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赵氏孤儿翻译(左传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31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我国可是家喻户晓,自创作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甚广,不仅拍过戏剧,电影,电视剧,而且欧洲的伏尔泰,歌德等人也都翻译过,《赵氏孤儿》被列入世界悲剧之一。

不过,《赵氏孤儿》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此。

在多次的传播改编中,它所讲述的故事已经变成了历史,而真正的历史却已经被人遗忘。在这段正邪较量,尔虞我诈的历史背后,是一段无关人性,只是利益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段跟忠义无关的历史——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故事出自于纪君祥的元杂剧,不过这个故事并不是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

春秋时期,晋国出了一个非常大事情,最强大的赵氏家族惨遭灭门,只有赵朔的孩子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生还,本以为复兴无望,没想到在十五年后,在韩厥的帮助下,重新获得皇帝认可,复兴了赵氏家族。

在司马迁的笔下,赵氏家族灭门这件事被写得荡气回肠。

晋景公当政期间,屠岸贾便担任司寇一职,为了自己的功绩,便开始追究当年晋灵公被赵穿杀害一案,借此由头,想要诛灭赵氏九族。韩阙劝赵朔逃跑,可是赵朔却说,现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要求韩阙保护住自己还未生产的孩子便死而无憾。

于是韩阙答应了赵朔的要求,便带着赵朔的妻子赵庄姬逃到了晋景公内躲藏,随从的还有公孙杵臼和程婴。

晋景公还没有下命令,屠岸贾便直接率人屠灭赵家满门,而赵庄姬在门客的保护下,怀着孩子躲过一劫。

不久之后,赵庄姬便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赵武。于是程婴便于公孙杵臼商议对策,将赵武藏于深山之中,程婴悄悄找到搜寻赵氏遗孤的将军,说只要给他千两黄金,便说出孩子的下落。于是将军们便答应了程婴的要求,供出了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假装生气,骂程婴是个小人,为了荣华富贵出卖自己人。将军们杀掉了公孙杵臼和调换来的孩子,大家都认为赵氏孤儿已经死亡,便欢喜而归。

程婴从此背负骂名,与真正的赵氏孤儿藏在山里。

这一躲藏便是十五年。

十五年后,晋景公身患重病,被一个占卜的说是因为有个冤死的大臣在使坏。趁此机会,韩厥便把当年赵氏家族灭门惨案如实告诉了晋景公,还说赵氏并没有绝后。于是晋景公便将赵武秘密带进宫中,晋文公便借助韩阙让赵武与其他将领见面,命令众将领与程婴、赵武一起讨伐屠岸贾。

屠岸贾伏诛之后,程婴便跟赵武说自己要到地下告诉公孙杵臼大事已经完成,便拔剑自刎。

虽然司马迁故事讲得精彩,但是这都是美化而来的,跟真正的历史相距甚远。

在《左传》当中,赵氏孤儿的故事仅仅用了几句话,便给我们呈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这要从晋景公十三年开始说起,赵庄姬怀上的孩子并不是赵朔的,而是赵朔的叔父赵婴的。在两人的事情败露后,赵氏家族便觉得有辱门风,便将赵婴逐出晋国。

此事发生三年后,赵庄姬得知自己孩子的丈夫去世,于是便向自己的弟弟晋景公说赵家要起兵作乱,晋国其他两个与赵家有仇的家族为赵庄姬作证,因为赵家的势力实在太大,影响到了自己的统治,于是晋景公便出兵灭了赵家。当时刚出生的赵武跟着母亲在宫中,这件事并没有牵扯到自己身上。事后,韩阙便向晋景公进言说,赵家虽然以灭,但是他们对晋国的功绩不能忘记,如果没让继承人接受家业,难以服众,于是晋景公便把赵武立为赵家的掌门人,重新成为一个大家族。

这个版本的故事便是晋国内部家族势力之间的博弈,并没有道德与忠义的一点影子,那么为什么赵氏孤儿会改编成现在这版本呢?

因为一个忠诚和正义的故事更容易让人感到鼓舞与认可。在修改后的故事里,蕴含着舍生取义,知恩图报,忠君报国的等传统文化十分推崇的思想,而且在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传播最广泛的时期 ,便是宋端宗赵昰、宋幼帝赵昺孤悬南海,直至崖山海战,再次出现了“赵氏孤儿”的事实。历史情境的相似性,导致宋人对“赵氏孤儿”故事尤其有认同感。

到了元朝,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为了宣扬正义,不惜牺牲自己,隐忍复仇,这本身代表的含义便是宋朝被元灭亡后,希望宋朝重新崛起的隐喻。

用当代的眼光来看,《赵氏孤儿》依旧拥有无可替代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在沉迷于感动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故事属于文学,而不是历史。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有想法的朋友可以来评论区说几句,评论点赞也能让我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我们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