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33

       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建筑物也面临着地震、火灾等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危险,一旦发生灾害,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防止或减轻灾害的危害,是建筑设计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现象,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极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它们的抗震设防要求;而量大面广的一般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则应当根据中国地震局颁布的地震区划图来确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公用建筑,还应当在区划图的基础之上提高抗震设防的标准。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目标是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下,保证建筑物不倒塌,尽量减少结构损坏和功能丧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材料、构件和连接等都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延性和韧性,以抵抗地震作用。

      

       在过去发生的大地震中,许多脆性结构建筑物,如砌体结构、未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或倒塌。这些脆性结构建筑物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延展性变形能力,不能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导致某个元件或连接件的脆性破坏引发整体结构的破坏。因此,对这些脆性结构建筑物,应当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其抗震性能。例如,在砌体结构中增加木框架或钢筋,在钢筋混凝土柱中增加箍筋,在钢结构连接处增加焊缝或锚栓,在木结构中增加连接件等。

      

       除了加固脆性结构外,还可以采用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即通过将主体结构与承载地震侧向荷载并吸收地震能量的结构进行分离,从而避免主体结构的损坏。被动控制结构和隔震结构是实现这一目的有效方法,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被动控制结构是指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安装能够提供附加阻尼或刚度的装置,如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金属屈服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等,以减少建筑物的振动。隔震结构是指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支座或滑移支座,使建筑物与地基相对隔离,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传递。这两种结构设计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人为危险,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也很大。火灾不仅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还会造成人员的死伤和财产的损失。因此,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防止或控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是建筑设计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建筑物的耐火设计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火分隔、疏散逃生、消防设施等原则。建筑物的耐火设计目标是在发生火灾时,保证建筑物不倒塌,尽量减少火灾危害和损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材料、构件和连接等都应当具有足够的耐火性能,以抵抗火灾作用。

      

       除了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外,还可以采用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即通过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从而避免火灾的蔓延。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外部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极限和完整性的隔墙、楼板、门窗等,以限制火灾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保护其他区域不受影响。这种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火灾的规模,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建筑安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综合问题,需要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质量、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考虑和措施。建筑安全不仅是建筑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建筑使用者的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增强建筑安全的意识和知识,积极参与建筑安全的保障和改善,共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美好的建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