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高淳属于哪个市(为什么把高淳划给南京)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923

高淳区

       《高淳道中》 南宋.范成大

       路入高淳麦更深,草泥沾润马駸駸。

       雨归陇首云凝黛,日漏山腰石渗金。

       老柳不春花自蔓,古祠无壁树空阴。

       一箪定属前村店,衮衮炊烟起竹林

高淳区

       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来看,这里早在宋代就是一处人烟稠密的山村集市,这里素有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她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

高淳区

       高淳区是南京南大门,被称为南京后花园。地处江苏省西南部,北溧水区相近,东与溧阳市毗连,西北与当涂县比邻,西、南与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马鞍山市博望区接壤。

       全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淳溪街道、古柏街道,砖墙镇、阳江镇、漆桥镇、固城镇、东坝镇、桠溪镇,人口44.6万,总面积790.23 平方千米(一说802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地淳溪街道。

高淳区

       高淳之名,由来有三:原是建一处湖滨高阜;山下有淳溪河,取高阜与淳溪的首字得名;其二,是时,百姓居住在湖滨高阜上,民风淳朴,故取地高、民淳末字命名。其三,位于湖滨高阜,有丹阳、固城、石臼三湖环抱,有游子山诸山依靠,取高阜之意享加三点水名高淳,表示既可得高山之利,享三湖之福之意。

高淳区风景

       区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薛城遗址,被确定为南京原始人发源地。固城遗址比石头城还早208年,是南京地区最古老的城邑。伍子胥开凿的胥河是世界上最早,且仍在发挥航运作用的人工运河。

       夏代属越国,西周时,域内属吴。春秋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境内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即今固城镇。以此设立濑渚邑,因建在中江北岸的沙滩上,故名。楚平王为太子时据守固城,后人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

雪景

       秦置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而得名,是境内置县的开端。自此地属溧阳县,直至八百年后,隋分溧阳设溧水县止。北宋设高淳镇,为高淳得名之始;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析置,治高淳镇。《大明一统志》高淳县:本溧水县地,弘治四年割立信等七乡设县,开治高淳镇,故名。镇改名淳溪,以镇山下的一条溪流命名。乾隆下江南,有感于高淳景色秀丽、民风淳朴、文化深厚,特赐江南圣地美誉。

       1953年1月,撤销苏南行政区,属镇江专区。1983年3月1日,由镇江专区划归南京市。2013年3月,高淳区正式成立。

石臼湖风景

       高淳区地形东高西低,东部低山丘陵为茅山、天目山的余脉,山势平缓;是太湖水系与水阳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岭,河流东入太湖;西部被固城湖、石臼湖所环抱,河流西通长江。她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这里是江苏省油桐栽培基地,有稻、小麦、油菜籽、大豆等农产,盛产各种鱼类和野生禽类等,截至2017年底,共发现各类矿产12种,已探明矿产地3处。有煤、瓷土、锗和石灰石等矿产。

高淳老街

       有机械、建材、陶瓷、造船、化工、化肥等工业。建有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是江苏省商贸十强县(市)、建筑强县、中国建筑之乡,享有中华民间造船水运第一县的美称,以造船水运业著称的武家嘴村则被誉为中国民间造船水运第一村。

高淳区

       高淳地理位置却相对封闭,受到历代北方移民及官话语音的冲击很小,更好地保留了中古吴音和古代中原雅音,高淳话被称为古韵方言活化石,具有独特的价值。

       固城镇是胥溪河的起点,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于吴国、楚国、越国的军事要邑。自东汉光武年起,至隋初置溧水县止,固城为溧阳县治560多年。(溧阳县治迁今旧县村)。《太平寰宇记》载:楚平王都于固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命伍子胥伐楚,烧固城。

固城湖大桥

       高淳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5公里,区位优势鲜明。水路西进长江黄金水道,东连太湖苏南水网,交通便捷。境内有宁宣高速、溧芜高速公路、S104等线路过境;有南京内河港高淳港区;有1条地铁线路:南京地铁S9号,设有高淳站、团结圩站两个站。

高淳区风景

       高淳区是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区、长三角地区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保圣寺塔、沧溪戏楼、东坝戏楼、固城(楚王城)遗址、东汉校官碑、玉泉寺、襟湖桥等,有迎湖桃源、银林山庄、桠溪等景点。

       游子山原称梁山、绵山,据当地碑文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登上此山,产生了游子思归的念头,更名为游子山。

高淳区

       高淳老街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是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明清时称作正仪街,民国改称中山大街,几经改名,今仍名中山大街,当地人惯称老街或一字街。她临官溪河而建,被称为皖南徽派与苏南香山派的过渡类型,明清时县衙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