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大佛寺在哪里(佛像大全图高清图片)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1231

       正定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县城

       历史悠久

       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

       享有“古建艺术宝库”的美称

       今天小编带你

       走进 正定隆兴寺

       去感受这座“京外名刹之首”

       中国“北方最大的皇家寺院”

       的独特魅力了解隆兴寺 六个 全国之最

       隆兴寺

       隆兴寺俗称大佛寺,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旨,于寺内铸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铜质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宝阁,此后,寺内大兴土木进行扩建,以大悲阁为主体的宋代建筑群相继告成。金、元、明各代对寺内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曾两次奉敕大规模重修,寺院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帝王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

       天王殿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在天王殿左右围墙上,有琉璃砖雕刻的“富贵牡丹”。正对天王殿南面,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双龙照壁。照壁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

       大觉六师殿

       大觉六师殿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金、元、清均进行过重修。原是寺内规模最大的一座殿,可惜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现存遗址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从台基的规模仍可想见当年建筑的壮观。

       据《隆兴寺志》记载:在大殿的佛坛上原供有七尊佛像,即释迦牟尼佛及其之前的六位祖师,因而大觉六师殿又俗称“七佛殿”。

       摩尼殿

       六最之一:形制 奇特的摩尼殿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大殿布局奇特,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与宋《营造法式》相近。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并特意将其拍照,编入《中国建筑史》。解放前由于年久失修,大殿梁架倾斜严重,1977年至1980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对这座大殿进行了复原性修复。

       殿内佛坛上供奉五尊泥塑金装佛像,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同时期人,本名为悉达多•乔达摩。原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后为弄清人生真谛而出家悟道,创立佛教后,被人称为佛陀。左右两侧立像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其中两位。左侧的老者为迦叶,右侧的为阿难,两侧莲座上供奉的是文殊、普贤二菩萨。这五尊均都为宋代原塑,文殊、普贤在明代曾进行过修补。殿内各壁为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现存面积仍为422平方米。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绘“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其中东抱厦的“大悲尊天”、“鬼子母天”等保存较好;檐墙内壁生动地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等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东西扇面墙分别绘“西方胜境”和“东方净琉璃世界”。

       六最之二: 美五彩悬朔观音像

       摩尼殿内槽北壁为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共30余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的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座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座观音”形象。观音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那双智慧深藏的眼睛微微俯视,恰与虔诚的礼佛者形成感情的交流。观音像原塑于北宋,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曾进行过修补。鲁迅先生非常欣赏这尊塑像,称赞她是“将神人格化”了,将她视若佛教美学的代表作而珍藏,至今仍陈放于北京阜城门内鲁迅故居的书案上,被视为最美的观音。

       戒坛

       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一般寺院的戒坛上多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其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因优婆离持戒第一,所以在戒坛上多供奉其形象。而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另外,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有明显的明朝中期宫廷造像的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

       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古代,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而隆兴寺自宋代奉敕扩建后,宋、元、明、清历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颇受重视,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因此设有戒坛。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两处分别在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

       转轮藏阁

       转轮藏阁和慈氏阁的外观、规模相近,是典型的北宋时期二层楼阁式建筑。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转轮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

       六最之三: 古老的转轮藏

       慈氏阁

       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因此慈氏阁就是供奉弥勒的殿阁。阁内供高7.4米的弥勒菩萨,为北宋时期独木雕刻,其形制为佛教中正统弥勒造像。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曾预言56亿7000万年后,弥勒菩萨将下生人间接替释迦牟尼佛位,因而弥勒菩萨又称为“未来佛”。慈氏阁的梁架结构采用了减柱造作法,给人以简洁明朗之感,便于游人观瞻礼佛。而檐柱采用的永定柱造法是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

       御碑亭

       御碑亭为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盖顶。东侧碑亭内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皇帝手书的《御制隆兴寺碑》,碑文记述了康熙四十二至四十八年(1703—1710年)敕令对寺院进行大规模整修的情况,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西侧碑亭内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手书的《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碑文记述了乾隆四十四至四十五年(1779—1780年)对隆兴寺大规模重修的情况。此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

       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主要记述了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皇帝之命劝奖恒州境内一万多名庶民百姓共建龙藏寺的情况,是研究隆兴寺历史的重要遗存。 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极高,在南北朝至唐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也称其为“楷书之祖”。

       六最之四: 现存 早的楷书碑刻隋《龙藏寺碑》

       大悲阁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两侧配殿分别为御书楼和集庆阁,三殿均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1999年重建。

       六最之五: 高大、 古老的千手千眼观音

       大悲阁内所供的铜铸观音像,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共42臂,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1000年前铸造这尊观音像时,采用屯土的方法,整体分七段接连铸造而成的。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都自然地将隆兴寺称为“大佛寺”。

       弥陀殿

       弥陀殿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殿内正中供奉明代泥塑金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是佛教重要宗派净土宗的信奉对象,据说佛教信徒相信只要一心一意地念诵“阿弥陀佛”的法号,阿弥陀佛就会接引念佛者往生极乐世界。 殿内有两方石刻,一方刻“絜矩”二字,此乃儒家伦理思想,象征道德上的示范作用。两字是清乾隆十六年(1715年)正定知县高崶所书,此石刻曾安置于县衙大堂,解放后移到这里保存。另一石刻 “容膝”二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题,“容膝”之意是形容“居室之窄陋,只能容得下两个膝盖。”

       毗卢殿

       六最之六: 中国古代 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像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莲座摞置而成,大小佛像共计1072尊。这尊佛像是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堪称海内孤例。

       龙腾苑

       龙腾苑位于寺院东北侧,是一处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式园林。占地40余亩,园内古迹荟萃、风景优美,有北朝石造像、金代广惠大师经幢、元代壁画墓、明代龙泉井亭和“三世中丞”石牌坊等文物景观,以及紫虚山、明远亭、龙吟榭、千秋鉴园、春荫亭、延光堂等园林建筑。让人环游其中,仿佛走入美丽而深邃的历史画卷。

       在这些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龙泉井亭,井亭为明代重檐盝顶式建筑。亭内有一口古老的八角琉璃井。据《隆兴寺志》记载,龙泉井为宋代“水漂木、地涌铜”的涌铜之处,且“龙潜其中,求雨有应”,所以八角井又称“龙泉井”,“灵泉井”。别看这口井不大,传说修建大佛寺的木料都是从这口井里捞上来的。相传在兴建隆兴寺时,因寺院规模宏大急需大量木料,工匠们发愁到哪里找这么多的木料呢?有一天,从街上来了一个穷和尚,一边走,一边唱:“要修寺,别发愁,要木头井里有。要木头,跟我走,保你修寺用个够。”说完,快步向东北方向走去。工匠们随他赶到琉璃井边向里一看,见有一根木料横在井里,便开始系绳子拽木头,拽上一根又一根,当拽上9999根时,工匠们看到身后堆成小山似的木料,脱口说:“够了,够了。”结果,无论用多大力气井里那根木头就是拉不上来,至今还横在井里呢。

       《走进正定》下期精彩继续

       请持续关注我们哦

       编辑|赵洁霖

       审核|张绍鲲 张强

       监制|孔祥刚

       总监制|傅玉雷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