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舌战群儒翻译(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44

164. “大成若缺”还是“道成若缺”?


本章是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进一步阐述。且又增加了“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和大辩”五个“大”。但这里的“大”是与“若”搭配,类同于“大白若辱”。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里的“大”是大小的大还是指“道”?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大成若缺’,谓道德大成之君也。若缺者,灭名藏誉,如毁缺不备也。‘其用不弊’,其用心如是,则无弊尽时也。‘大盈若冲’,谓道德大盈满之君也。如冲者,贵不敢骄,富不敢奢也。‘其用不穷’,其用心如是,则无穷尽时也。‘大直若屈’,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若屈者,不与俗人争,如可屈折。‘大巧若拙’,大巧谓多才术也。如拙者,示不敢见其能。‘大辩若讷’,大辩者,智无疑。若讷者,口无辞。”“大”意指“道”。

王弼注:“随物而成,不为一象,故若缺也。大盈充足,随物而与,无所爱矜,故若冲也。随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大辩因物而言,己无所造,故若讷也。”“大”的意思不明。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最大的完成好像缺什么,但很好用。最大的充盈好像有点空虚,但用不尽。最直,好像是屈;最巧,好像是拙;最会说话,好像嘴笨。”(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37-138页。)“大”解释成“最大” 。

陈鼓应今译:“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口讷一样。”(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43-244页。)“大”也解释成“最”,也不好懂。

刘笑敢引论:“此章内容或可概括为盛德若缺。……盛德若缺也就是正反互彰,以反彰正的理论。比较圆满的状态是容纳了反面因素的正面形态,正面而包括了反面的成份或特点,这才是更高明的正,更伟大的正,是值得追求的正,是能够避免失败的正。”(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61-462页。)从他的引论可知,“大”就是“盛德”,“盛德”亦即道的体现。

本章的“大”与第四十一章的大是一个意思,都是道的别称。用道直接代替大完全说得通:“道成若缺,其用不弊。道盈若冲,其用不穷。道直若屈,道巧若拙,道辩若讷。”

“道成若缺,其用不弊。”用成功来说明道,那好像是不完满,不十全十美的,但它的作用没有弊病。

“道盈若冲,其用不穷。”用盈满来表述道,那看起来好像是空虚的,但其作用是无穷无尽。

“道直若屈,道巧若拙,道辩若讷。”以直说道,略带弯曲;以巧说道,有点笨拙;以辩说道,好像木讷。这说明道不走极端,大智若愚。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知道,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是相反的不同类。一般而言很好区分:正直的人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做人做事不会转弯;机巧的人灵活机动,处事乖巧不会笨手笨脚;善辩的人口若悬河,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没有别人说话的余地。但“大直、大巧和大辩”同“大智”一样,大智若愚就不简单了。

“大直”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物的直线或人的正直。比如说,黄河、长江一直奔流向大海,有多少弯弯曲曲,能说是一条直线吗?但它不管是八十一道“难”还是九十九道“弯”都百折不挠直向大海,这是“大直”。人也一样,真正大直的人,不会宁死不屈,而善于把对方反正过来为己服务,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巧”不是机巧、灵巧、耍小聪明。“大巧”之人或学习或谋事或钻研总是如痴如醉,善于深思熟虑,能够巧夺天工创造奇迹。头脑灵活,形体笨拙,很多大科学家都这样。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

“大辩”之人不像诸葛亮舌战群儒,也不以巧舌如簧而胜对手;而是寥寥数语就击中对方要害,让其哑口无言,心服口服。晏婴使楚就是典型例子。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彰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以城门侧洞请入。晏子以“进狗洞访狗国”为由赢得了尊严。后又以“南橘北枳”的故事让楚王刮目相看,不得不尊重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