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奥秘(月球小知识收集)
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实习生 张倚竹
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照相机(LROC)官网发布文章称,项目团队科学家在月球影像中发现了两个大坑,可能与此前神秘的太空飞行物相关,从而引发了广泛关注。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少鹏6月3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学界普遍认为,这两个“连环坑”很可能是由“太空垃圾”撞击而成,因而引发了专家学者对太空垃圾问题的关注。
新形成的连体双撞击坑。图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连环坑”或为“太空垃圾”所致
据国际航天界通报,北京时间2022年3月4日20点25分,一个重约3吨的飞行物以每小时9290公里的速度,冲撞上月球背面的赫茨普龙环形山。而早在2015年3月14日,美国卡塔琳娜巡天系统就发现了该飞行物。起初,发现者认为该飞行物是一颗近地小行星,但一位巴西天文学家在分析了这个物体的飞行轨迹后发现,该物体是在环绕地球而不是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因而判断它可能不是天然小行星,而是人造太空垃圾。
事实上,火箭残骸等坠落月球不足为奇,但不同的是,通常火箭残骸形成的都是单一的撞击坑,而这次出现的是“连环坑”。黄少鹏教授表示,火箭箭体一头是发动机,另一头是燃料罐,燃料耗尽后便是空的,只有发动机一头是重的,因此残骸坠落一般只会出现一个撞击坑。而此次月球上却被撞击出两个坑,表明飞行物很可能是一个“两头重”的家伙。
尽管尚无定论,但“太空垃圾制造了连环坑”的推测目前已成主流,也引发了科学界对于太空垃圾的关注。随着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扰各国的难题。小到燃烧残渣,大到遗弃火箭,太空垃圾超高的运行速度和巨大的动能对太空作业的航天器、宇航员,乃至地面安全都造成了威胁。黄少鹏表示:“现在大家之所以对这两个坑这么关注,就是因为意识到,太空垃圾的影响已经蔓延到月球了。此前也发生过火箭残骸撞击月球表面的事件,但此前的多次撞击都是有意安排的,并提前部署,以便获取有用的研究数据,但这次纯属意外,所以感觉到特别神秘。”
嫦娥四号 图源:新华社
月球背面还有更多“秘密”
迄今,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活动绝大多是在月球的正面,对于月球背面还有太多未知。黄少鹏也表示,虽然月球表面布满了陨石坑,但那是在月球40多亿年的寿命中累积的,陨石或火箭残骸撞击可以产生月震,科学家通过分析月震产生的地震波,可以获得关于月球内部的信息。“排除人为干预因素,短时间内自然地被‘天降外来物’击中,其实概率是很小的。特别是在月球背面,人类还没有设置什么科学设备,因此错失了这次研究月球的珍贵机会,很可惜。”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也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而此次的两个大坑,再次让月球背面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那么,月背观测对科学事业究竟有什么意义?
黄少鹏表示,尽管现在人类克服了月球背面通信的技术难题,但是月球背面还是藏着很多“未解之谜”。“从现在各个国家获得的数据来看,月球背面跟正面有很明显的差别,月球表面的‘壳’,背面要比正面厚得多,包括陨石坑,从地形上也和月球正面有很大差异。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谁都还说不清楚。‘嫦娥四号’降落月背,这对于我们认识月球,乃至认识地球、太阳系的形成和氧化等科学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换个角度研究月球
据了解,黄少鹏教授团队目前也在进行月基探测方向的研究。他告诉记者,与大部分登月是为了探月的研究方向不同,他们团队目前一个重要研究项目的思路是“从月球探测研究地球气候变化”。
黄少鹏表示,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气候系统辐射能量失衡,但是,地面台站和人造卫星平台对地球辐射平衡的观测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团队希望能开辟月球近面作为新平台,更加精准地测量地球大气层顶部入射太阳辐射能量和从地球外逸到外层空间的能量变化”,黄少鹏说,目前承载这个任务的人造卫星,由于离地球比较近,观测的范围有限,多个数据整合起来难度很大,也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如果能从月球进行观测,视野扩大,情况一目了然,数据也会更加具有代表性。团队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面监测地球气候系统能量盈亏状态,揭示气候变化隐藏的现象和规律,催生新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型和理论。
从地球研究月球,尚有很多秘密等待揭晓;从月球研究地球,会否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黄少鹏表示,月球和地球一样,尚有太多秘密等待揭开,科研的脚步还要走得更快、更远。
审读:喻方华
本文来自【深圳商报-读创】,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