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雪国列车结局(雪国列车南宫看到了什么)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50

      

       一个看似荒诞、并未迎合观众观影兴趣和取向的剧情架构上,隐晦带出并讨论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终极意义上的问题,在目前快餐化、低俗化和商业化电影潮流中,可是不多见啊,可谓一个奇葩,一剂清新剂、一口清凉的泉水。

       在影片中,列车本身的确是一座城堡,一座安上了轮子疾驰的城堡,一座必须永不停歇的城堡,一座一旦失去动力将万劫不复的城堡,影片中疾驰的列车正是当下每个发展着并高速"行驶"运作着的霸权主义国家的缩影,而列车上透过车厢分节而展示出的分级社会里(暗喻作者要抨击的当下社会)极端露骨的现状,揭示了文明背后一个残酷的的寄生元素,底层人民为求生不择手段,享乐者的麻木及挥霍无度,顶端势力的强权镇压,更是这样的专制统治国家的组成。

       在大多数的反乌托邦电影中,都会赋予人类一种希望,结局却总是有着革命性的结局走向。而影片中描述了在人们躁动不安的思想里,总是拥有着既想安逸地呆在体制里,又想突破体制的双重欲望,实则难以两全其美,而暴力固然丑陋,却能革命出完美,《雪国列车》正演绎着的被分成三六九等末世人类蜷缩在列车的每一节车厢。反衬受剥削的底层人民反抗剥削的强烈意志,也剖析了人类在等级体系下的罪恶与可悲。

      

      

       影片开头的字幕介绍了环境的产生。一个科学家早早预料到人类妄图掌控大自然的行为会有何后果,有人制造了"冷却剂",他清楚冷冻剂会造成不可逆转的链式反应,于是在不可避免的后果发生前,他制造了'核融合反应炉"。严寒的环境包裹了整个地球,人类的末日来临。

      

       "雪国列车"的"永动机"绝不可能出现在以物理定律为基础科学搭建的现实世界中,这是常识,但是永远平衡、高速运行或循环不息的"永动机"却在政治世界里屡被尝试,从底层车厢带领人们一节一节车厢向前突进的领袖们即使能够冲进车头,他们的革命性手段也仍然难以造成"革命性的结果",永动机体制就依然如旧,循环、平衡、匀速、无变化,就像中国在二十世纪的两千多年的封建朝代里所发生的事情一样。

       当灾难降临时,他没有置难民于不顾,下令救上了尽可能多的难民,使得列车荷载的人数远超过了列车的设计极限,纵容下去必然会发展成全车人都食不果腹,挣抢食物,骚乱的后果,于是出现了规则。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正是这种可怕的念头才使得上层社会的享乐者即便在目睹底层人们的惨状后,仍能不为所动的继续挥霍下去,因为对接受了这个设定的人来说,穷苦者的身份是注定的,活该的,毕竟那是他们的"位置"

      

       总有一个人会打破惯例站出来,总有一个理性而又智慧的人,总有一个敢于革命的先驱去领军。片中的男主的与众不同已经初步体现。 一般来说,群众性的、大众性的或者说下层民众的运动,都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无秩序的,所以有学者斥之为《乌合之众》。 然而如果有一个足够理性的的领导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他们的运动成功率则将大大增加。 所以男主,柯蒂斯,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能领导后车厢,就因为他能在看似不该站起来时选择站起,在看似该站起来(自己人被处刑)时选择坐下。眼神透出的是果敢和智慧。

      

       一个黄衣女人带领士兵过来,把所有小孩带走进行医疗检查。他们充满怀疑地撩开塔尼娅肥胖的衣服,发现躲藏在里面的小提米,提米被士兵抓走,还有一个叫安迪的小男孩也一起被抓走。

       安迪的父亲安德鲁愤怒地用鞋扔到黄衣女人头上,作为惩罚,安德鲁的胳膊被士兵们残忍地放到列车外,遭受严寒的折磨,一会儿之后,安德鲁的胳膊被士兵们重新放回车厢,一把大锤落下,被冰冻而脆弱的胳膊与身体脱离,疼得安德鲁大声惨叫。

      

      

       聪明的科里斯早已判断士兵手里的枪没有子弹,因为梅森训斥过士兵放下那把没用的枪。可老谋深算的吉列姆劝他耐心等待下一个红纸条,一旦判断错了,大家就死定了。可睿智的他赌对了 ,革命也就一触即发了。

      

       统治者希望让革命者相信在体制之外没有存活的机会,试图让革命者去理解统治者的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哀愁与苦衷",甚至用"我迟早有一天会把统治权交给你"来同化革命者,而革命者几乎就要接受了,直到尤娜意外掀起了地板,革命者发现这"人类仅存未来"是站立在一个个被弯折了手脚的"东莞乞童"之上的,方才觉醒将火柴递给尤娜决心炸开体制之门。然而要炸开体制的大门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意外引发的雪崩破坏了整个体制,将体制内的统治者、压迫者、反抗者与寄生虫一并毁灭,只有纯真(没有原罪)的儿童走了出去,目睹新生命,投入准备好了接纳她们的体制之外的新世界。体制之外,终究有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