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米的爸爸是谁(米的舅舅是谁 脑筋急转弯是谁)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48

父亲不是一个古板的人,相反很开明,也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偶尔领村里的妇女去K歌,往往几首歌下来,那帮人会笑得地上爬,而唯独一件事让我多次劝导也未能让他回心转意,那就是每年都要坚持种上自家的八亩稻田。

今年正月,姐姐和妹妹来拜年,我们三个也郑重地和父亲谈了一次,年纪这么大了,不要再种这么多稻田了,米面油我们买来。父亲的回答斩钉截铁,不要你们管,我一天身体能动,田就一天不能丢。

父亲种水稻都是一个人亲自上阵的,开春了修坡、开沟、通路,天气暖和一点了,开着手扶拖拉机犁田,接着施底肥、播种,秧苗长大了要除虫、追肥,唯独请人的是收割机来收割。父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边坡修得齐齐整整,水沟要开得深,秧苗也整齐匀净。等水稻收割上岸后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拿去卖,用来抵扣这一年的农资(种子、化肥、家药)和收割机的费用,另一部分会自己晒干。父亲晒稻谷也与众不同,别人最多晒两个太阳就直接归仓,而他最少要晒三个太阳,再用木风车吹掉杂质和灰尘后入库。而自留的粮食也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辗成米装成20斤、30斤的小袋送给天南海北的老朋友。姐姐和妹妹每年也会收到他寄的新米。剩下的就是自己家人的口粮,说来惭愧,我一家四口生活在县城,生活中吃的每一粒大米都是父亲的劳动成果。

农民种水稻是不能算经济账的,一亩田产出的粮食扣除农资机械的费用,利润最多不超过三百块钱。与种田付出的劳动是不成正比的。田间所有的农活(修坡、开沟、犁田、播种、移苗、施肥、除虫、收割、挑谷、晒稻)父亲都曾带我一起参与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里面的所有流程没有一个是轻松的活计,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前些年在省城工作,每当国庆长假回家,都是在田间和父亲一起收割稻子,一是分担他的体力,二是分享他丰收的喜悦,这两年回县城后,每个周末都带上老婆孩子回老家,帮老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田间活。

爱人偶尔也问我,公爹为什么放不下那几口稻田,家里不愁吃,不愁喝,也赚不了几个钱。我耐心地和她解释,父亲每年坚持种田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父亲和这些稻田有着深厚的感情,靠着这些田养大了我们姐妹三个,并且给我们都陪养上了大学,还给曾经年迈的爷爷和奶奶提供了生活的保障,他不舍得让稻田荒废。第二、一直以来养成的勤劳的品质和劳作的习惯,如果不种水稻了,生活好像无所事事。第三、就是根深蒂固的“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的思想,自己种的水稻算是绿色健康,而且每天看到儿孙吃上他种的粮食,心里更是有慰藉。

种就种吧,只要老父亲还能折腾,只要老父亲的身体还能承受得住,只要老父亲觉得种田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