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王府花园二手别墅(昌平北七家别墅新楼盘)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29

清康熙 二十三年 (1684年) ,康熙帝于首次南巡后,下令在 明神宗的 外祖父李伟修建的 清华园 废址上,兴建一座新的皇家园林,并将其更名为“畅春园”。三年后畅春园建成,同年春天,康熙帝第一次驻跸于此,就爱上了园中秀丽的风景。

于是,从清康熙 二十六年 (1687年) 起,直到生命的尽头,康熙帝在畅春园中共居住了 257次,3870余天,他在这里除了避喧听政、消暑赏景、颐养慈宁,还曾阅视武举、年节同庆、 编修图书。

礼王园平面复原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为了生活及处理政务的方便,康熙帝便将畅春园附近一些较小的园林, 赏赐给了他的皇子们。王公大臣 为了上朝方便,也陆续 在海淀一带建起了自己的私邸别墅,这其中最早建成且面积最大的一座,就是礼亲王代善的后人修建的礼王园。

礼王园,又有“大观园”的俗称,其地理位置极佳,东西与僧王花园和泉宗庙相邻,北距畅春园仅咫尺之遥,四周曾山环水绕,有稻田千顷。

海淀礼亲王宅院内山石景观老照片(2023.04摄于恭王府)

自清康熙年间建成,几代礼亲王对园内景致建筑不断增修,使其占地面积达到了约50亩,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府园的大门 (今已不存) 和二门设在东南角,均为坐西朝东,东临今天的苏州街,两门之间有廊屋数间。

园内人工叠石成山,又以此为屏障,分割成为了三部分:东部为宅邸区;中部为山林区,以青石堆叠而成的石山和土山,组成了一组大假山,是这一区域的主体;再往西走,则是西部花园区。

海淀礼亲王宅院内厅堂老照片(2023.04摄于恭王府)

花园区是全园的主体,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布局严整,最南端是一座 坐南朝北的两层殿堂,称“ 观音堂 ”,其北面两座垂花门之间,是坐南朝北,可用做戏台的南厅,旧时东西与游廊相接,游廊 (今已不存) 又自观音堂起向北 贯穿正厅。

而正厅就在园门以北的第一进院落正中,是一座 两卷五开间前廊后厦的硬山顶建筑,东西各坐落着五间贴山游廊。厅前有一汉白玉石雕方盆,其内摆置太湖石一块。除了正厅,一进院落西侧倚靠一组假山处建有一座石台,东侧还有一座前廊后厦卷棚歇山顶的轩馆。

海淀礼亲王宅院亭廊老照片(2023.04摄于恭王府)

海淀礼亲王宅院内亭榭老照片(2023.04摄于恭王府)

过了正厅,即是第二进院落,院中 有以假山围绕而成的近长方形的水池,水池正中的小岛上,坐落着一座八角亭。亭子北侧是面阔五间的花厅,两侧与环绕水池的平顶游廊相接。花厅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一间,东厢房为面阔三间的荆馆,西厢房是卷棚歇山顶的水榭。

与南部相比,花园区北部的布局略显活泼,北端呈倒“品”字型,排列着四座封闭的小型院落。南侧居中是一座五间卷棚歇山顶殿堂,称“玉堂富贵”,月台下东西各植玉兰一株,故亦称“玉兰堂”。其东北方向是“海棠馆”,前后庭院种植西府海棠数十本。往西小园称“中所”,最西侧为“梅香院”,这里旧时曾遍植腊梅。

礼王园西部一进院的正厅(图片来源于网络)

礼王园西部二进院的八角亭(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咸丰十年 (1860年) 包括颐和园、畅春园、 圆明园在内 的多座皇家园林, 被英法联军 洗劫焚掠,礼王园亦难逃劫难,直到二十余年后的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 才得以重建。

清王朝灭亡后,礼亲王一支逐渐走向没落。 1929年, 末代礼亲王 濬铭将礼王园转卖给了 北京同仁堂 乐家,故而后世多称其为“乐家花园”。又过了二十年,乐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将乐家花园捐献给了国家,最初是 海淀区政府所在地,后来为 北京八一中学使用。

礼王园老园墙(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经百余年沧桑,礼王园虽然在晚清的风云动荡中,以及 多个单位与机关宿舍占据时,遭到了破坏, 楼阁亭台多已不存,但幸而有假山、殿堂、房舍基本保存完整。

1998年,乐家花园进行了全面修缮。三年后, 八一中学 和企业 合作,本着尊重历史、恢复原貌的原则,对乐家花园部分区域进行改造,并更名为“白家大院”,以展示传统饮食文化的形式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