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智库是什么(国家智库什么级别)

频道:科普知识 日期: 浏览:12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为此鲜明提出“九个必须”的要求。把这些要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个现实结合起来,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跟随党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回答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了谁”这个终极问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就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即我国智库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智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智库的本质属性。

       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治理。国家属于上层建筑,国家治理本质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结构性互动的产物。国家治理因国家需要而生,国家制度决定了国家治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仅包含了我国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合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产物。

       我国的国家治理是一个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例如,大同理想、民本思想、德治主张、改革精神、道德操守等,这些思想都是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思想精华,并传承至今。

       什么样的治理就有什么样的智库。智库是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辅助这个制度和体系更好地发挥效能。智库首要定位是服务于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辅助性机构。智库在众多服务机构中要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都要根据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实际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智库随着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变化而产生、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带有中国特色的智库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国家的各项制度、治理方式在变化,更多更专业的智库相应成立,并随之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应运而生的。

       智库服务于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是智库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因其辅助性地位决定了智库的价值观、立场、站位,要与这个制度和体系高度一致。智库的这个性质决定了中国智库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本质属性上是完全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什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坚持什么,并将这种坚持体现在研究和服务工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什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要将研究的战略目标定位在发展什么上,所有的研究都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把握智库本质属性的意义和作用。智库因国家治理需要而产生,主要是通过服务决策体现自身现实价值。国家治理,其所有治理行为都要落在一个个大大小小具体而实际的决策行为上,并且还是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决策行为。典型的系列决策场景就是一个决策后的反馈、评估和调整程序。智库更多是服务于决策,对于单个决策,或者是一系列决策,都可以让智库直接参与提供服务。但智库更根本的服务对象是政治,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服务决策是具体的,而服务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抽象的。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正是因为其中国特色,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服务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咨询工作,都统一在中国特色这个本质属性上,都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服务于实现我们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把握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本质属性,认识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职责宗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统一性这一特性,对于我国智库建设以及构建智库体系都有指导作用。首先,这是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本质属性的理论认识,有利于正确看待我国智库与其他国家智库间的本质区别,坚持我国智库建设中好的做法,坚定智库建设的信心。其次,把握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智库研究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统一智库的战略研究和应急研究、研究中的整体性和局部性,以及研究中的政治眼光和学术观点。再者,把握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本质属性,有利于认识到中国各类各级智库的共同目标,才能更加明晰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智库体系内部才能够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整体力量,更好地提供服务。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