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太上老君首阳山在哪)
位于甘肃省中部的渭源县,因渭河源头所在地而得名,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沉积,为渭源遗留下多处极具特色的名胜古迹。来到渭源旅游,除了举世闻名的“渭河源”,还有一座“首阳山”也是游客的必打卡之地。
首阳山,坐落在定西市渭源县城东南34公里处,因其位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首阳”。景区内层峦叠翠、古木参天,素以风景奇秀而著称,主要包括首阳山、夷齐古冢、石门夜月和天井峡等四个景点,是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
甘肃以多山著称,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山,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祁连山、崆峒山、麦积山等。与这些名山相比,首阳山虽仅有数百米高,也不在三山五岳之列,却因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长眠于此而闻名全国。这正应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据史料记载,三千多年以前的商纣王时期,在今秦皇岛一带有一个叫孤竹的诸侯国,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兄弟俩因为互相推让王位,最后都躲到了周国。周武王灭亡殷商之后,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而成了亡国奴的伯夷和叔齐,却坚守节义不食周朝的粟米。
由于当时各地都归属周朝,兄弟俩只能隐居在首阳山采摘野薇充饥,最终饿死在了首阳山上。三千多年来,伯夷和叔齐的美德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夷齐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甘饿首阳”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时,还把“伯夷叔齐列传”放在《史记人物列传》之首,以此表达对伯夷叔齐两人崇高道德的肯定。后人尊崇伯夷和叔齐为“仁”、“圣”,首阳山也被誉为德源文化的发源地。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杨虚侯马武征西羌时,也曾屯兵首阳山。他每次上山后都会将马鞭挂在山腰处一棵数人合围的千年古松上,这棵树也因马武而出名,被称为“马武挂鞭树”。据介绍,这棵“马武挂鞭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紫果云杉,树龄已有1940多年。
2016年6月29日,“马武挂鞭树”因雷击自燃倒地,六年多来树的枝干虽已枯萎却一直未腐烂,实属罕见。为了保护这棵古树,相关部门在树的周围修建了游廊,廊檐下悬挂着一块“云台勒功”的墨底金字匾额。此外,还在游廊旁矗立了一通“马武挂鞭树碑记”的石碑。
首阳山还是中国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一处宗教圣地。自汉魏以来,僧侣信众在山上开凿修建石窟寺庙,至宋、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也被首阳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题字碑刻。
目前在首阳山的山腰处仍保存有20多个洞窟以及寺庙、石碑等文化遗迹,其中尤以南北朝时期开凿的马鹿山石窟最为著名。这些石窟集建筑、壁画与泥塑为一体,与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堪称渭源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
自古以来,首阳山就是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祈福圣地,每天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首阳山上的寺庙殿宇间传来佛乐钟磬之音,让游人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而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山会期间,更会吸引附近各县的游人前来首阳山焚香祈福,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