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洛阳市宜阳县(洛阳市宜阳县多少人口)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43

宜阳县位于豫西浅山丘陵区,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基本地形地貌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县、河南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国家级、省级以上殊荣齐聚于此。

       历史沿革

       宜阳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宜阳地域,夏属豫州,商属雒西地,西周为周南地,亦即召伯听政之处;春秋归晋;战国属韩;秦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00年始置宜阳县,属三川郡(郡治洛阳);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汉武帝为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分全国为十三州,其中京师地方称司隶校尉部,司隶部下属河南郡(相当于秦代三川郡),宜阳当属之。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宜阳属河南郡;三国和两晋仍为州、郡、县三级,宜阳属弘农郡(郡治灵宝);南北朝仍置州、郡、县。南朝的宋在河南有十州三十三郡,宜阳仍属弘农郡;北朝的北魏在河南设立或分属四州三十五郡,宜阳属河南郡;东魏在河南有十二州三十五郡,置金门郡,兼置熊州,东魏天平四年,即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废金门郡,设宜阳郡,辖宜阳、南渑池、金门三县。另置甘棠县属新安郡。西魏在洛阳、南阳一带隶属于四州九郡,扬州下属宜阳郡(郡治洛宁)。北周废宜阳县,置熊州,属宜阳郡,继又更名昌洛县。

       隋代曾一度废郡存州,不久又废州为郡,并以郡统县。开皇初(约公元582年间)废宜阳郡为县,归属河南郡。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将宜阳县改为洛水县。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改甘棠为寿安(今河下一带)。并于大业(公元605年-618年)初,废洛水、熊州入宜阳县。又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增设兴泰县(今赵堡)。义宁元年(公元617年)移寿安于九曲(即今县城)。三县(洛水、寿安、兴泰)同属河南郡。

       唐玄宗把全国划分为十五道三百二十八郡府,宜阳属河南府(郡)。武德二年(619年),更宜阳为福昌县;长安四年(公元704年)置兴泰宫,复置兴泰县,统属河南府。唐中宗神龙年间(公元705年—707年)兴泰并入寿安。

       五代时,地方行政区划改为东都、西都(后梁、后唐)和东京、西京(后晋、后汉、后周),多数地区称军府。州、郡、府统县。后梁时,宜阳属于西都的河南府;后唐时,改福昌县为福庆县,仍属河南府;后晋时,宜阳归于西京(洛阳)的河南府。

       北宋时,宜阳属河南府。改福庆县为福昌县。熙宁五年(公元1027年)入寿安县。元祐(公元1066年一1094年)初,复置。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改寿安为镇,未几复。

       金大定六年(公元1206年),改寿安为宜阳,属于金昌府,宜阳之名自此固定下来。

       元代把中央直辖区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其它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是路领州,或路领府,宜阳县属于河南府(路)。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史,通称省。河南布政使司下设十府,宜阳县属河南府。清代恢复省称,省下设府、州,再下为州、县,宜阳仍属河南府。

       民国期间,河南区划多次变动。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废府改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河南府,设豫西道,不久豫西道又改为河洛道,宜阳亦随着道的改变而从属之。国民党时代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区下设县,宜阳属于第十区,归洛阳专(行)署领导。

       宜阳县于1947年8月解放,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设宜南、宜北两县,宜南县设在南留,后迁到白杨,属中共三地委和三专署领导,宜北县先后设在韩城、柳泉,属中共一地委和一专署领导。1949年2月,宜南、宜北两县合并,仍称宜阳县。1986年4月,洛阳专区撤销,宜阳改属洛阳市。

       行政区划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里设区,全县五个区:城关(赵堡为副区)、寻村、石陵(盐镇为副区)、韩城,三乡。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实行保甲制,全县划为四个区,二十九个联保,第一区城关、第二区石陵、第三区韩城、第四区三乡。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废区设乡,全县划分为寿安、八关、石陵、柳营、福昌、汉山、礼贤、赵堡等八个乡。1944年至1945年日伪县政府辖寿安、寻村、柳泉、韩城、张坞、赵堡等基层政权乡(镇)公所。

       建国后,废除保甲制,设置区、乡、闾。宜南县辖鸣皋、鸦岭、平等、穆柴、赵堡、白杨、南留、城关、程屋九个区。宜北县辖寻村、柳泉、石陵、韩城四个区。宜南、宜北合并时,将宜南县的鸣皋、鸦岭、平等等区划归伊川县。合并后全县设六个区:城关、寻村、柳泉、韩城、程屋、赵堡。

       1950年,又将六个区的二百多个行政村合并为一百六十个乡(镇)。1952年底全县仍是六个区一百六十个乡(镇)。1953年将七个区、一个镇划分为一百四十一个乡镇。

       1950年,将藕池半个村划归渑池县。

       1954年,将冯庄、杨树凹两村划给洛宁县。

       1955年,将三区的高庄、蔡庄划给新安县,原属新安县的石人凹一个村划给宜阳县。同年九月,原洛阳第七区(丰李区)十五个乡,除划入洛阳市郊区三个乡外,其余十二个乡六十二个村划给宜阳县。加上原七区一百四十一个乡,共八个区一百五十三个乡。

       1956年1月14日,将原七区撤销,原一百五十三个乡合并为七十个乡。包括十八个中心乡,五十二个一般乡。十八个中心乡是:城关、丰李、寻村、郭坪、石陵、柳泉、盐镇、韩城、高村西石村、三乡、张坞、沙坡头、赵堡、董王庄、白杨、石祸、樊村。十一月五日,为适应发展需要,将全县划为四十四个乡,两个镇,并恢复张坞、赵堡两个区。同年八月,将张大庄乡的二十八个村划给嵩县。

       1957年3月,除张坞、赵堡两个区及所属十七个乡未变动外,其余二十九个乡(镇)改划为十二个大乡,即:城关、丰李、盐镇、寻村、郭坪、石陵、柳泉、高村、西石村、三乡、樊村、韩城。同年三月将五里岭等五个村划给新安县。

       1958年1月15日,撤销张坞、赵堡两个区,将所辖十七个乡合并为张坞、沙坡头、穆柴关、赵堡、董王庄、白杨六个大乡,加上原有十二个大乡,全县十八个大乡。同年八月,在大跃进形势下,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为十个人民公社:城关、丰李、寻村、盐镇、柳泉、韩城、三乡、张坞、赵堡、白杨。

       1961年6月,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精神,将全县划为九个区,三十三个公社。同年五月,将寥庄、江沟、汪沟、石人凹等三十八个村划给新安县。将贺家门划给洛阳市。

       1962年5月29日,为适应形势,便于领导,撤销九个区,将三十个人民公社重新划为十八个人民公社:城关、丰李、寻村、石陵、盐镇、柳泉、韩城、三乡、高村、西石村、张坞、莲庄、穆柴关、上观、赵堡、白杨、董王庄、樊村。

       1970年4月13日,建立城关镇人民公社,由县直辖,所属城关东队、中队、西队、水磨头、沈屯五个大队,由城关公社划给。至此,全县为十九个人民公社。

       1982年,根据新宪法政社分开的精神,在十九个人民公社的售础上,改设十九个乡(镇),乡(镇)辖村(居)民委员会。

       1983年,根据规定取消“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名称,依次改为乡、村、组。全县辖1个镇,18个乡。

       1985年辖城关镇、城关乡、丰李乡、寻村乡、石陵乡、盐镇乡、柳泉乡、韩城乡、高村乡、西石村乡、三乡乡、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白杨乡、奘村乡。

       1990年辖城关镇和城关、丰李、柳泉、盐镇、石陵、莲庄、张坞、高村、石村、韩城、寻村、白杨、樊村、董王庄、赵保、三乡、穆册、上观共1镇18个乡,380个行政村。

       1996年7月,柳泉、丰李撤乡建镇。

       1998年12月,白杨、韩城撤乡建镇。

       1998年底,全县辖城关、丰李、柳泉3个镇及城关、寻村、石陵、盐镇、韩城、高村、西石村、三乡、张坞、穆册、上观、莲庄、赵保、董王庄、白杨、樊村等16个乡。全县381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

       1991年,董王庄乡赵坡村分为赵坡、白土坪2个行政村。

       1999年,丰李镇鸣鹤村分为东、西鸣鹤2个行政村。

       2000年9月,寻村撤乡建镇。韩城镇福昌村分为福昌、阁北2个行政村。

       至2000年底,宜阳县辖城关、丰李、柳泉、寻村、白杨、韩城6个镇,盐镇、城关、石陵、石村、高村、张坞、莲庄、樊村、董王庄、赵保、三乡、穆册、上观13个乡,383个行政村(赵保乡东赵5个管理区未经民政部门审批)。

       2005年,宜阳县辖城关、丰李、柳泉、寻村、白杨、韩城6个镇,盐镇、城关、石陵、石村、高村、张坞、莲庄、樊村、董王庄、赵保、三乡、穆册、上观13个乡,379个村。至年底乡镇机构改革撤销石村乡并入高村乡,撤销石陵乡并入盐镇乡。

       在2005年底机构改革中,行政区划有所变更,撤销石村、石陵两个乡,整体分别并入高村、盐镇乡;原属丰李镇西霍屯、梁屯、王屯、邢屯、油房头、候城、小营、小李庄、溢坡、毕沟10个行政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2005年10月成立工矿区办事处。

       2006年底宜阳下辖城关镇、丰李镇、寻村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6个镇和城关、盐镇、高村、三乡、张坞、穆册、莲庄、上观、董王庄、赵保、樊村11个乡及工矿区办事处1个,有369个行政村。

       2009年底宜阳下辖城关镇、锦屏镇、丰李镇、寻村镇、柳泉镇、韩城镇、三乡镇、白杨镇8个镇和盐镇、高村、张坞、穆册、莲庄、上观、董王庄、赵保、樊村9个乡及工矿区办事处1个,有369个行政村。

       2010年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

       2011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

       2011年9月30日,宜阳县辖7个镇、10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白杨镇、韩城镇、香鹿山镇、锦屏镇;盐镇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

       2014年7月2日洛阳市将宜阳县丰李镇及所辖丰李村、贠庄、牛屯村、圪瘩村、薛营村、李王屯村、小作村、殷屯村、牛庄村、前窑村、河口村、东军屯村、西军屯村、东坡村、东鸣鹤村、西鸣鹤村16个建制村划归洛龙区管辖,黄龙庙村、崔村、石门村、流水沟村、山底村、漫流村、南营村、马窑村、西庄村9个建制村划归宜阳县锦屏镇管辖。

       2022年10月1日,宜阳县城关镇撤镇设兴宜街道办事处。

       2023年全县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1街道15个乡镇1个工矿区办事处、342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70万。(兴宜街道、柳泉镇、韩城镇、香鹿山镇、锦屏镇、三乡镇、张坞镇、莲庄镇、董王庄乡、樊村镇、高村镇赵保镇、盐镇乡、花果山乡、上观乡、工矿区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