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什么匆匆(什么彬彬四字成语)

频道:科普知识 日期: 浏览:1244


       日复一日的夜幕降临在窗畔,像一只轻柔神秘的蝴蝶。我慢悠悠地抬眼瞧去,它的翅膀上布满点点光斑,这些光斑源于城市里的各色街灯、各种车灯,他们部分紧密、部分错落地排布开,甚是好看。

只是很遗憾,这只蝴蝶停落得太轻盈了,我根本没有察觉到它已经悄然到来,正如每天都察觉不出手边的时间竟抽离得如此之快。

灯火下,一叠叠书卷厚厚地压在桌边,一只黑猫蹑手蹑脚地出现在旁边,原地踏步。我相信只有我能看到这只生灵,也知道揉揉眼睛后,取而代之的仅仅是一团黑影。影子越浓重,意味着灯光越明亮,意味着夜色越深沉,更意味着一个残酷事实的出现——我有限的生命里、短暂的青春里的一天已经匆匆地离开了。我眼睁睁地看着一分一秒,从生命的洪荒中寂静地无声地消失了,只留下此时此刻的我,携带着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迎接着下一刻的到来。

年少读朱自清《匆匆》的时候,很难领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焦虑。“头涔涔而泪潸潸”实在夸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里的感慨,于那时的我而言也是难以理解的。

数着倒计时等待下课铃声的少年,在成长的路上总会撞上成年世界的厚障壁,一次次地,在流水般匆匆逝去的岁月里撞出声响。那时的我虽不能懂得“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却总在课后,到书店去精准地找到有趣的“闲书”,每回看一两个段落,再放回架子,藏到其他书籍的后面。林海音曾在《窃读》里写道自己幼时借雨天窃读,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直到天黑才不舍离开的经历,我用这个故事鼓励自己课后光顾书店的行为,又深知人家到书店“偷书看”是因为无力购买,为了学习“正儿八经”的知识,而我只把窃读当做忙碌课业后娱乐和消遣的手段,也实在不可相提并论。

时间,让过往的许多片段变得容易理解,也让不起眼的小事有了价值。现在,图书资源的丰富,设施的便利,让每本书可以平静地拿捏在手中。宽敞的图书馆总是干净整洁,沙沙的翻书声醉人地环绕。阳光抚摸着古朴的书架,把每一张泛黄或者崭新的书页细心地擦亮,指尖在书脊摩擦,如落叶抚摸水纹。

可越是身处在这样的阅读环境里,越容易勾起我对“窃读”时心境的想念。忐忑又兴奋,恨不得在几分钟内就读完整本书的念想;失落沮丧,想读的书被别人买走时的情绪一调色板似的各种心情,总是在记忆的深处轮番浮现。

岁月易逝,那时不懂珍惜,懵懵懂懂度过的年少时光,已然飞走。我也终于在日日夜夜的灯火中,懂得了《匆匆》中的一些意思。“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深夜里,我望着灯光,瞧着书籍旁阴影的形状变化,好像与作者有了共鸣。原来,时间一直无声又匆忙地穿梭于我的眼下。

而我不愿美好的日子就这样飞快地结束。天仅仅二十四小时,怎能把想做的事情、想思考的问题全部做完,全部思考一遍呢?即便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也是不够的。我不仅一次地希望将我三十岁后的全部日子,都挪移过来,填补在青春的日子里。抱着这种念头,在每天的结尾,我总忍不住做个挣扎,让台灯亮得更久一些来试图拉长一天的长度,只有当夜的眼睛灭了,一天才算真正结束。

可自欺欺人终究不行,每个人都要学着去坦然面对时间的流逝。前阵子,我和一位大四的学妹去石家庄做一项任务,最初几日我的体力还充足,可到了任务快结束的时候,沉重的疲急感统统抑制不住地袭来。学妹笑着说她也很累,可看着她依然矫健的步伐,听着她满满朝气的声音,我在心里不住念叨着“年轻真好,若我回到几年前,即使再多做几天任务也不会感到多累”。

她看出了我的疲惫——“姐,你等我一会儿,我去这个地方看看。”我默认地点点头,目送她如小鹿一样的跑开,一回头,看见了一排温柔细软的柳树,叶子迎着风起舞。

她说如果回到大一那时候就好了,我说,如果回到大四,让我再走一遍走过的路,兴许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结果。我们相视一笑,当她说到毕业后要入职当一名高中老师的时候,眼中闪着憧憬的光。此时,阳光正撒在她褐色的发梢上。

而我也说出了相处几日里不断涌上心头的话语:“年轻真好。”“我们只差一岁,学姐。”我们都扑哧笑了,继续聊起那些想回到的时刻,那些遗憾的故事与后悔的往事。当我们畅快地倾吐出,才发觉,正是那些匆匆流逝的岁月,令人无限追忆的往事,塑造了当下的我们。时间固然流逝得如此匆忙和无情,可也留下了有情感的人心。既然走的已回不来,与其纠结在意那一分秒的流逝,何不充实眼下。

即便日子匆匆,也匆匆得有意义:即便岁月无声,也能听见无声的回音。


       作者:彭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