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江南好风景(赞美江南的诗句和句子)
来源:江西日报
人间四月天,正是江南好风景。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萍水河畔,一株杜鹃花独自开放,微风吹过,花瓣飘落水中,随着河水向西漂流。
湘东河水向西流,流进湘江。曾几何时,萍水河两岸工厂林立,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污染了这里的河水,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湘东区以流域综合治理和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科学治河,探索出一条“政府主治、政企合治、流域联治、多元共治”的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新路径,区域水质连续多年大幅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荣获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区)。今年,凭着一河清水,萍乡在《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中,赢得了首轮生态补偿3000万元。
政出一门 令行禁止
渌水发源萍乡北面的杨岐山,在萍乡境内称萍水河,经湘东流入湖南后,称为渌水。湘东多河,除了萍水河,还有大小河流36条,如何统筹协调,推进流域治理从多头治理向组团治理转变。湘东区从完善组织架构入手,成立湘东区萍水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长;成立流域治理专班,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制定《萍水河流域治理任务清单》。凡是河道整治中出现的问题,按照“能改立改”原则,及时提出解决举措。对于需要涉及多部门协调、政策性等重点难点问题则由指挥部进行协调解决,明确完成时限、标准等内容。统一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一整套流域治理技术遵循。
政企合作 筹措资金
流域治理,资金是难题。湘东区采取“建—融—还”方案,有效破解资金瓶颈。
引进社会资本。该区一改过去单纯依赖政府投资治理的被动局面。推动政企共建。区政府下属企业与引进企业按比例出资,共同建立合资项目公司,补足项目建设部分资金缺口。融合社会资本。合资项目公司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参与产业运作的专业能力,采取 PPP、项目嫁接资源等模式,筹措资金9亿余元,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利用流域治理工程产生的效益、改善的水资源获取的收入、固定资产证券化以及配套开发的“文旅+休闲农业”复合型项目等手段偿还社会资本前期投入,提高投资收益的反哺能力。
流域联治 不分彼此
水往低处流。萍水河流出湘东,进入湖南省醴陵市流域。湘东区积极与醴陵沟通探索构建流域上下游联合治理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巡查执法机制。两地河长办共同牵头组织、轮流举办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跨区域河流管护问题等。组建工作微信群,就影响河流水质问题及时发现沟通处理。每月相互通报1次水质监测信息,遇突发水污染事故,每天通报1次污染源、水质监测、水量等相关信息。每季度开展跨界联合巡河,交叉巡河护河。联合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河道“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打击跨界河流违法违规行为。近三年来,处理“问题清单”36件,沿河500栋直排水房屋易地搬迁,河道采砂全部退出,萍(渌)水水质从Ⅴ类快速提升为Ⅱ类,流域内12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d。
多重力量 共护一河清水
每天清晨,彭启萍都会到萍水河边巡护,清理垃圾,察看水质。彭启萍是湘东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她发起成立了湘东“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现在,每天有上千名“河小青”活跃在湘东河畔。
通过多年努力,湘东区已建立起多元化、全覆盖、无死角的管护体系,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格局。智慧水利管护平台将萍水河湘东段、草水河、69 座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纳入系统。建立区乡村三级河湖长组织体系,聘请15名民间和企业河长,推行“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民间团体”模式。实行“一周一督导,一月一调度, 两月一考核,一年一总结”的常态督查考核机制,量化治理成效,倒逼各单位切实履行治理保护责任,实现流域 “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总体整治成效。(邹 勇 彭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