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约1100)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53

       深圳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之一。

       三年来,深圳旗帜鲜明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深入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核心引擎的作为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携手港澳和湾区其他城市共同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国家战略,深圳作为。《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核心引擎动能澎湃:地区生产总值跃上3万亿元新台阶,综合改革试点40条首批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超过2万家,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685项制度创新成果已经推出……

       长风起,潮头立。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黄金发展期的深圳将火力全开,将多重国家战略交汇的巨大优势转化为助推大湾区发展的强大动能,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不断向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迈进,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驶向国际一流湾区再立新功。

       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成为全省首个GDP破三万亿的城市。

       GDP破3万亿大关是深圳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的一个缩影。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光明科学城,从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到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近年来,深圳发力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一批重大战略科技力量落地深圳,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创新为要。为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保障力度,深圳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出台重大科研平台自主攻关扶持政策,加快引进重大科技创新资源。

       三年来,深圳着力推动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已逐步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如今,这条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深圳经验”已被推广至全国,也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实践。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深圳在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期限定在2025年。

       目前,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正在这座创新之城拔地而起。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牵头组建的3万余平方米国际量子研究院实现运营,国内自主研发的加速电压为30kV的专业级场发射电子束刻蚀机样机第一代实验室样机攻克了国内量子科技领域的一道“卡脖子”难题;在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土建部分已全面封顶;位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工程正式全面进场施工……目前,深圳已有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各级各类创新载体2746个。

       几天前,著名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受聘南科大讲席教授,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轰动。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教育环境,南科大吸引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短短几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去年5月,深圳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性优化升级,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全球智汇深圳样本,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全职院士77位,高层次人才超过2.2万人,海外归国人员19万人,人才总量已达663万人。深圳正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之城。

       一派欣欣向荣,一切越来越好。深圳正努力成为全方位综合性发展的“全能冠军”,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发布,为这个“特区中的特区”赋予更大的机遇和使命。

       从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前海方案》扩展的不仅是前海的面积,更是前海的发展空间。空间扩大后,前海合作区海陆空铁齐备,具备了空港枢纽、海港枢纽、会展商务、现代服务等国际湾区核心发展要素,装上了更为强劲的动力引擎,将释放出更强大的规模效应,前海由此将成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一系列支持措施接踵而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为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提供优质、高效、精准的司法服务与保障。积极推动深圳前海等区域重大战略平台绿色发展、支持前海优化市场准入规则、支持前海合作区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在广东省多个“十四五”专项规划中,前海元素不断出现。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在这样的机遇和使命中,前海乘势而上,切实发挥好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平台作用。

       目光向东,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创新的味道扑面而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

       2019年,深港河套出现在国家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由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去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规划将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整合建设“新田科技城”,面积约240公顷,成为打造香港未来硅谷、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今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依托深港河套等重大创新载体,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

       今年以来,一系列重磅政策发布再度为河套发展赋能。这些重磅政策不仅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发展前沿科技的政策全链条,更大亮点是可以获得深港两地的叠加支持:新增研发项目可申请深港双方的双重资助,已获港方支持的研发项目可申请深方的配套,支持科创人才可以申请深港两地的资金、住房等多重支持,进一步推动境内外高端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在深港两地集聚,小小的河套正积蓄深港合作新能级。

       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叠加的政策优势,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阔步奔向世界级创新高地。

       对接香港、连接湾区、通往世界。借助一个个重大合作平台,配合深港两地迎来更深层次的互动,一幅国际一流湾区的美好画面正在徐徐铺开。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大湾区向海而生,是开放包容,是与国际对接,是竞逐世界的舞台。在这个囊括粤港澳三地11座城市、生活着8000万人口、创造出11万亿元经济总量的大湾区里,每一年、每个月甚至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外人才和企业希望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这趟“高速列车”,不断打破阻碍资源要素流动的障碍壁垒,持续构建高标准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更深层次上加速大湾区协同发展,不断激发出三地优势叠加的“乘数效应”,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接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营商环境加速形成。

       今年1月,《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重磅发布,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

       借鉴港澳知识产权制度经验出台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加强了深港澳三地知识产权执法协作;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印发实施,明确11个领域境外专业人才执业便利具体举措;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正式揭牌成立,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互认机制。

       港澳居民来深发展的美好心愿获得加持。

       自2020年底起,深圳定向招录的港澳籍公务员已有10人陆续入职,在2022年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公务员中,深圳再次设置了5个定向港澳选拔职位。

       自2013年6月第1个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以来,深圳已建设15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其中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项目182个,其中港澳项目54个。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截至2021年,已累计孵化团队555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314家,2021年新引进的87家团队中,超八成是港澳台及国际创业团队。

       “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深圳正式落地,13款急需进口药品和3款急需进口医疗器械在港大深圳医院投入临床使用,共开设12家港资独资合资医疗机构和1家香港名医诊疗中心,348名港澳医师获内地医师执业资格。

       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皇岗口岸重建加快施工,临时旅检场地已具备全面开通条件,罗湖口岸、沙头角口岸改造升级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初步建成全天候、连续的船舶动态监测监控以及巡逻艇现场监管的立体监管系统,完成边检“快速通”升级改造。

       赣深高铁建成通车,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工程、深惠城际及大鹏支线、深大城际、深莞增城际铁路持续推进。

       赣深高铁建成通车

       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已完成东人工岛筑岛和西人工岛主线隧道主体结构,伶仃洋大桥先导索日前顺利过江,大桥东西主塔成功“牵手”。截至2021年底,深圳高快速路里程突破600公里。

       “软硬”联通加速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高效流通,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更让大湾区的人心走得更近。

       面向未来,粤港澳共盼画出更大同心圆。

       【撰文】崔璨

       编辑:邬嘉宏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