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翻译)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49

       前一阵买了本讲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小册子,翻到白露那一章,开头就放了一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我们小时候曾经学过这一首诗。

       这一首诗是白氏七绝力作,被《唐宋诗醇》赞为“作色秋江图” 。作者圣手妙笔,以诗作画, 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感极强的风景图。开篇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更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诗风平易近人,表面上看,这首诗的内容理解起来全无困难。但是 《毛诗序》曾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然而,《暮江吟》背后所言的“志”却不容易弄明白。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词作意译:

       一道落日的余晖,徐徐自江面上铺开,把江水染成了一半珊瑚红,一半碧玉绿。我爱这九月初三夜晚江面上的风景。月光照耀下,草丛中挂满了珍珠般的露水,天上的月儿像一把精致迷人的弯弓。

       这一首诗写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外放杭州刺史的途中,在九月初三的夜晚,他乘船行至长江下游某地时,有感而发。

       这一首诗和白居易的诗风略有不同,比较注重“炼”字,并且末句连用比喻,显得十分精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第一句中的“铺”,第二句中的“瑟瑟”以及第三句中的“可怜”。

       夕阳照到江面上,他不说“照”而说“铺”,显得动作十分轻柔。更衬得这日沉月升之间的风景画,一派宁静柔美。“可怜”的意思是指“可爱”,它直接吐露出作者的心声,表达了这首诗的情感倾向。

       至于“瑟瑟”,原来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风声,另一种是指碧玉的色彩。因为有这两种不同的意思,所以“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解释,也出现了一点分歧。一些人说“瑟瑟”在这里是描写颜色,半红半绿,在视觉上来说更有美感。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瑟瑟”在此处应当是指风声。 并且举了白居易自己的《琵琶行》为例来说,诗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瑟瑟”就是描写风的声音。

       因此“半江瑟瑟半江红”有可能是指:太阳照到的一半江水被染红了,而没有染红的另一半,被微风吹动,泛起了波纹。不过这一说法,大多数人都不认同。

       白居易这一首七绝描写的风景,时间跨度比较大。开头从傍晚写起,第四句已经是明月当空了。当中的色彩描写,借代与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非常出色。

       同时,因为“可怜”二字的存在,让读者能明显感受到白居易远离朝堂后荡舟五湖的逸志闲情。由于心情太过愉快,他竟然从傍晚看日落,一直赏玩到了皓月当空。

       落日余晖,江上残照,草丛中的露水和天上的弯月,本来都属平常之物,却被他用丹画妙笔,绘成了一座精致的七宝楼台。

       中国的古诗是言志的。那么,白居易这一首《暮江吟》到底在言什么呢?有学者运用现代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解析。 《暮江吟》这首诗里面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月亮”。

       这首诗先从太阳讲起,再到月亮结束,中间包含了一个月升日沉的交替过程。 要知道诗背后所言的“志”在哪里,就应该先弄明白在这一首诗中“太阳”和“月亮”各自象征着什么。

       在西方文化当中,太阳和月亮是“二元对立”的。一个是光明,另一个是黑暗;一个是主动,另一个是被动。而 在中国神话中,太阳代表的是炽热、光明和希望,它是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的,而月亮则代表温润、贞洁、美丽与永恒。

       中国神话里有《羿射九日》的传说。故事里面天帝的九个儿子就是九个太阳,它们一齐出动时,带给人间是巨大的灾难。 因此,太阳在中国思维里面带有一定的“攻击性”。

       而中国神话中的月亮总是和嫦娥这样的女性,以及“团圆”意象联系在一起。 因此它象征着一段关系的恒定,与态度上的保守。

       中国的月亮别号“太阴”。那么一个日月交替的过程,就是一种由阳向阴的更迭过程。从光明走向黑暗,从炽热走向温润,从进攻走到保守,就是这一过程。

       于是,我们结合《暮江吟》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就知道: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不被采纳,主动要求外放杭州当官。

       这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岁了,早已经厌烦了朝廷内的党争。 “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残阳”是指代他中年以前那种激进的政治态度,现在已经所剩无几。

       从前,他以杜甫为榜样,在朝中当谏官,努力创作了像《卖炭翁》、《观刈麦》这样的“敏感”作品,后来又和激进派宰相武元衡交朋友,结果遭到政治报复,吃足了苦头。

       但是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理想,于是我们看到在他眼前的江水是 “一半碧绿一半红”,这正象征着他眼中时事的阴阳两极。

       但是,经过了许多事以后,他再度回到了权力中心,却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党争还在继续,他的主张也不被皇帝所接纳。然后他主动请求外放,说明他内心已经豁然开朗了。

       他不再执着于在朝廷里当一名谏官,而是要到地方为人民干一点实事,比如到杭州为老百姓修筑水堤。

       他在九月初三这个日子想通了这个道理, 他感觉自己依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理想,但是不再选择像开始一样积极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一种温和的办法。

       所以,他笔下的月亮最后变成了一把弓箭,它可以帮助他继续实现治国的理想。于是这个日子,就变得十分“可怜”(可爱)了。

       中国古诗是言志的,就像 古人常说:文以载道一样。好的诗,一定要表达作者的志向,但是如今的人并不这样看。

       《暮江吟》言的是什么志,上面只是一种猜测,未必一定是正确的。 白居易这一首七绝,因为描写技法传神,“炼”字得当;即使并不言志,依然是一首绝妙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