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社需要做账报税吗)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30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各类家庭农场87.7万家,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达到41.4万户,平均每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耕地170多亩。据农业部对全国3000多户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的典型监测,家庭农场的年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劳均纯收入近8万元,高于普通农户收入。

       截至2016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179.4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其中,国家示范社达8000家、县级以上各级示范社达13.5万家、联合社7200多家。合作社内涵式发展迈出新步伐,超过一半的合作社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8万多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7万多家合作社注册商标,4万多家合作社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两万多家合作社创办加工实体,两万多家合作社开设社区直销店开展“农社对接”。

      

       从数据中国看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成为农业新型经营2大主体。至少有一半返乡创业者会选择2类创业。为啥呢?农业君认为原因有3个:

       1、 熟悉、接地气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农村,在创业者身边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例子。同时,农村创业者对这2种新型主体的经营和操作特别熟悉。

       2、 国家的政策扶持

       做农业离不开国家政策扶持。很早,国家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开展各项政策与扶持,有些新型家庭农场获得补贴达百万。

       2016年11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国家今后仍将继续稳定增加农业补贴,各种农业生产建设投入并不会因为“三权分置”而减少,增量则将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2017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18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目的是促进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和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要从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信贷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扶持。

       3、 容易赚到钱

       家庭农场或者农民合作社都与种养为主,在种养技术与操作上已经是大家熟悉,只要在经营上下功夫,就有机会赚到钱。

       相比于干互联网或者电商来说,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很适合农民或者返乡创业者。

       今天,我们分享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方法与干货。希望下面这些信息都能帮助到每一位农民合作社朋友。

      

       认清楚经营范围(不会被罚款)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款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为:

       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然要开展经营活动。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一种互助性的经济组织,不同于公司等其他企业,所以必须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经营活动,主要围绕合作社成员的需求进行,交易对象主要限于本合作社成员。如以养鸭为主要成员的合作社,就应当以加入本合作社的养鸭农户为主要交易对象,而不能以附近工矿区的居民为主要交易对象。

       2、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经营活动,必须围绕成员的特定需求开展经营活动,即满足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需求。总的来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具体来讲,不同的专业合作社,应当只提供本专业方面的服务,如以茶叶种植为主要成员的合作社,就应当围绕茶叶种植过程中的茶苗、肥料、茶机具、茶产品加工等开展经营活动,而不应当开展与茶叶种植无关的经营活动如商品房开发、销售等业务。

      

       探索合作社的哪些模式?

       经营合作社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每一个合作社主体必须要找到最合拍的那个点。下面。农业君结合试下最成功的案例总结出合作社6大模式。

       1、 农超对接模式

       经营合作社关键:帮助成员把产品卖出去。农超对接的模式就是农民合作社与商超合作,合作社为商超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商超帮助合作卖。

       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日昌升蔬菜合作社

       为了打造绿色蔬菜,保证蔬菜品质,合作社引进了生物防控、防虫网、膜下滴灌、秸秆反应堆等先进种植技术,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建立起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五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又投资100万元购进了相关检测及加工设备。

       “农民只负责种菜,我这个50米长的小棚,一年能收入一万五六千块钱,都是合作社统一联系销售。”正在棚里劳作的菜农段宝祥说。为让优质蔬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给农户带来更大效益,合作社成立后不久,与秦皇岛家惠超市的32家分店、广缘超市的28家分店进行农超对接。同时,积极寻找外省市市场,目前,已经跟京、津和东北三省的很多超市和市场对接和合作。

       2、 “党支部+合作社”模式

       说白了就是合作社扶贫模式。

       以河北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对村内的低保户、残疾人实行扶贫帮扶,通过“土地流转、无偿赠股、安排就业”三大扶贫措施,让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据保守估计,村民在合作社工作,一年赚个两三万不成问题。目前,在庵上湖村,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低保户和残疾户由传统的农民,转型成了产业工人。利用产业扶贫,把输血型扶贫转变为造血型扶贫,庵上湖村无疑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走出了新路子。通过强有力的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自己的内生动力被彻底激发出来,在合作社“大手“的牵引下收入稳步增长。在此过程中,合作社从之前“帮钱帮物”的旧模式转变为帮主贫困户自食其力地“站起来”,从而形成产业脱贫的长效机制。

       3、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型帮扶模式

       西亿棵树村,在合作社带头人、村书记刘宏的带动下成立养猪合作社,帮扶2016年本村和邻村的13户贫困户和2017年新增加的11户贫困户加入福森种养殖合作社,依托“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脱贫致富。

       该合作社与山东临沂金锣集团达成订单农业,其中,仔猪、饲料还有技术,由金锣集团来负责,合作社及成员按照订单农业标准进行养殖。由合作社帮助义务饲养管理,出栏后金锣集团回收成猪,支付代养费,从而实现合作社成员增收。

       西亿棵树村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为这些贫困户找到了“靠山”,保证了他们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西亿棵树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探索建立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型帮扶模式,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靠企业发展带动、合作社统一管理、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探索出了一条极为有效的精准扶贫路子。

       4、 合作社产业化模式

       合作社不仅仅租基础的种植或养殖工作,而是涉及全部产业链,包括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经营模式。

       携坪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现有成员78户,流转土地300余亩,以种植蔬菜、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等为主。2013年,该合作社以夏坝镇发展油菜产业为契机,投入10余万元购买设备,“跨界”进入菜籽油深加工领域。

       该合作社在2015年注册了‘乡油宝’菜油品牌,并已把种植双低油菜籽和加工“乡油宝”菜籽油作为重点,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年产菜籽油80余吨,产品畅销西南地区。

       5、 股权模式

       股权模式,就是合作社成员以资金或者土地作为入股合作社经营的一种形式。

       2016年,在然充乡政府和该村第一书记的帮扶和鼓励下,村民贡布决定利用当地现有的畜牧资源,以制作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为主,着手建立贡布合作社,该村20户贫困户和然充乡其它村积极性高的7户贫困户,每户出资500元入股。贡布以查启村产业周转资金2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制作厂房,并从然充乡寻找精通牛羊毛编织的匠人,自此,合作社开启了手工艺品生产之路。

       2016年合作社共销售民族特色服饰300套,各类牛羊毛毡子300套,牛皮袋20条,包装销售茶叶20盒等,销售总额达27万余元,每户牧民分红10200元。

       想要经营好合作社,当然还要研究国家各项农业政策,加强产品品质,节约成本,提高利润。(马云华)

       农业企业经理人、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创业者欢迎加入“农侠会”社群,群主微信:annibaobei0428

       更多农业重磅新闻、产业报道、干货案例,500万三农领域的行业人都在订阅公众号:n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