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小麦一斤多少钱(新小麦现在多少钱一斤)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225

首先声明:这是“思路一变天地宽”的认知问题,因为人与人之间“认知差异”巨大,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的,一些“为了观点而观点”的固执的人,思想落后的人,没有进取心的或只会为了失败找理由或“只为干不好找借口”等人,可以绕行,因为一旦给你列入“农喷”之列,就会被拉黑了。

这是河北省曲周县农民刘宝来接受采访的视频,欢迎喜欢“较真”的农民到他们村去打听,去了解,或者去学习人家的经验(当然最宝贵的是“思路”)。

      

一些农民自己繁育的小麦种子,因为“品种真的好”,再加上“人品好,口碑好”,周边很多农民争相抢购她家的小麦当种子——产种子的农户多赚钱,普通农户省了钱,而且得到了“眼见为实”的好种子,不好吗?不是“利人又利己”吗?

当然,如果这些农户再加上【良种良法配套,品种加技术服务】,让更多的农户一亩小麦轻松增产200斤,就更好了。

      

至少,经过 @十星科技 稍微指点(没有完全执行到位),某包地大户在2023年一亩增产200斤(请注意,不要轻信什么高产,一定要注意在当地的“同比增产”)。

因为,一亩增产200斤小麦,等于“肥料白捡的”,这就是种植户的纯效益啊。

一些农民被当地的一些种子经销商“忽悠住了”,却不知道《种子法》第37条明文规定:农民自己责任田(限定在本村划分的耕地,不含自己多承包的耕地),小麦种子可以“自留种”和对外“串换种子”和“销售种子”,不需要任何证件。见下图。

据澎湃新闻,华北和黄淮麦区的小麦种植面积2亿6700万亩。

但据中国种子协会的统计,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老品种“济麦22”,面积为1600多万亩——占据6%左右。

也就是说,能“响当当”地审定十多年之后保持几百万亩面积的小麦品种,很少很少,如果“填满”整个种植区域的小麦种子需求,需要15个“济麦22”那样的“国宝级品种”。但是,事实上,更多的是【小区域的“大品种”】——这就是一部分科技素质较高、头脑比较灵活的农民的巨大机会,这是国家赋予你的机遇,也是国家为了维护粮食安全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之外的“藏粮于种,藏种于民”。

为了我们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种子法》致敬。

没有对比的小麦高产纪录都是忽悠。因为,就像“武大郎”参加“宋朝美男子大赛”,参赛的就牠一个,而且评委是“潘金莲”,能证明“武大郎”=宋朝的美男子么?!

越是吹嘘高产的小麦品种,甚至离谱的产量,都是忽悠——因为没有抗性优势可自夸(容易减产的品种,不抗减产的品种),牠们“不得不”吹嘘高产。而且,这样的品种,在供种单位或供种人以及参与人等,声誉上都存在缺陷。大家不妨打听一下,什么是“老赖公司”,什么是“砖家”,什么是“叫兽”等。

没有对比,就没有说服力。

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科技。

真正好的小麦品种不是【吹嘘高产】,而且【同比增产】,某一个品种让某一位农户连续多年地“全村第一”或“全乡镇第一”(甚至可以“小麦全县第一”),每亩增产200斤,或者符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要求“节水节肥,又一亩增产200斤至300斤”,你才是真正的“农村精英”。

一些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一些农户的认知水平偏低,这些都是可以改进和提升的。

但是,如果一些人的“人品不行”或者陷入了“小精人”或“农喷”的怪圈出不来,那就谁也帮不了你了。

如果你的“人品没有问题”,只要你不要为了做不好找理由,而是为了怎么做好去找办法,那么,恭喜你,你在你们村至少超越了90%的人,我们愿意帮你,也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帮到你。

1)大穗麦不容易高产,全国的农业大学、农科院在大穗麦品种上少有突破。所以,王法宏研究员、杨利华研究员提倡【直接忽略大穗麦品种】。

      

      

虽然大穗麦品种容易减产,但是,也有概率很低的不减产品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审定的亩成穗40万以上+审定的千粒重45克以上+审定的抗病鉴定“至少1个抗性”+田间实际表现不能“枯白穗”和“黑穗多”+小麦籽粒不能“黑胚率”高(主要观察不包衣的种子)。但是,太难了。这个咱们今后慢慢聊。

2)大穗麦+矮秆=魔鬼组合。

因为,大穗麦=100%“田间稀”;而“矮秆麦”=100%需要亩成穗45万以上为好的大群体。你看,“矛和盾”的关系,不是“魔和鬼”么?

3)大穗麦+矮秆+晚熟(容易被干热风高温逼熟,以及遇到冰雹),不值得我们评论,大家看更多“上过当”的农户的留言吧,下附多图。







因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是会思考的,多思考几分钟,可以让你“鹤立鸡群”,也利于你让你全家提升生活品质。提升自己的科技素质,才能“利人利己,名利双收”,请注意,先有“名”后有“利”,名声不好的“老赖公司”和“砖家”或“叫兽”吹嘘的不抗灾的小麦品种,不要信。至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农业真科技# #小麦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