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散文的定义(散文解释含义)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232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语文特级教师、畅销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张丽钧的新作 《玫瑰从来不慌张》是一本饱含温度、有爱的书。

在温度越来越高的夏日,我还讲这本散文精选集有温度,有两层意思, 一是 她的作品,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饱含女性天性的纯洁的母爱般的情感,有对学生的,有对亲情的,有对花草树木的,也有对人间世事的; 二是 她的文字 很暖人 ,不论谁读都能体会到字里行间的蕴藏的那种深厚感情,似在低语絮叨,似在悄悄叮嘱,又似在耳边对你一人倾诉。当然,这种清澈的“爱”和“暖”自不必细说,读者都能在文本里体察、觉悟得到。

关于散文的定义,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我比较赞赏文学评论家刘锡庆关于“艺术散文”的提法和它的创新。艺术散文首先是洋溢着诗意的,是感性、诗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

单从散文文体的语言净化、文体传播的“审美特质”而言,它也应该是哲思的存在。是从传统芜杂笼统的文体概念中,分离净化脱颖而出的独特文体,是一种更能倾向于内心观照、映射心灵的高级产物。

美国诗人艾略特说:“诗是用感觉来读的。”用来解读优秀的散文何尝不是如此?俄国散文家巴乌斯托夫也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包含着果汁一样。”拉美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也曾这样定义散文:“散文是艺术的。充满诗的生动精华、澄清的气息,它是诗歌最复杂、最高的表现形式。”可见,散文单纯从文体上看,它的出身就很高贵,再兼具语言的凝练性, 决定了散文处在艺术塔尖的C位

张丽钧就是在这个C位上跳舞的舞者。不过,她用的是笔。情感细腻、笔触柔软,用满是智慧的心,捕捉了生活中每一刻闪光的点。

《玫瑰从来不慌张》全书共有七章, 按照主题,我大致划分为“学生”“花与树”“亲情”“感悟”“生活”“读书”“杂记”7类。 其中,我尤其对第一章《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和第五章《世界以痛吻我》更为喜欢。

著名散文大家肖云儒先生谈散文创作时提到过这么一句话:“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形可以理解为篇幅的长短,结构的搭配和文字的组合。 而神,我以为是贯穿始终的“情”和“爱”。 如此理解张丽钧的散文,就更容易直达读者内心。毕竟,优美的文字,无时无刻不撩拨着你的心。

       比如在开篇散文《吾生》中,“当我亲眼见证了他们效我、似我、逾我的奇妙过程,我分明感到自己生命的宽度与长度都在可喜地延展着,一如春天在花香中骄矜地扩展着她的地盘。”

       “愿你向善而行、向上而行、向美而行;无论你置身海角天涯,为师都祝你身携一个行走的母校,无惧,亦无忧……”

这么优美的句子,几乎是全书的主角。而随便掐一段,都可以做为临别赠言或者考场作文去引用,或作题词,或作点睛之笔,全然不费功夫还能吸睛。这就是美文的价值所在,也是“好散文”的标准之一。

我喜欢此书的第二个原因,是张丽钧的散文 有一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山”禅意的通灵和意境。

在《请等一等》一文中,毕业班照合影,然而一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的到来,迎来了掌声: “当他们等的人出现,他们的掌声那么热烈,热烈得有些不正常。我想,我若是那个被欢迎的人,定然瞬间就会被治愈。”

“掌声有些不正常”这句话里很有深意: 原来,他们在等因患抑郁症被迫休学的曾经的同班同学。 这个“等”,不是常见的“等领导”“等贵宾” ,而是一位可以原本忽略的学生。但这个“等”,似乎意义更加深远,因为一个“等”给了这位同学自信、给了自尊、给了不同寻常的爱和尊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忍受孤独、寂寞、无助,也可以忍受疲惫、劳累、困乏,但是精神的慰籍是必须的。

记得有部电影,片名就叫《求求你表扬我》。 谁都想得到来自父母、老师、领导、同事、同学等人的肯定,尤其是当自认为做得不错的时候。 可是,现实是个软蛋,并不会满足任何的最低级的接受表扬的需求。而张丽钧在写作中,把不经意间遇到的一件小事化作一段哲性的语言呈现给读者,我相信读者自会领悟其中的真谛。

还有,《那个叫“勺”的女生》一文朴素简约,但读后却让人泪目。文章内容很简单:一个单单薄薄叫“勺”的女孩,住校期间偷拿了同学的贴身衣物,做为校长的张丽钧用信任给“勺”担保,维护了一个孩子的尊严。

这里透露出一个重大的信息: 信任。 现在学校,讲的最多的是如何“家校合育”,倡导的是如何“培养人才”。但在学生犯错或者发生磕磕碰碰等事件之后, 往往是极端的“回家反省” 。这里面有N个环节相信家有孩子的父母都深有体会,那种百般无奈,然而却无力拒绝的窘迫,是很多家长终生难忘的。当然,除了讨好般地配合学校之外,没有其他办法,毕竟以后还是要让孩子继续读书的。

那么, 什么是信任的力量? 在文章中,校长张丽钧用伟大的母爱,不经意间就说了一句信任的话,竟让一个有“恶习”的小女生“醒”了过来。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教”和“育”吗? “教”,就是要把人往正路正引,理论上的说教、言行上的引导、见错就纠的行为,甚至生活中的一个微信笑,一句表扬都是!而“育”则更实际,比如人们常说的“育苗”,就显得费时费力费精神一些,也显得更有耐心,从而说明“育”的过程充满艰辛、充满挑战、充满等待。

好散文是很诱人的。 我在阅读此书时,常把优美的句子加以注释,比如“春天,点亮了花朵,唤醒了蜜蜂,打痛了百灵”“奔赴一个无趣的事件,原也可以端出有趣的心情”“占用的欲望总是魔鬼般操纵着凡俗的心”我都备注“可做题记”。 这是因为, 我认为这些散文不同凡响,当属浮躁时代的清流和绝唱。理应受到珍惜珍爱和珍藏。

结语: 读完这本文集,突然觉得以上文字都很苍白,无力也无法精准地囊括一部优秀的作品。

如果说文学是对人性、命运以及存在的叙事,那么, 张丽钧的散文就是在以个体的“存在”去体验、感悟“人”所共有的基本感情,拷问灵魂,探索生命,追寻理想,完善自我…… 以期望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字,亲和每一个生命的自然文化观, 它所蕴藏的宏大的文化底蕴,深沉的忧患意识及健硕的人格精神,终将在合适的时机爆发,反哺给需要它的人们,完成精神的整合与信仰的重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