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结局(方腊和卢俊义武功谁高)
只要是读过《水浒传》的人,绝对会对高俅深恶痛绝,若不是他把持朝政,肆意妄为,也绝对不会有后来一些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
王进被高俅逼迫致死,为了满足高衙内的一己私利,高俅不惜设计诱骗林冲误入白虎堂,还毒杀了宋江和卢俊义,简直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
甚至有很多读者认为《水浒传》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悲情的结局,少不了高俅的手笔。
《水浒传》这本小说虽然是作者根据当时背景进行创造的,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物的存在是施耐庵虚构出来的,他们是施耐庵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一种精神和期许。
但是书中的反派代表——高俅,他虽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他却并没有小说中描写得十恶不赦,反而是一名很普通的官员。
高俅出身低微,背后没有任何势力的支持,他最初身为苏东坡身边的小吏,平日里主要负责为苏东坡伺候笔墨。
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高俅绝对不会发展到被后世人唾弃的大奸臣那一步。但是坏就坏在此人不安于现状,为人油滑通透,非常擅长抓住机会向上爬,哪怕说高俅天生为了官场而生也不为过。
苏东坡非常喜欢体贴细心的高俅,最重要的是高俅非常擅长书法,在很多时候和苏东坡交谈的过程中二人都有很多共同话题。
苏东坡性格豪爽,知道高俅日后不可能永远跟在自己身边,也清楚自己多次获罪被贬,不愿牵连身边的人,所以一旦有合适的升迁机会他都会及时介绍给高俅。
1093年,他前往定州担任太守一职,临走之前苏东坡将身边的高俅推荐给了担任翰林学士的曾布,被拒绝后苏东坡又把他推荐给了驸马都尉王诜,王诜非常高兴能够得到一个如此得力的手下。
高俅也知道这位王驸马是当时蜀国大长公主的丈夫,若是自己能够尽心竭力地伺候好他,他日的升迁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于是他发挥了自己圆滑妥帖的特长。
在为王驸马工作期间,无论对方交给他什么样的任务,都能用最快的速度,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王诜最初可能为了结交苏东坡才答应向人留在身边,可谁时间越长,他就越感受到了高俅的好处。
高俅逐渐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大事小事都能处理得非常好,王驸马也开始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到高俅的手里,高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在努力为自己积攒人脉,不断的接触到皇室身份地位更高的人并与其交好。
宋徽宗赵佶当时还没有继承皇位,只是一名王爷,他每天在府里研究书法创作,平日里和姑父王诜的关系很好。
有很多时候王诜和赵佶的联系都由高俅传达,一来二去高俅给赵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佶是一名合格的风流才子,但却没有身为一名好皇帝的魄力和能力,他除了写诗练字外最喜欢的就是蹴鞠。
高俅当时奉命给赵佶送东西,他来到王府的时候,赵佶正和亲信们踢足球取乐,高俅灵机一动,他并没有特别热切的凑上去将东西交给对方,也没有选择留下东西,转身就走。
他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偶尔会将目光投向他们踢球的地方,但脸上的表情却非常耐人寻味,赵佶很快便注意到了他这边的异常。
赵佶因为好奇,于是和手下人停下了踢球的举动,他询问高俅为何对他们面露不屑,难不成是踢球的技术非常高?
高俅等的就是赵佶问出来这句话,他立刻告诉赵佶自己也会踢球,之所以会突然失态面露不满,是因为感觉他们踢得不够好。
赵佶此生第一次听到有人对自己这样开口说话,不由得觉得新奇,另外也想好好地见识一下高俅的球技,于是邀请他下场一起踢球,高俅用精湛的技术成功的博得了赵佶的好感。
赵佶知道高俅是姑父身边伺候的人,但是他非常需要这个人陪着自己一起踢球,好在他和姑父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把高俅要过来,二人的关系就生疏,所以赵佶将高俅留在了身边。
赵佶很快发现高俅不止深谙踢球之道,书法也极好,几乎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高俅都能跟着一同讨论,大多时候的评论都能做到一语中的,所以他对高俅也越来越宠爱。
不久之后,身为端王的赵佶继承了皇位,成了宋徽宗,高俅也因为深得赵佶的宠爱,而一路升到了使相,仗着皇帝作为靠山,高俅在朝廷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高俅此人似乎天生为了官场而活。
无论是当代文人还是驸马或者皇帝,他都能够根据对方的脾气和性格进行讨好,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俅的确有真才实学,否则光凭一张巧嘴也没有办法得到所有人的喜爱。
1125年,不适合做皇帝的宋徽宗匆匆忙忙地将皇位让给了赵桓,面对金军大兵压境,他没有选择和朝廷共存亡,反而带着高俅、蔡攸、童贯等人一路逃向了东南方。
高俅并没有安稳地守在泗州,他非常清楚现在的局势,哪怕金军的势力再如何大,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撼动宋钦宗的地位。
这场战争也不会导致灭国,自己若是跟着他们一路逃跑日后定然会被清算追责,宋钦宗没有办法把怒火迁怪到父亲的身上,但是绝对不会放弃杀掉陪宋徽宗一同逃跑的臣子。
所以高俅干脆利落地跑回了开封城,和城中的将士们一同抵抗金军,果然战争结束后,宋钦宗将当时和赵佶一起逃跑的那些大臣处以死刑。
毕竟朝廷中剩下的大臣们若是都以他们做榜样,下次再有大兵攻打过来,直接弃城而逃,就出大问题了,杀鸡儆猴的事情不得不做,哪怕会拂了身为太上皇赵佶的面子。
而且宋钦宗杀了他们才能给宋徽宗挽回一些名声,毕竟朝廷中的太上皇在关键时刻弃城而逃的名声并不好听,他身为儿子有义务也有必要为父亲“善后”。
高俅却没有盲目的跟随宋徽宗“胡闹”,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的躲过了一劫,最终平平安安的在朝廷中任职,得以安度晚年。
所以实际上的高俅并不是《水浒传》中描述的大奸大恶之徒,他在朝廷中的一举一动、是忠是奸有很大程度上和坐在皇位上的君主是否贤德有关。
若是在位的皇帝一心忙于政治,高俅为了自己的地位自然也会成为一名忠心耿耿的治世能臣,只可惜宋徽宗无心朝政,心中只想着风花雪月,高俅为了得到圣心,自然也要顺着帝王的意思努力。
表面上看起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把很多过错都归咎在了高俅的身上,还把高俅刻画成了一个五毒俱全的大奸臣,可是施耐庵实际上却是要用高俅这个角色来表示当时朝廷君主的不作为,任由奸臣当道,恶意欺压百姓。
俗话说得好,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看的就是坐在皇位上的领导人是否有宏图大志,皇帝需要什么样的大臣出现在朝堂上,哪种大臣就会越来越多。
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手下就算出了心怀天下的将臣,这样的人也会因为触碰到其他大臣的利益被算计,久而久之整个朝廷里的臣子都沆瀣一气。
宋徽宗能坐上皇位就是一个错误,如果他能一直是一个和政治中心无缘的王爷,他绝对可以为后世留下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给自己赚得一个风流才子的美名。
但是他却是一朝的皇帝,在金兵南下的时候宋徽宗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做出应对的策略,而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本人带着平日里宠幸的大臣们逃之夭夭,这样的君主又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就算真的有想要救国救民的大臣,也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心灰意冷。
施耐庵笔下的高俅逼死王进不就是映射了宋徽宗宠幸奸臣,完全不在乎忠臣是否会因此觉得心凉,陷害林冲更是想表达在宋徽宗的不作为之下,朝廷之中的大臣们官官相护,甚至到达了肆意妄为的状态。
他们完全不在乎百姓们的生死,利用手中的权力为非作恶,比起贪官们只手遮天,更多的还是皇帝根本不在乎他们做了什么。
毒杀宋江、卢俊义又何尝不是在宋徽宗刻意的忽略之下,很多忠臣遭到了朝廷中贪官们的排挤,最终的下场不是告老还乡就是被害致死。
高俅历史上只不过是一个长袖善舞,善于自保的官员,他从来都没有插手朝政,改变朝廷局势的野心,最后的结局也算得上是善终了。
至于《水浒传》中的结局还是代表了施耐庵和无数贫苦百姓希望皇帝能够早日回归正轨,让朝廷中的奸臣都得到应有的惩罚,期盼着美好生活到来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