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长沙区号是多少(福州的区号是多少)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9

       澎湃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于今年2月底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对外发布。

       根据规划,长株潭都市圈的范围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面积1.8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484万,经济总量1.79万亿元。

       这是我国第四个、中部首个印发实施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长株潭为何能率先“出圈”

       不少人有疑问,在面积、人口、经济总量都不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长株潭都市圈为何能在中部地区率先“出圈”?规划中又有哪些亮点?

       继南京、福州、成都后,长株潭在第四顺位拿到都市圈规划的国家批复,这一度让不少人意外。

       比如,西安都市圈之前因被国家发改委多次点名而备受关注(目前已经获批)。在中部地区,武汉、郑州都市圈,因为有国家中心城市加持,也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相对来说,长株潭都市圈有点“小透明”的意味。

       但基于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在中部地区先行获批,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首先,早在1984年,湖南就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媒体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

       可以说,长株潭的融合发展远在都市圈概念提出前就已开启。从最早的经济区,到后来的城市群,再到目前的都市圈,长株潭概念早就深入人心。

       其次,从现状来看,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市中心两两相距不足50公里,这放眼全国的都市圈,都算是时空距离非常近的了。

       再者,长株潭都市圈的规划面积相对较小,在目前已获批的五大国家级都市圈中居末位。同时,涉及的城市仅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在数量上也是最少的。像武汉、郑州都市圈都有9个城市成员。这意味着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协调难度会相对更低,规划效率有优势。

       此外,长株潭三地在市民文化、方言、风俗习惯上非常接近,内部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而早在2009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就统一了区号。目前,长株潭城际铁路也已开启公交化运营。

       所以,总体来看,长株潭都市圈虽然体量不突出,但发展基础相对较好。

       强省会和“瘦身健体”不矛盾

       这次规划中,有一个说法引发关注,那就是在优化空间布局上,都市圈龙头长沙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具体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科学划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长沙市中心城区空间管控,适当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省市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等。

       要说明的一个背景是,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去年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推动沿黄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的口径中,也多次出现诸如“合理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合理降低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等说法。

       而仅就人口来看,过去十来年,有一批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都进行了瘦身健体。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长沙纳入到瘦身健体之列,还是有些让人意外。这主要是因为,长沙的常住人口在2020年才刚刚突破1000万,且不说与北上广的差距很大,与同在中部的武汉、郑州,也有200万以上的落差。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湖南明确提出了强省会战略,预示着要进一步让长沙做大做强。所以从表面看,瘦身健体似乎与长沙现有发展方向有所矛盾。但其实,这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对瘦身健体的误解。

       一方面,瘦身健体指向的是中心城区,而不意味着长沙全域都要瘦身;另一方面,瘦身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健体,也即实现更好发展。

       事实上,规划在要求长沙中心城区要适当降低开发强度,疏解一些功能、设施、资源的同时,还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心城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生活服务、对外交往等功能。换言之,就是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它与打造一个更强的长沙,并不矛盾。

       当然,推动长沙瘦身健体,要求株洲、湘潭主动承接长沙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也是实现长株潭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过去二十来年,长沙的GDP、人口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于前列。比如2021年,长沙常住人口增加15万多,在主要城市中排名靠前。

       但与此同时,株洲、湘潭的人口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株洲在2021年的常住人口减少了近2万人。而长沙占全省人口比重,由“六普”时的10.72%提高到“七普”时的15.12%。同期,湘潭与株洲合计占全省人口比重却不升反降。

       在产业上,虽然株洲、湘潭分别有轨道交通、电机等多个特色主打产业,但近年来,都市圈内部有关长沙虹吸株洲、湘潭产业资源的声音一直不少,在坊间引发不少讨论乃至争议。

       此背景下,推动长沙的部分产业和资源向外围转移,在都市圈内部形成更好的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效应,避免内耗和无序竞争,自然是实现整个都市圈“产业同兴”的内在要求。

       长株潭都市圈为省会长沙正名

       除了产业,这次规划还提到,要疏解过度集中的省市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的确,长沙的医疗、教育资源,在湖南是绝对的高地。如在都市圈内部,一些株洲、湘潭市民为了送孩子到长沙上学,而专门在长沙购房的现象就较为普遍。而只有教育等公共资源能够在都市圈内部有更合理的分配,“服务同享”才会显得实至名归。目前这方面,已有行动。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瘦身健体也是作为强省会的长沙,从虹吸走向辐射,更好体现“省会担当”的重要一步。

       就近几年的城市发展来说,长沙的确堪称是励志的明星城市。

       一方面,它既不是成都、西安这样的大区中心城市型省会城市,也未获得诸如国家中心城市这样的政策优待;另一方面,就区位来讲,由于湖南靠近珠三角,长沙在省内的存在感,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珠三角的光环所遮蔽。

       但近年来,长沙不再只是因为湖南卫视才被人想起。“机械之都”声名鹊起;茶颜悦色、文和友等一批消费IP,助其收割了“网红城市”的流量……既有装备制造业方面的硬实力,又有颇具特色的休闲、娱乐、消费方面的软实力,再加上亲民的房价,让这座有星城之称的省会城市,的确是星光熠熠。

       但从打造湖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极来看,仅靠长沙目前的能级,还远远不够。因此,长株潭都市圈的建设加速势在必行。它既能确保株洲、湘潭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得到更好利用与发挥,也有助于长沙弥补发展腹地和产业上的短板,打开新的想象力。

       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细节是,《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发挥长株潭整体优势,推动长株潭三市整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城抱团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相比长沙的单打独斗,无疑让胜算大大提升。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湖南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经济增长极,和一根人口承载力、吸引力更强的定海神针。

       “七普”数据显示,作为人口大省的湖南,仍有近700万的人口净流出,其中主要是流向了珠三角地区。以至于坊间乃至学界有这样一种调侃——湖南真正的省会在深圳。而最新数据显示,相比“七普”,湖南省2021年常住人口减少了约22.49万人。并且,出生人口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为负。

       在这样的人口形势面前,一个“在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上聚焦发力,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上创造经验,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引领示范”的长株潭都市圈,自然更被需要。

       因此也可以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进入快车道,也是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加速正名之旅的开始。

       海报设计 周寰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