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嘹亮的歌声祝福着祖国繁荣昌盛,黄河的咆哮汇起新时代的精神锋芒。
4月9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由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主办,中共宜川县委、宜川县人民政府和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会在宜川壶口岸边举行。
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柯昌万,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长薛耀军,延安鲁艺文化园区主任茆梅芳,《黄河大合唱》歌词作者光未然女儿张安迪、次子张安东,原抗敌演剧三队副队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赵寻女儿赵辉,澳大利亚纳维塔黄河合唱团团长陈丰,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宜川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宜川县政协主席康双全及全体在家县级领导共同观看了演出。
柯昌万代表市委、市政府在演唱会上致辞。他指出,此次《黄河大合唱》的举办,是传承文艺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八十年前,《黄河大合唱》激励无数华夏儿女不屈不挠抵御外辱、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八十年来,《黄河大合唱》更是激励我们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奋力实现中国梦。他表示,我们将从《黄河大合唱》等红色经典中汲取丰富营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此次演出活动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延安颂》在刚劲矫健、俊俏优美的宜川胸鼓和粗狂豪放、彪悍威武的壶口斗鼓表演中拉开序幕。
随后歌曲《延安颂》表达了千万爱国青年向往延安真挚感情的,曲调悠扬动听的《南泥湾》《二月里来》仿佛将人们带入那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中,钢琴琵琶合奏《战马奔腾》描写了草原骑兵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中篇《黄河大合唱》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节目组成。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嘹亮的歌声伴随着咆哮的黄河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斗争精神,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图景。
抗战年代,《黄河大合唱》激励着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抵御外敌,是中华文化的里程碑,即使到今天,每当音乐响起,她依然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力奋斗。
下篇《我和我的祖国》带动现场观众一起演唱,达到演出高潮。祖国,是亿万炎黄子孙生命寄托,更是亿万华夏儿女心灵寄托。
此次活动,由海内外二十多个团体共同倡议发起,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以及交响乐团、澳大利亚澳华黄河合唱团等承担了《黄河大合唱》演唱和伴奏。演出人员在宜川壶口进行首场演出后,将分别在延安大剧院和延安鲁艺文化园区举行演出,共同唱响《黄河大合唱》。
演出活动后,《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末然之子张安东携抗敌演剧三队的50余名后人沿着当年《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地宜川圪针滩、黄河壶口瀑布进行寻访,重温了当年的历史场景。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宜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综合协调组、演出组织组、现场布置组、活动保障组及宣传报道组五个专项工作组。同时,宜川县组织14个县直党(工)委组成11支方队880余名干部共同观看此次演出。
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战时期,全曲分为八个乐章。首次公演是1939年在陕北延安公学大礼堂,演出后便引起巨大反响,迅速传唱于长城内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黄河大合唱》被列为首批唱片入选曲目之一。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传媒网等20多家媒体记者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央视新闻移动网、华商报官方微博、笨鱼传媒进行了直播。(来源:融媒体中心)
了解宜川
您可以从这里
请点击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好
宜川县人民政府
微信号:ycx462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