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苍天饶过谁前一句(人在做天在看的四句话)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6

       每当我们提及南唐后主李煜,或许会惋惜他昏庸软弱的一生,纵使他是词坛承前启后的大宗师,终生醉心于书画词律,但他的的确确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本就处于国势衰微的时势,偏偏他还只懂得填词书画,对北方的强宋则是一筹莫展,极尽谦恭姿态,只求能够苟安一生。

       公元973年,李煜出生在这一年的乞巧节,这一年祖父李昪顺利登基做皇帝,建立了南唐王朝。对于这个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小孙儿,李昪亲自为他取名“从嘉”,意思是希望他以后幸运顺心,能够给李家王朝带来好运。

       二十四年后,李从嘉从父亲手里接过玺印,成为南唐王朝的新一代主人,并为此特地改名为李煜。这时的南唐国力早已大不如从前,从原本占据江南大部分地区到如今的三州两镇,不知所措的李煜纵使有心也无力。当年李煜的祖父李昪定国号为唐,表示是延续唐朝的正统,但这位开国君主并没有出兵北伐、统一天下的念头,只想能够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李昪怀揣着富国安民的治国理念,着手开展休养生息、友好外交的政策,本就富庶的江南地区逐渐成了远离战乱的一方乐土,大量逃难的流民纷纷涌入南唐国境。

       后继者李璟虽然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但也不想做个安内攘外的守成之君,于是野心勃勃的他贸然发动战争,出兵攻打内乱不定的楚国。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起初旗开得胜的南唐军队转眼就成了败军之师,刚刚扩展的领土又很快被强盛的后周王朝占领过去。士气高涨的后周军队长驱直入到长江流域,迫使李璟派遣使者向后周世宗柴荣称帝,自愿去除沿用二十多年的帝号,以附属国的身份自称南唐国主,改用后周的年号。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受到惊吓的李璟再也不敢贸然出兵,甚至为躲避后周的威胁,执意将都城由固若金汤的金陵迁移到湿气浓重的南昌。没有想到迁都后的李璟水土不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病逝了,临终前他想要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景遂。可谁知李璟长子弘冀是个对帝位虎视眈眈的狠人,当他得知父亲想要传位给叔父时,急忙派人将叔父下毒害死。

       事情走到这一步,李璟也无可奈何,只好草草地离他为皇太子,哪知短命的弘冀没能活过一个月,一场急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人算不如天算,对帝位兴趣索然的李煜,反倒成了争权夺势的受益者,天性淡薄的李煜心里又惊又喜。最开始的时候,李煜惧怕哥哥李弘冀的势力,干脆不再过问政事,每日诵经参禅、泼墨作画,日子过得惬意舒服。

       然而命运却把李煜推到了南唐君主的位置,他的早期诗词向往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羁绊的生活,可事到如今,他也只好收起风雅的性子,结束自己的纨绔王孙生活。后车之师,不忘前车之鉴,继位后的李煜自然不敢效仿父亲,开疆拓土是项风险性的工作,李煜不想也不愿轻易触碰。作为臣服于后周的附属国君主,李煜对承袭后周正统的北宋一向是恭恭敬敬,尽量不招惹无端的是非,只求能够保住祖宗留下的这份基业。江南地区常年安定,文化水平居高不下,因此李煜身边簇拥着一大批摇头晃脑的文人,只可惜这些文人都是绣花枕头,想不出兴国安民的计谋和政策。自古以来有宦官外戚乱政,到了李煜这里则是文人扰国扰民,不过这些文人只会作词写诗,故意摆出脱俗风雅的姿态,全然不去思考一些为国为民的良策。

       然而李煜就好这一口,词人冯延巳是响当当的文坛大佬,就曾通过贬低自己的作品对李煜溜须拍马,进而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原本朝堂里有不少想要励精图治的大臣,但在南唐内外奢靡享乐的氛围下,逐渐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起来。当年从北方跑到南唐的大臣韩熙载,初次觐见中主李璟就放出豪言:“若是江南用我为相,他日定会长驱北定中原。”虽然韩熙载早期确实说到做到,专心致志地整顿经济,可看到南唐君臣享乐无度、奸佞满堂,他开始慢慢地意志消沉下去,过起放浪形骸之外的生活。韩熙载的放纵程度太高,一口气养了数百位歌姬,每月领取的俸禄通通分发给她们,以至于搞得自己一无所有、食不果腹。

       每到这时候,韩熙载就会穿上破衣烂衫,慢慢悠悠地向这些歌妓乞讨食物,全然不顾朝臣的气度名声。后主李煜素来看重韩熙载的才华,本想任命他做丞相,结果诏令还没下,就有人强烈表示抗议,弹劾韩熙载品行不端,没有一点大臣的样子。疑惑不解的李煜派画师假装赴宴的宾客,将韩熙载府内的场景一五一十地画下来,绘成一幅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望着纵情声色的韩熙载,李煜无言以对地改变了自己的决定,韩熙载有次醉酒对朋友吐露实情,说南唐国运日益衰微,害怕会做让后人笑话的亡国宰相。可韩熙载没有等到南唐灭亡就早早病逝了,反倒是后主李煜沦为亡国之君,受尽亡国的屈辱和遗恨。

       李煜即位初期,就专门派使节向宋朝呈上大量珍贵贡品,恳求能够与宋交好,这一度成为南唐王朝的根本国策。宋太祖赵匡胤见李煜如此胆怯怕事,内心渐渐生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劝降念头,希望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的吞并南唐。然而李煜深知寄人篱下的难堪和尴尬,即使举兵抵抗宋军难于登天,也好过将半壁江山拱手相让。再说李璟在位时期,就奉宋朝为正朔,继位的李煜又自称江南国主,屡次进献大量财物,贡表语气又是格外恭顺,实在是让宋朝找不到任何纰漏。面对宋朝假意令他入朝觐见的要求,李煜都是摆出一副病殃殃的样子,不声不响地转移话题,保持能拖则拖的应对态度。起初中原地区的大局未定,宋军急需巨额军费来支撑战争,宋太祖赵匡胤只好将南唐暂且搁置一边,接受着源源不断的江南财赋。可等到北方的战事基本平定,赵匡胤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直接挑明了自己的野心,心慌意乱的李煜急得连最喜爱的填词作赋都扔到了一边。

       公元974年,赵匡胤下令十万宋军三路并进,尽全力速灭南唐,此时的李煜还妄想着用长江天险阻拦势如破竹的宋军。等到宋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当初信誓旦旦要自焚殉国的李煜,抵不过嫔妃皇子的哀嚎痛哭,心肠一软就召集近臣亲属,裸露上身开城投降。痛苦的李煜跟随宋军一路来到汴梁,赵匡胤对他负隅抵抗十分不满,害得自己兴师动众一番,当场封他为“违命侯”。武夫出身的赵匡胤时不时地讽刺李煜适合做翰林学士,倘若用作词的功夫治国,何至于落得兵败被俘的下场。一夜之间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李煜的凄苦低落可想而知。往后的三年里,李煜终日执杯痛饮,以泪洗面,填词作赋的内容也瞬间转变,从昔日秀丽端庄的艳词变为回忆故国的孤苦清词。

       李煜沦为亡国之君的第二年,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离奇死亡,宋太宗赵光义反倒出乎意料地继承皇位,这也成为宋朝皇位风波的一大疑案。自此之后,北宋的皇帝都是太宗一脉,直到南宋孝宗时期,皇位才算回归到太祖后人的手里。李煜原来的命运最多也不过是醉生梦死,混沌中了却残生,待人宽厚的赵匡胤念及李煜往年的恭敬态度,对他的礼数颇为周到,没有一丝一毫的苛待。哪成想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先是强占李煜的小周后,还厚颜无耻地令画师绘画当时的场景,这无疑是对李煜最大的侮辱。小周后每次从宫里回来,都要哭着痛骂李煜,无可奈何的李煜只能缩起身子逃避,可是依旧没有逃过死于非命的厄运。宋太宗赵光义做贼心虚,随即下令赐李煜一杯毒酒,这位词中之帝终年死十二岁。

       150多年以后北宋同样灭亡在不务正业的宋徽宗手里,除了做皇帝不行、其他样样精通的宋徽宗被民间称作李煜的转世。

       1126年,金国以大军临宋,而宋徽宗却在任内,大肆任用奸臣蔡京、童贯,面对金国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徽宗“欣然退位”,总不能朕就是亡国之君。而徽宗、宋钦宗二帝则刷新了我们认知的下线,面对金人的侮辱,牵羊礼之下皇后都能自杀,而徽宗却苟活于世其后更是落得一个病死的结局,宋钦宗则又在大金诞下子女十多位。

       而老话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也无怪乎民间对宋徽宗有李煜转世的说法,虽然我们知其不然,但对于饱经战乱的百姓而言,这样的大宋,这样的皇帝与李煜又有何异呢?而对于赋予这句话含义的百姓而言,要的不是才华卓绝的李煜,更不是所谓瘦骨嶙峋的瘦金体的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