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老鼠怕什么声音(最有效的驱鼠声音)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37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惧怕的东西,有些人怕鬼、有些人怕黑,甚至还有人会莫名其妙地对“鸡”感到害怕。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恐鸡症”十分常见,也并不可笑。从本质上来说,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

恐鸡症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恐鸡症”?患有“恐鸡症”的人会吃鸡肉吗?

       提及“恐鸡症”的代表,很多年轻的朋友会想到一个艺人——张艺兴,他曾在多个综艺节目当中,表现出了自己对“鸡”的恐惧。然而,人们认为他的反应太过“夸张”,并且由于鸡的杀伤力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观众觉得他有些可笑,像是在作秀。

       但事实上,当我们深入了解“恐鸡症”之后,就会发现他的那些反应其实都是正常的。

艺人张艺兴就有恐鸡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的副主任胡少华教授,就曾专门对“恐鸡症”进行了剖析解释。他认为 人们这种莫名其妙怕鸡的情况,其实是属于焦虑障碍的范畴

       这类患者往往会对特定的对象或者环境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这就会导致他们会想要躲避,以此来消除这种恐惧、紧张的情绪。

因为特定的对象而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

       一般来说,“恐鸡症”患者在看到鸡或者其他的一些尖嘴动物时,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发抖等症状,若是硬要让他们和鸡进行亲密接触,他们的反应可能会更加强烈,严重时甚至会发狂。

       而这种恐惧产生的原因,可能 与患者小时候的记忆有关系 。大家都知道,人脑当中有着用来储存记忆的海马体,它在大脑的杏仁核附近,对其影响很大。 恐鸡症患者可能是小时候被鸡追逐过,或者说在某些图书上看到了引人不适的照片。

恐鸡症患者小时候可能被鸡追逐过

       有人可能会说,小时候的记忆怎么会留存这么久。事实上,一些“恐鸡症”患者早已不记得自己当年到底是怎么被鸡吓着了,但是那种恐惧的情绪却一直都存在。

       这其实是因为储存在海马体当中的那一段记忆虽已破碎,但是在感官系统将刺激信息传递到人的大脑中时,往往不需要详细分析,就能直接让其抵达杏仁核。 海马体和杏仁核之间的联动作用,甚至都不需要人的意识进行参与,就能让“恐惧感”油然而生。

海马体和杏仁核之间的联动会造成人体不同情绪波动

       对于这一点,神经学家勒杜曾给过更为专业的答案,他认为 人类大脑的杏仁核当中储存着许多的无意识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像是埋在我们脑中的隐形地雷一样,平时不会出现,但是只要稍加刺激,这个无意识记忆就会立刻起效,让大家感到害怕。

       由此可见,这其实更像是一种 条件反射 ,是在特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机制。对于“恐鸡症”患者来说,鸡就是唤醒杏仁核无意识记忆的刺激源,它就像是一个开关。

大脑杏仁核在受到刺激后会对情绪进行处理

       而若是在这个恐惧源不出现的时候,恐鸡症患者还是可以和其他人谈论鸡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虽然也会有紧张的情绪,但是不至于表现出特别的“恐惧”。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也深知鸡并不是什么恐怖的生物,只不过哪怕这样,他们在见到鸡时依旧会条件反射的想要逃跑。

       简单来说,就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差不多,理智告诉你不必害怕,但是刺激源一出现,理智就不起作用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人认为人类群体当中之所以会有许多“恐鸡症”患者,还与人类祖先刻在DNA里的“记忆”有关。

       这里所说的人类祖先,指的是 哺乳动物 。众所周知,哺乳动物在恐龙灭绝之前,日子是相当难过的,毕竟体型不占优势,攻击性器官还发育的不如人家,所以只有挨欺负的份儿。

       因此,那时的哺乳动物整日东躲西藏,在夹缝当中艰难求生。若是后来没有天灾的助力,成功将恐龙灭绝,那么哺乳动物想登上历史舞台并获得如今的成果,恐怕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哺乳动物对恐龙的畏惧应该已经根植在了DNA当中。

恐龙曾让不少哺乳动物都感到害怕

       而在2007年, 哈佛大学的化学家约翰·阿萨拉在研究鸡和恐龙化石中的蛋白质组成时,意外发现这二者非常的相似。 根据资料来看,在猛龙的身上,阿萨拉找到了6组跟鸡几乎相同的蛋白质序列。

       在有了这一发现之后, 他们认为鸡的祖先极有可能就是恐龙 。若真是这样,人类的“恐鸡症”似乎就事出有因了,因为这可能是哺乳动物的远古记忆在作祟。当然,目前恐龙到底是不是鸡的祖先,依旧存在争议。

有专家认为恐龙是鸡的祖先

       那么,患有“恐鸡症”的人,会不会吃鸡肉呢?

       一般来说, 大部分恐鸡症患者就只是害怕活着的鸡而已,当鸡被杀死拆解做成美食之后,他们就不会特别的恐惧和抗拒了 。不过,也有恐鸡症尤为严重的患者,在看到完整的烤鸡甚至鸡的图片时,都会感到十分不适,不过若是将鸡的外形破坏到无法被看出,就基本没事了。

       从本质上来说,他们真正恐惧的其实是“鸡”的形象,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将鸡大卸八块,尤其是将其最害怕的“尖嘴”去除之后,“恐鸡症”患者的反应就会变弱。

恐鸡症患者对于烹饪完成的鸡肉可能没有恐惧感

       当然,前提是他们不会在吃鸡的过程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若是一边吃一边回忆鸡的“恐怖形象”,那肯定还是吃不下去的。

       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不同人此前受刺激的程度 ,若是对鸡的“阴影”确实非常大,那么就很难克服这一障碍了,可能这辈子都要和鸡肉无缘了。

       对于这种情况,胡少华教授认为,只要这种恐惧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那么就不需要刻意规避。若是患者容易受刺激,那么尽量远离“鸡”也不是什么坏事。

只要不影响到生活,就不需要刻意规避

       事实上,除了“恐鸡症”以外,世界上的恐惧症种类还有很多,心理医生一般将其统称为“ 恐惧症 ”,认为其是一种精神官能症。

       首先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恐惧症来看,有 噪音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尖物恐惧症 等等,拥有这些恐惧症的患者,往往也是在童年的时候受到过类似事件的“刺激”。不过,大部分人都想不起来刺激的基本细节了。

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很多恐惧症

       其次是与动物相关的恐惧症,比如 青蛙恐惧症、老鼠恐惧症、蝙蝠恐惧症 等等。以老鼠恐惧症为例,这应该是大部分人都有的,而且这种恐惧不仅限于看到老鼠,哪怕听到老鼠在暗地里窸窸窣窣的声音,都会让这类患者感到不适。

       总的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不理解别人为何会有这种感受,但也不应该去嘲笑他们。

不要随意嘲笑别人的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