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荀攸怎么读(荀攸简介)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49

       本诗作者姓王名绩字无功,功绩功绩,“功”前偏着一“无”,本名与表字便构成了反义。“无功”取自《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是庄子推崇的最高境界。

       “无功”并非王绩的本字:其三兄王通,字仲淹,隋末大儒,也是初唐四杰王勃的爷爷;另一位哥哥王凝,字叔恬,曾任著作郎撰写《隋书》。可见,哥几个的表字本按伯仲叔季这么论的。王绩擅自改字“无功”,响亮地向世人宣告自己是老子庄周的信徒。(王绩的本字和排行也就成了谜)

       好好的学宦世家,儒者风范、史官直笔,却偏偏出了王绩这么一个另类,其笔下《古意》六首也是初唐罕见的寓言体组诗,蕴藏着奥妙的道家思想。

神人无功

       古意·其二

       《古意》六首是王绩复杂思想的典型结晶,其中第二首最具艺术特色,取材自伶伦创制音律的上古神话,通过巧妙的编排、精心的构思,演绎成另有风味、如出庄子之口的寓言。此等翻新妙手,与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同趣。

       竹,出落于大夏的溪谷之中,材质苍翠,天赋异禀。

       伶伦制律的神话本带有为明君贤臣颂功德的意味,可到了王绩的诗里,竹,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好一个“苍苍富奇质”,几多灵气、几多生机。

       初读此联只觉得笨拙。翠即绿也,描述茎叶颜色用词同义重复。“吟风劲”、“犯霄密”更是别扭,几乎不可直译为现代汉语。吟风劲,指风吹枝叶发出苍劲的声响,却偏要用绿叶作主语,化被动为主动。犯霄之犯,意同犯境之犯,形容植株高耸入云,且不似松树那般孤溜溜地,而呈密集态势扎入苍穹。“密”字又偏偏要定语后置,“密犯霄”才更符合正常语序。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杜甫作诗有刻意为拙之法。《三国志》曹操赞誉谋士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大概藏巧于拙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吧。要知道王绩下笔无滞,笔触之流畅独步当时。这般拙句,实是有意为之。想想诗题《古意》当能恍然大悟。这两句的奇特语感,与竹子倔强古拙的形象相称。

       莫笑农家腊酒浑,后上来的劲道说不定极大。反正这别扭死的两句,到头来却让我印象最深。

       霜雪冻结它的枝茎,鹓鸾啄食它的果实。

       诉成长之不易,与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相匹,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等等等。大夏之竹历经风霜雨雪、禽鸟啄食,方成以奇瑰之姿傲立于世。正是木秀于林——

       “宁知”二字引出伶伦制律之功业、大竹成器之悲剧:怎知道黄帝之世,会出现伶伦这样的乐工。刀斧相加、根株尽失,被肢解成十二枝竹管,依据凤凰的鸣叫,用于裁定十二音律。

       全诗的主题句。大夏之竹,被改造成校正音律的器具,成为了有用之物,然而,这伤害了竹子的本体,非出于物灵之本心,违反自然生长之本性,可以说是飞来横祸。

       终场画面定格在山上茂盛的野草,微小、不显眼,却乐享天年。

       就诗歌体例源流而言,本诗上承阮籍,下启陈子昂、张九龄。在那个司马氏篡权、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时代,“天下之至慎”的阮籍用极为隐晦的语言写下《咏怀》82首,其中不乏寓言性质的篇章。后来者陈子昂作《感遇》38首、张九龄作《感遇》12首,也都曾借助寓言体袒露心迹。而王绩的《古意》六首,处在承上启下的一环。

       诗人精心塑造了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的大竹形象,其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成材历程与被人类肢解改造的唏嘘下场构成了强烈反差,最后以山上草收尾,四两拨千斤,发人深省。全诗旨在宣扬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人间世篇记载了一棵奇大无比的不材之木,不能作舟、不能做棺、不能成器,却正因为无用得以终天年而不夭。于物无用,于己为大用。无用之用,庄子的大木是正面论证,王绩的大竹则是反面论证。

       有刻求尖鲜之嫌,且稍带诡辩色彩,老庄却总能以奇异的反思维一再震惊世人。“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若使老庄再世且愿开金口,《逻辑思维》《奇葩说》之流,会被爆得连渣都不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