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风帆战舰(皇太子号风帆战列舰)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34

英国的“无敌”号三级舰,原本是法国制造的“74炮舰”,在“第一次菲尔斯特雷角之战”被英国海军俘获

作为风帆战舰的明星产品,拥有两层炮甲板的“74炮舰”几乎在成本、火力、操纵性和建造工期上都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也是欧洲国家走上舰队标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时间回到法国路易十五统治初期,由于连年的战事,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加上国王本人对海洋并不热衷,给路易十四时期高歌猛进的海军发展按下了暂停键,让舰队的建设进入了低谷期。

在这一阶段,法国海军只保持了最低的行动能力。许多前代剩下的旧船,因得不到维护,而在港口逐渐腐烂,基层军官和水兵多遭到遣散,连与此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新生的希望也同时孕育,一场变革正在悄然进行。

路易十四时期建造的“皇家路易”号,装备104门火炮

首先,路易十四的时代固然是法国海军的极盛之时,但舰队规模的迅速膨胀,也让舰艇的样式、型号十分繁杂。一艘三甲板的一级舰,既可以是拥有100门炮以上的巨舰,也能是只有60门的“弱鸡”,更不用提火炮和后勤的问题。正好经费的减少,也让海军部门放弃了对保持舰队规模的幻想,转而开始关注舰艇的质量问题,追求船型的标准化。

通过对新船的持续摸索和建造,法国人革新了造船的相关标准,保证了经费的有效应用。在提高舰队战斗力的同时,也极大地简化了后勤补给问题。诸如:“64炮舰”、“74炮舰”、新“80炮舰”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步成型,并极大地影响了之后本国和其他欧洲海军的发展轨迹。

“巴黎城”号,属于路易十五时期少见的三层炮甲板战舰,装备104门火炮

其次,他们少见地放弃了大型三甲板战舰的建造,转而打磨起两层炮甲板的中型舰艇。没办法,毕竟一艘拥有三层炮甲板的一级舰(装备100门火炮),其平均成本就高达100万里弗尔左右;而相关的两甲板型,大一点的(装备74-92门火炮)为75万里弗尔,小一点的(装备64门火炮)为54万里弗尔,更小的四级舰为43万里弗尔左右。再加上使用到第10-20年期间,要进行的三次大修(还不算以后的重建费用),就需要另外花去建造成本的150%左右,着实养不起。

而且,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上半叶的三层炮甲板战舰,其性能实在不敢恭维。她们往往因为舰型不够大,不得不让下层炮甲板的开口异常贴近水线区域,以保持船体的稳定性。这导致如果想完全使用船上的重火力,恐怕也只有风平浪静之时,与普通的两层炮甲板战舰并无二致。

因此,在设计新船时,法国工程师需要保证舰上的火炮能在多数情况下进行射击。他们通过加长船体长度,放大船型,拉大底层炮甲板与水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在保留原有机动性的同时,做到坚实耐用。当然,火炮数量的劣势,就靠换装磅数更高的大炮进行弥补。

“复仇”号三级舰,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的“70炮舰”,在火力上逊色于法国人的“74炮舰”

最早的一艘“74炮舰”是法国1719年下水的“波旁”号( Bourbon )。这艘实验性质的战舰,其载重吨位在1500左右,装备了26门36磅炮、28门18磅炮、16门8磅炮和4门磅炮。和日后的量产舰不同,她的底层炮甲板只有十三对炮口,而非十四对。

随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又陆续建造了“君权”号( Sceptre )、“圣.菲利普”号( Saint-Philippe )、“奥尔良公爵”号( Duc d'Orléans )、“菲尼克斯”号( Phénix )、“希望”号( Espérance )、“坚定”号( Ferme )、“尼普顿”号( Neptune )、“公正”号(Juste)、“圣.埃斯普利”号( Saint-Esprit )、“傲慢”号(Superbe)和“皇太子”号(Dauphin Royal)。这些相似的战船,在尺寸和武器布置方面稍有不同,一直到1739年下水的“可怖”号(terrible),才正式定调了后来的标准“74炮舰”。

“可怖”号与英国海军1741型风帆战舰的对比

型号

terrible

100炮舰

90炮舰

80炮舰

70炮舰

载重吨位

1500

2000

1679

1472

1292

船员人数

620

850

750

520

440

龙骨长度

42.6米

44.1米

41.8米

39.9米

38.2米

船体宽度

14.4米

15.5米

14.6米

14.0米

13.4米

舱 深

6.8米

6.6米

6.1米

5.9米

5.8米

火炮种类

28*36磅

30*18磅

16*8磅

28*32/42磅

28*24磅

28*12磅

16*6磅

26*32磅26*18磅26*9磅

12*6磅

26*32磅

26*12磅

28*6磅

26*24磅

26*12磅

18*6磅

从上表可以看出,法国的“74炮舰”在体型上和英国同时期的二级舰不相上下。考虑到后者的前三种都是三层炮甲板战舰,存在多数时段其底层重火力无法使用的情况。那法国人的新船基本能胜任前代三甲板战舰的交战任务,即便是对方同样的两甲板战舰(70炮舰)也能在火力上进行压制。

而经过如此多的改良,新的“74炮舰”综合成本也只有三层炮甲板战舰(装备100门炮)的一半左右,但在性能却无限接近。难怪后来,工程师奥利维尔会坦言道:一艘新的“74”炮舰可以与英国人的三艘“80炮舰”或“90炮舰”相抗衡。借此,法国海军部希望通过质量来抵消英国皇家海军的数量劣势,也得到了初步实现。

但让这场变革走向高潮的还是之后的“七年战争”。这次失利,不仅让法国丢失了大半的海外殖民地,也使得走在复苏道路的舰队再次受创。

“爱国者”号,属于数量庞大的“鲁莽”级的一员

在战后,法国人加快了舰队重建的步伐。搭载56-70门炮的小型战列舰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船厂转而全力建造新式的“74”炮舰和加强型的“80炮舰”(一般担任舰队旗舰),意图实现船队样式和火力统一。

到1765年时,法国海军拥有22艘“74炮舰”;这一数字在1775年时为26艘、1780年为33艘,1785年时则为43艘。特别是1782年开始建造的“鲁莽”级( Téméraire ),其完工了107艘的庞大数量,参加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期的重要海战,一直服役到铁甲舰时代的来临,见证了法兰西的兴衰荣辱。

在“第二次菲尔斯特雷角海战”中,“可怖”号、“尼普顿”号、“君主”号都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利品

那回到之前的问题,就是法国的海军改革让他们完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逆袭了吗?很遗憾,并没有。

在1747年的两次“菲尼斯特雷角之战”中,尽管新式的“74炮舰”给了英国海军很大困扰,但还是凭借过硬的水兵素质俘获了其中的四艘。发现了好东西的他们,立即开始建造相同的舰艇,随后也在这条赛道上疯狂内卷。

在1765年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44艘“74炮舰”;到了1775年时,数字上升到了49艘,而1780年时则为53艘。再加上双方水兵的差距,又重新在舰艇的数量和质量上占据优势。

英国海军装备的“卡隆”炮,也成了与法国人竞争中的战术优势

更要命的是,人员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器物之变来简单弥补。虽然,法国人颁布了一系列提高水手待遇的政策,但其数量一直在五万上下浮动,不到同期英国水手数量的一半。伴随出海时间的减少,军官团的战术演练多是在陆地上进行。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指挥人员的断层愈发严重,许多舰队指挥官更是越级升迁,因而交出了很多惊人的战损比。

当然,他们的这次舰队标准化改革并非徒劳无功。尽管在战斗上,依然是败多胜少;但每次失败过后,造船机器都能迅速运转,重新聚集起一支纸面力量还不错的海军舰队,随时可以准备出海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