下而上的急速半音进行,结束在慢而悠长的低音八度中。到191小节之后,使用最开始的速度和最后一个主题,结尾仿佛是第二个再现部,有主部、连接、再现部、连接,最后结束在一个铿锵有力的主和弦上。

       谱例2-23:

       通过上述对“月光”奏鸣曲的分析,可看出贝多芬创作“月光”奏鸣曲时, 在古典乐派奏鸣曲的传统模式(快-慢-快)上进行改变,将“月光”以崭新的模式呈现出来, 如第一乐章是以幻想式的风格将痛苦和忧愁呈现,而第二乐章中包含的轻盈和明快的音流将第一乐章痛苦的情感冲淡,在前两个乐章的蓄力下,第三个乐章被暴风雨般的热情推上了高潮。

       第一乐章是一个具有丰富幻想的乐章,是贝多芬慢板乐章中较为杰出的,将激动的情绪安置在单一的音色背景上, 这种如歌般的主题旋律开始于连绵不断的三连音直至尾声,听起来有种悲剧性的忧伤,以及低调的沉思,同时呈现出一种庄严的气氛,所以演奏时左手三连音的节奏速度保持不能改变

       第二乐章以轻盈的小步舞曲进行着, 缓和了之前乐章的忧伤、沉思的氛围,同时又是连接第一和第三乐章的桥梁, 李斯特曾形容其为:“开在两座悬崖中的一朵小花。”

第三乐章是贝多芬钢琴音乐中表现力最为丰富激昂的乐章,将激情的力量展示的毫不过分, 以猛烈、突进向上的方式将理想和感情交织在一起,并用精美的华彩乐段来将狂暴猛烈的激动推上了巅峰,右手的琶音快速的扫过钢琴的所有音域,极具幻想性。

在演奏时,低音的和弦和以及分解的和弦要尽量强有力的弹奏才能将贝多芬精巧有放大的写作手法展示出来。

阿萨菲耶夫评价道:“这首感人的音调充满了力量和浪漫激情,音乐是神经质的、振奋的,有时燃起了熊熊烈火,有时陷入了折磨人的绝望中,旋律在歌唱、在哭泣,这首奏鸣曲所固有的深切的诚挚,使它成为一首深受人们喜爱,易被人们接受的作品,他是直率的感情表达着——在如此真诚的音乐中,人们最难以不为它感动的。”

这首奏鸣曲将情结的戏剧性和主题的完整性结合在一起,在达到巅峰时将情绪上的不安和精神上的磨难淋漓尽致而又极其完美地呈现给世人。

       从贝多芬最早期的一些钢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创作受海顿、莫扎特的影响,但是从“悲怆”三个乐章的形成来看,已经完全不受海顿、莫扎特的影响了。 最早期的作品是比较有创意,旋律优美,但这首奏鸣曲有一种特殊的音乐效果,第一乐章开头的低音区和附点就给人营造出一种特别震撼,悲怆的情绪,苍劲有力,非常紧凑,具有诗情般的魅力和幻想。

       参考文献:

       【1】 以五首经典奏鸣曲为例浅谈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风格 黄萧 哈尔滨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