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甘熙宅第(甘家大院为为什么不属于后人)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354

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往南不到两公里处,有一处 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五千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它就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宅第 ,也是全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甘熙宅第大门所在的南捕厅

甘熙宅第大门

甘熙宅第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构成,宅第中的建筑均坐南朝北,建筑特色南北交融,既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跑马楼”的浑厚大气,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被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评为“民俗瑰宝”。

俯瞰甘熙宅第(图片取自网络)

多进穿堂式的甘熙宅第

多进穿堂式

       甘熙宅第又俗称“ 九十九间半 ”,但其实,"九十九间半"是民间对大型民居建筑群通俗的统称,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叫法。它在规制、格局方面承袭了宫室建筑"前堂后寝"、"中正无邪"、"内外分明"的特点。这种大型民居均设有门厅、轿厅、大厅、主人房、佣人房等,整体为多进穿堂式建筑,由多重院落组成,规模庞大、装饰奢华。

甘熙宅第每组建筑之间由马头墙相隔,庭院及天井内铺地均以石板、砖、瓦或卵石等拼成图案,空间较大的庭院内点缀有山石花木。

建筑的门窗、梁枋、天花、栏杆、隔断、铺地等处均有木雕或砖雕装饰,其上所饰题材丰富,有人物、花鸟、走兽、文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图案精美、寓意吉祥。

甘熙宅第的特点不仅仅是宅院大,房子多,还体现了建造和居住在这个宅邸里的人具有不一般的文化品位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既然称甘熙宅第(也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是因为甘熙是甘氏家族中的代表性人物,是晚清南京著名的文人、藏书家 和方志学家 ,著作甚丰,代表作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和《日下杂识》等地方志书。他在家族中颇有名望,故其家族之宅被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

甘熙宅第由甘熙之父 甘福为主 修成,而甘福的父亲甘国栋则是为甘家大院奠定了基础的人。

金陵甘氏为江南望族,被称为"南邦巨族"、"江南甲姓",战国时秦丞相 甘茂 、秦上卿 甘罗 、三国时吴之折冲将军 甘宁 、东晋于湖敬侯 甘卓 均为其先祖。

明朝中叶,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年间,甘氏族人中的一支离开祖居地小丹阳甘村(现南京与马鞍山交界处),进入南京城内,居于淮清桥之东花园苑家桥(今白鹭洲公园),开始以务农,经营田产为生。

乾(隆)嘉(庆)年间(约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南京丝织业大盛, 甘国栋 率子行商,经营与丝织有关的行业,经过数十年间两代人的努力,家境逐渐殷实。此后,甘家在时称府西大街的南捕厅买下一块宅基地,开始营建房屋,嘉庆四年(1799年)正式迁居于此。

迁入新居后,甘国栋当年即去世,由其长子甘福主持家政,并在其三个弟弟的协助下,于嘉庆十七年前后,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建,一举奠定了甘熙宅第的规模。

迁居南捕厅之后,甘氏在小丹阳"有相堂"下创立分支堂号,曰"友恭堂"。"友恭"二字典出《左传》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取家族之中、兄弟之间上友下恭之义,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在甘家大院的花园中,还建有一座江南著名的藏书楼,曰“津逮楼”。"津逮"二字,典出自《水经注.河水》,意指求知的入门之路。

甘家自甘国栋及其子甘福起,均嗜好藏书,工于鉴赏,历游江浙诸地,遍寻善本,又辛勤数代,躬为补缀,积卷颇丰,进而仿浙江天一楼之制式、格调,筑楼以藏。楼中除藏有宋元明清历朝古籍善本十余万卷外,还藏有三代彝鼎、金石书画,可谓是一座文化宝库。

津逮楼

可惜的是,原津逮楼于咸丰三年(1853)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津逮楼实为建筑专家根据历史资料,仿天一阁样式于2007年复建而成。

津逮楼

解放初,甘氏家族搬离甘家大院,因家中藏书较多,无处可放,故而决定处理积累多年的藏书。

甘氏津逮楼留下的藏书不仅量大,且价值很高,比如,极为珍贵的宋刻本《金石录》可作为其中的代表。

《金石录》 由宋代 赵明诚所编著,他 撰写了大部分,其余部分由其妻 李清照 完成。书中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 彝器 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 石刻文 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宋代赵明诚编著《金石录》(图片取自网络)

出自甘家的津逮楼本《金石录》辗转经名震海内的出版家和藏书家张元济考证,鉴定为龙舒郡斋初刻,是存世唯一的足本。后又经过一番周折,终存于北京图书馆。

值得庆幸的是,除了《金石录》外,甘氏其余大量藏书则被捐赠给了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即今天的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甘熙故居和生活在其中的甘氏族人不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相关内容容笔者于下一篇《 南京古民居甘熙宅第(下):与艺术结缘,前有严凤英,后有海清 》中详加介绍。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在这里谈天说地,没有主题;拉东扯西,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