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植物园手抄报(植物手抄报)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26

小学生也能从事研究性学习?答案是肯定的。在深圳市靖轩小学,每年的寒暑假同学们都会走出家门,到地铁站、公园、博物馆等地进行社会调研,采写调查报告。其间他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打开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构,有的还申请了罗湖区的学生小课题。

▲学生研学小组在仙湖植物园参观苏铁园

▲学校一口气连出三本校本课程

课程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靖轩小学三年磨一剑,《我与城市同发展——小学研学课程》《遇见 二十四节气》《悦读的力量——小学整本书阅读伴读手册》相继出版或编印成册,大大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为建党百年献礼。本着“追求全人发展的生态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旨在通过课程育人,培养爱党爱国、有国际视野、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少年。

“小脚丫丈量世界”,打造研学“靖轩样板”

叶粤丽2017年就任靖轩小学的校长,一直在教育一线的她,到了靖轩后就在思考,怎样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在靖轩,让靖轩的的孩子受益?于是,2017年,她萌发了编撰《我与城市同发展——小学研学课程》校本课程的想法。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身为校长的叶粤丽率先垂范,做出课例的模版。在她的组织下,张晓涛、陈瑶、宋静等17位老师参与编撰,老师们边操作边完善,经过几个版本的升级,2020年9月正式出版。

▲校长叶粤丽与孩子们在一起

深圳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我们的初衷是‘小脚丫丈量世界’,让学生通过研学完成‘从我出发走向自然和世界,又从自然和世界返回重新认识自我’的认知过程,增强学生城市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叶粤丽说。

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细分为“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自然”“学生与深圳”“学生与国家”“学生与世界”6个主题。融合人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集“导—学—研”于一体,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借助“研学”这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习、在体验中成长。

在设计时,老师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研学课程资料,并依据了教育部相关规定,最终形成了属于靖轩小学的研学课堂模型。

探究社会锻炼提高,育“生态教育”特色阳光少年

小学生走向社会研学,是不是有难度?

▲学生研学小组考察深圳各地铁站

2018年,当年五(4)班“逆风小组”的9位同学组成一组前往深圳地铁一号线展开调研,同学们广泛收集了各种资料,又详细了解了地铁里不该做什么?深圳地铁一号线的站点和运行时刻表,为什么地铁会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

组员卓嘉越说:“第一次去考察的时候,我们都很害怕,没有一个人敢上。后来,我自告奋勇地去采访工作人员,在我的带动下,大家才敢去采访。”

组长姚柔莹感慨地说:“在这次研学中,我们学会了大胆沟通,团结互助,了解到更多的地铁文化,我认为,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课。”

▲专家对孩子们的研学分享给予高度评价

每到寒暑假,孩子们都自行分组,带着任务单,在老师的远程指导下、在家长的陪伴下前往深圳各地调研,有调研深圳八景、城市交通、植物生长的,有了解世界华人如何迎新年的,还有对战斗英雄的资料整理,研学打开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以“追求全人发展的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靖轩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五大课程领域,《我与城市同发展——小学研学课程》属于文化认同课程(综合性课程)。该课程以“尊重生命个体生长力、多样性”为核心理念,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有所提升,成为具有靖轩小学“生态教育”特色的阳光少年。

参与编撰《我与城市同发展——小学研学课程》一书的老师们感触良多。“在整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明白了如何让课程的设计变得生动有趣,懂得了如何宣传城市文化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靖轩小学语文科组长、五(1)班的班主任陈瑶表示。

▲学生分享研学的收获

“参与编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够体会到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城市息息相关,我们不能离开生活做教育,只有让孩子们走进生活,我们的教育才有生命力。”这是学校办公室主任、语文老师张晓涛的感受。他的女儿张思裕毕业于靖轩小学,参加过两个课题的调研,升入初中后担任团干得心应手。

▲通过研学学生出的小课题

通过这一研究性研学课程的实施,师生们共同获得了成长,《共享单车由“热”到“冷”现象的探究》《关于苏铁生存能力适应性研究》《深圳地铁的发展》等6个课题申报了罗湖区的学生探究小课题。老师们申报了罗湖区课题11个,深圳市课题2个,国家级课题1个。其中,学校有10个区级以上在研课题。

叶粤丽获评罗湖区教科研专家,张晓涛获评罗湖区教科研骨干,宋静、许超烨、古慧敏、程胜利获评罗湖区教坛新秀。孙金锦、杨竹梅获评罗湖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了解节气爱上阅读,课程育人路上靖轩足音铿锵

研学课程是寒暑假靖轩学子的必修课,而《遇见 二十四节气》则既可以在家完成也可以在学校进行,同样是一门深受靖轩学子欢迎的校本课程。

走进靖轩小学,迎面矗立着一尊孔子像,孔子像的左手边是一面短墙,上面印着“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与这面“二十四节气”墙相呼应的,学校于2019年6月开始筹划了《遇见 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2020年疫情期间,校长叶粤丽带头在家琢磨出了第一个《立春》视频微课,在她的指导下,学校15位老师齐参与,很快做好了24个节气的视频微课,从而使这一校本课程可以轻松落地。

▲同学们学习节气知识后分享的学习成果

在同学们的分享图片中,有手抄报、美篇、PPT、作文、手工作品等,老师允许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立夏时节,孩子们会动手做一把精美的纸扇,收集各式各样的避暑妙方,从古诗欣赏中寻找节气的影子,节令美食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养身之道。《遇见 二十四节气》这一校本课程带给同学们很多欢乐。每逢节庆、孔子诞辰日,孩子们还会穿上汉服,结合不同的节气设置不同的主题进行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遇见 二十四节气》将24节气按年级平均分布,各自包含在春夏秋冬四个篇章里。每个篇章分“观起来”(观看视频,认识节气),“探起来”(感受自然,探究节气)、“动起来”(分享收获,记录节气)三部分进行。同时将节气与精神观念相结合,如立春即立志,雨水即希望,小满即知足,处暑即转折等,将节气知识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遇见 二十四节气》2020年获罗湖区品质课程。

▲学生穿汉服进行节气知识展演

作为一所广东省书香校园,校长叶粤丽和杨竹梅老师获评广东省“点灯人”校园阅读推广人,学校自然不能少了阅读这门课程。《悦读的力量——小学整本书阅读伴读手册》也因此应运而生,针对小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与认知需求,在专家的建议下,以“信达雅”为核心发展目标,设计了合理的学习梯度。一二年级着力于“信”:诚信、负责和守诺;三四年级专注于“达”:沟通、通理和达礼;五六年级侧重于“雅”:自省、互助和分享,即小学成长的三个阶段的9个关键词,以此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翻开这本书的伴读手册,便开启了一趟阅读之旅。孩子们在每一段路中都会遇见三个任务,既有由自己独立完成的阅读挑战,也有需要和同伴一起进行的实践活动,还有考验想象力和写作能力的任务。这趟旅行将让孩子陶醉于阅读,情不自禁地爱上书本。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校长叶粤丽已经申报了市里的好课题并即将结题。

靖轩小学以自己特殊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在课程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面,靖轩小学的足音铿锵有力。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顾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