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武将最高谥号(中国古代武将最高谥号)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30

上一篇,波叔简单介绍了关于皇帝的一些知识,其中讲到“谥号”,不光是皇帝能有,文武大臣们也能有,那么本篇波叔就跟大家聊聊历史上那些官员们的谥号。

和皇帝的谥号比起来,官员们的谥号要简洁很多,一般都是一字或两字,所选用的字也都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且在明清两朝规定朝臣的谥号为两字,且有严格的规范。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 礼官 )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比如唐宋有议驳制度,即由 太常博士 议上,若名实不相符, 给事中 可以驳奏再议;明清则由 礼部 拟谥,皇帝核定,礼部有时也会多拟几个以备皇帝选择。

那会不会所有官员亲贵们都会有谥号呢?当然不会啊,如 汉朝规定只有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宋、元各朝都规定凡王公及正三品以上职官死后,才可给予谥号。明、清时代,资格限制更严。明代规定二品官员“如行业平常,即官品虽祟,不得概予”,二品一下就更不用说了。清乾隆四十年正式规定,非一品不得给谥。而在实际执行中,即便是一品大员,也有不少人未能得谥。根据统计,从清初直到道光年间,将近200年中,得谥者仅400余人,平均每年只有2人,由此足见这谥号得之不易。

既然谥号得来如此不易,那么这谥号肯定有等级之分,比如 明会典 》就明确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等;而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则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信、康、壮、恒、愍、烈、勇、僖。

司马光像


还有一种文武通用的谥法,与“忠”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宪、节、贞、靖、襄、敏、安、僖、穆、介、威、端、壮、宣、裕、果、勇、愍、刚、惠、悫、怀、清。

因此,这些谥号之中,文臣们的最高谥号就是“ 文正 ”了,武将们的最高谥号则是“ 忠武 ”。在明清时期,“ 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千百万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那么,在历史上数量如此多的文武大臣之中,都有哪些人获得过这些最高荣誉称号呢?

首先我们来看文官们的最高谥号——“ 文正 ”。其实在唐朝,最高的谥号是“文贞”,是到了宋仁宗时期,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的祯字,乃将文贞改名为文正,随后又经过司马光的宣扬, 文正才取代文贞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而到了明朝时期,官方才下定论将文正排第一,文贞排第二。因此本篇就将宋朝之前获得文贞的文官也算进文正里。

欧阳修像

根据统计,历史上获得过“文正”谥号的共有二十七人,其中宋代九人——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名;元代六人——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明代四人——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清代八人——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算上唐代得“文贞”谥号的——魏征 苗晋卿 宋璟 张说 苏瑰 韦安石 几人 ,一共是不过是寥寥三十几人。

李东阳画像


这其中,我觉得真正实至名归的,只有“魏征、宋璟、范仲淹、司马光、 耶律楚才、刘秉忠、李东阳、刘统勋、曾国藩”这几人称得上。其余的人,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至于方孝孺,其人名气的确是很大,然而他真正亮眼的是他的气节,并且是被南明追谥的,要说配得上“文正”,相比我说的那些人还是差点意思。

方孝孺像

说完了文臣,再来看武将方面的——“ 忠武 ”。历史上,那些征战沙场的统帅名将们,都有哪些获得过这一称号呢?

郭子仪像


根据统计,总共有五十多人被赐予这一至高的谥号,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只说一些波叔认为比较符合跟为人熟知的吧,他们是——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前秦丞相王猛;北齐名将高长恭;唐初名将、开国元勋尉迟恭;再造大唐的郭子仪;中兴大唐的李晟;北宋名将李继隆;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岳武穆岳飞;元朝开国功勋伯颜、木华黎;明朝开国名将、灭元功臣常遇春。

岳飞像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谥号,比如文臣中的单谥一个“ ”字的,有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张昭,唐朝的韩愈、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朱熹这几位。至于说到底“文”和“文正”哪个更珍贵,这个就真的不好下定论了。

韩愈像


武将当中,最为特殊的莫过于被称为“ 武圣 ”的关羽了。其实最开始在关羽死后,当时的蜀汉皇帝后主刘禅给其定的谥号是“壮缪侯”,这个波叔还是觉得比较符合的。但是,后世他的地位逐渐变得越来越高,封号也变得越来越夸张,比如宋代还是“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到最后清代光绪给其的封号已经变成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当然,关羽的这个只是封号而已,跟谥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观看,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