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柏林(柏林大空投)
美国著名影星汤姆.鲁斯连拍六集的电影《碟中碟》英文原名是:Mission : impossible ,直译过来就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早在1946年时美国人就已经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德国人拍摄的电影《柏林空投》讲述的真实故事。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避免的跟苏联走上对立,柏林被迫分成东柏林和西柏林。1948年为报复美国支持西柏林发行马克,斯大林下令封锁铁路、水路和公路,不让柏林西区的人得到一个土豆,一个鸡蛋,拥有两百多万人的西柏林顿时处于危机中,史称“柏林危机”。
故事以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以特纳和克雷两位将军为首的美国军人排除万难,坚持空投物物资给西柏林人民;另外一条是德国女人路伊莎在丈夫战死后,为了养家在机场咖啡馆谋得服务员工作,从而与特纳结缘,两个破碎的心逐渐走近的故事。
彼时美军只有一万人驻扎在德国,而苏联却有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驻柏林最高指挥官克雷将军并没有屈服,即使华盛顿还在犹豫不决时,他就决定利用空中走廊空投物资,确保两百多万柏林人免于饥饿。他的这种先斩后奏式的决定令他的手下为他担忧,他有可能会被撤职或降职:丢失肩上的星星,而克雷掷地有声: 有可能,幸运的是我有四颗星(四星上将) 。没有华丽的口号,一个有担当、有魄力的军人形象令人震动。
但是,用几千架飞机运输两百多万人日常物资简直是杯水车薪,所有的专家都说:仅通过空运来确保西柏林的正常运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却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向来是我们的特长 。刷新了我对这个总统的认知。
华盛顿不但没有怪罪克雷反而同意了他的做法。柏林机场开始忙碌起来。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每天的运输物资也只有600多顿,离柏林人民需求的至少1500吨相去甚远。于是,华盛顿派来了在驼峰航线有着辉煌成就的、被称为空运之父的特纳协助克雷。
在特纳的指挥下,每天运输的物资逐渐提高到750吨,但还是不能满足西柏林居民生存的需要,缺医少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随着冬天的到来又要增加取暖物资的运输,这一切都对空运任务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后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都纷纷派出运输机和机组人员参与柏林空运。随着投入空运的飞机、新建的机场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运输强度不断提升,每天的空运量也在不断地增加:1500吨、2000吨、4000吨、5000吨……每天都在刷新记录,直到1949年4月16日这天,因创下了12840吨运输量的记录而载入史册!
斯大林本想利用拖延的方式等到冬季,妄图用曾经打败过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寒冬打败美国,但是英勇的特纳和克雷相互配合,战胜了严寒也战胜了斯大林。
与大事呼应的感情线也很动人,男女主人公在工作中萌生爱意。但两人的感情却因为死而复生的丈夫回归而面临选择。丈夫因战争的影响,内心遭受巨大的创伤,回来后一直郁郁寡欢。妻子本想离开特纳重回丈夫怀抱,可丈夫沉浸在战争创伤中难以回归正常生活,而路伊莎的好朋友因为未婚夫在飞机事故中遇难一直不能走出,预开煤气自杀,幸亏被路伊莎发现。路伊莎对丈夫的失望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于是重回特纳怀抱。后被丈夫发现,经过痛苦的思考丈夫将选择权交给路伊莎,要求路伊莎在他和特纳之间做个选择。
最后,东西方对峙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特纳的任务圆满完成,要调往关岛。路伊莎选择留下与丈夫重归于好。特纳失落地坐上飞往关岛的飞机,好在他与已经在工作中结下了友情的克雷一同调走,失去爱情收获了友情。
片中有些细节令人动容。大雾弥漫,飞行员无无奈地坐在休息室,但想到有很多人会挨饿受冻,有人坐不住了。他们被特纳的英雄事迹鼓舞着,主动要求起飞,创造了在雾天起飞的奇迹。
浓雾中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的飞行员,把物资空投到了东柏林,华盛顿调侃地问:你们到底站在哪一边?飞行员回答: 无论是哪一边,巧克力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只要是有利于百姓,管他是谁控制的区域,人道主义的光辉处处闪耀。
而特纳为提高空运效率而制定的标准, 做任何事情都想着两个标准:这是最快的吗?还有更快的吗?放到今天仍然是两个检验工作效率的好标准。
(这位特纳将军跟中国也有渊源,帮助中国抗击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2年5月日本切断滇缅公路,阻止盟军向中国运输物资。那时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如果没有援助,中国难以为继。为了将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运送进来,也只有飞跃喜马拉雅山,开辟空中航线。但飞越6000多米的海拔高空危险重重,没有人做过。以特纳为首的美国飞行员不畏生死,勇敢的穿越不可能的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片中新一代的飞行员也是在他的英勇事迹鼓舞下,再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