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绰号(武松的绰号是啥)
中国人历来都喜欢在名字中下功夫。毕竟名字,寄托着长辈对后代的殷切希望。
帝王者如朱元璋,为了保证大明帝国永承不衰,便在后代的名字中,搞出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循环,想以此上合天道,下安鬼神。并为此还造出了许多汉字。
而乡野百姓,没有那么大的志向,只求活命。因此什么狗剩、拴住等名字也就出来了。至于走江湖之人,则无不喜欢在绰号中下功夫,一个好的绰号,堪称是另一个名字,即可道出自己的厉害和特长,又要响亮上口,容易被记住。
对此,《水浒传》就给予了极大关注,几乎每位江湖好汉都有绰号,构成了一道让人惊叹的“绰号文化”。而其中有两个绰号,最值得关注,因为能看出水浒中“绰号文化”的一些特点。
一、行者
行者,是武松的绰号。相比于其他水浒好汉一出场就自带绰号,武松显然是个“另类”。一出场就寄人篱下受人白眼,随后打虎天下知,再到为兄报仇后重回江湖,最终在张青和孙二娘那里假扮头陀,这才有了“行者”这个绰号。
行者,看着很简单,叫出来也甚是无趣。比起什么云里金刚、赤发鬼等,更没有任何霸气和骇人效果。在许多人心目中,妥妥是一位不安定的江湖人士,总是在行走。
但恰是行者,却预言了武松的命运。虽走的是江湖,实则却是在红尘中苦修。因为武松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甚至你根本没法分清,哪个才是真实的武松。
比如,都是醉酒后,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却为何提着双戒刀,被一只大黄狗戏弄?以至于一刀砍向黄狗,却没砍中,反而一头扎入河里,在里面狼狈翻滚。还比如,是武松第一个提出招安,却为何上了梁山后又反对招安?这就是红尘苦修的过程。
《易》曰:易,不易之易,武松就是如此,总是处于不断否定自我状态。所以他走的根本不是江湖,而是心路!一直“在路上”,无非是在追求一种解脱。直至最终断臂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这才得以正果。
行者,永远在路上,犹如历劫,与其说武松是江湖好汉,不如说他是迷途赤子,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却被外物困扰,故而身体行走在红尘中,却是一直修为在内心。
二、浪子
何谓浪子?迷途之子,浪子回头金不换。水浒中燕青的绰号便是浪子!
燕青其实是位可怜的人,不知父母为谁,从小养在卢俊义府内。因此被卢俊义塑造成了一位公关先生般的人物。这就注定了燕青的绰号,不会如拼命三郎或入云龙那般能一目了然看出其特点,只因浪子是迷途人。
但恰是这水浒迷途之人,却展现出了比任何水浒好汉,都清醒的头脑和忠义的性情。巧妙拒绝李师师的引诱,义无反顾几次救卢俊义性命。这是为何?难道是说:迷途浪子更清醒吗?
非也!其实浪子这个绰号,也如行者一样,都处于“不安定”状态,只不过浪子更洒脱,因为他是心不迷途,身迷途。
即,燕青并非如武松那样,一直处于变化中,燕青就从来没有改变过其心。他是身不由己,不得不迷途。所谓,心若浪子心,只是被恩义捆住了身体,随波逐流罢了。
一旦燕青报完恩义,劝说卢俊义未果后,立刻就展现出了浪子本性,悄然告辞而去,义无反顾的跟主流的“招安求富贵”挥手告别,从此浪迹天涯。
这就是燕青,敢于否认主流观的浪子,实则比谁都清明和坚贞!所以,燕青虽绰号是浪子,却是反用——用燕青的迷途得逍遥,衬托出了水浒江湖主流观的悲哀和浑浊,预言了燕青,最终洒脱而去的结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