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贵州历史名人(贵州有名的历史人物)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39

一、张之洞 (1837年-1909年 ),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安龙县人,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于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 、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等前身)、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二、邓恩铭 (1901年 -1931年),水族,荔波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0年,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组织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2年,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入狱 。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0岁。

三、李端棻 (1833年—1907年),贵阳市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

同治元年(186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

晚年出于“谋黔省教育之发展,振兴贵州文化,培养新学师资以应教育发展之需求”的目的,商议集资创设贵阳公立师范学堂。该学堂是贵州第一所师范学堂。

四、曹维城 (1683年-不详),福泉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武举殿试 进士 第一名,时年20岁,成为贵州历史上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位 武状元

著有《进藏纪程》等。中状元后官至云南副将,从二品,卸任后在贵阳定居。曹维城可谓是名家传世,其父曹元肃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武进士,官副将,其子 曹石 则是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武进士,雍正御前带刀侍卫,卸任后离京返回贵阳,与曹维城居住在贵阳城南状元府,即今曹状元街一带。曹氏祖孙三代都是武进士,其中还有武状元,算是贵州历史上最有名气的武术世家。

五、尹珍 (79-162),正安人 ,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六、王囊仙 (布依文:Waangz Naangzsianl,1777年—1797年),女,布依族, 黔西南 安龙县人, 本名王阿崇,是清朝嘉庆年间一名传奇的布依族女子。王囊仙自幼习武,能以布依族巫术为人治病。

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义,且貌美不凡,布依族民间便称其为囊仙(布依语,布依文:naangz sianl,意为仙姑);嘉庆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领导布依族人民于南笼府起义反清,号称皇仙娘娘,其军人数最多时达数十万众,义军先后攻下普坪、贞丰、兴仁、兴义,直扑紫云、长顺、织金等地,以布依民族为主体,各地苗族、彝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直指省城贵阳;清廷十分恐慌,派大军镇压,使布依军渐陷困境,逐步退守;攻陷布依军根据地,生擒王囊仙等;用囚车押送北京,于农历十一月初七(1797年12月24日)将王囊仙凌迟处死,时年仅二十岁。

七、田秋 (1494年—1556年),土家族,思南县人。明代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为官二十年,廉洁奉公,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开发贵州人才,兴办州县学校,功德卓著,业绩昭然。

最大业绩是关心家乡文化建设,最早提出在贵州开科取士力主贵州开设乡闱,嘉靖九年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开科本省,节劳省费,向学者日益增多,从此贵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嘉靖十年上了《请建务川、安顺、印江学疏》,也得到了批准,三地相继办起了学校,为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田秋能诗,擅长书法,德江潮砥有石临官道,高数尺,上携"黔中柢柱"四字,为田秋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书。

八、夏同龢 (1874年-1925年),麻江县人,晚清状元,书法家。

于1898年考中清戊戌科状元,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学习法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取得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身份者,考试文章《清国财政策论》全文刊载于日本《法律新闻》上。完成了《行政法》一书的编写,该书是中国最早介绍现代行政法律制度的书籍之一。他是中山大学的前身广东法政学堂的筹办者,这所学堂是中国最早期实施法政教育的专门学堂,培养了许多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人物。1905年11月,出任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校长。

其书法著名,书法以对联、扇面、匾额等各种形式保留下来,遗墨有为潮州丘逢甲故居题写的门联“马来西极,龙卧南洋”。遗迹有贵阳夏状元街,故里的“状元第”等。

九、王伯群 (1885年—1944年),兴义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爱国教育家

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15年,参与发动护国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0年,随孙中山回广东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总统府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

1924年,捐资创办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 。1930 年,多方劝募并捐巨资,在上海建成固定校舍和相关实验室、 图书馆、大礼堂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淡出政坛,转向“教育救国”。1928年,管辖交通部兼掌交通大学的校长。1928年秋,王伯群倡导恢复吴淞商船学校。

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伯群文集》等著作。

十、马士英 (1591年-1646年), 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

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是为弘光帝。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明弘光政权首辅,人称“马阁老”。后国事不济,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抵抗清兵入侵,最终殉国而死。

有《永城纪略》及部分诗文、书画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