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生鲜配送管理系统软件)
配送中心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定位与物流策略。本文主要结合配送中心发展现状,对配送中心分类与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EIQ分析法规划配送中心。此外,本文也进行了介绍与分析配送中心总体规划的五大原则,以及配送中心总体规划的具体步骤。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流通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多品种、小批量、全球化的需求,传统商贸企业以及新兴电商互联网平台起源都在花大精力筹划建设或升级配送中心,目标就是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同时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通过建设配送中心,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改进物流、信息流甚至资金流系统,满足更广大范围客户不断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无忧交付变为可能。虽然我国配送中心发展起步滞后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爆发增长和国家对于新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撑,我国配送中心的规划逻辑与相关创新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要准确理解配送中心的含义,必须先搞清楚“配送”一词的意思。Cutler-Thomas R. (2013)指出“配送其实就是一种物流活动,包括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及计划组织对物流上下游端送货(退回)。
从现代供应链领域视角,则更易看清“配送”的本质:由于供应链是由一连串供应商和采购商组成的团队,以接力赛团队的模式,完成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及至最终产品,然后将最终产品交付用户等一系列功能,由一系列设施和分布选择形成的网络。一个供应链是一系列的过程,其中一个过程顺接到下一个过程。现代供应链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多向流程,而配送贯穿其中,其简单流程线性表述如下:
P(1) ==> P(2)==> P(3) ==>... ==> P(n) 「==>... ==> P(3) ==> P(2) ==> P(1)」
综上,配送中心其实就是从事产品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接收方(用户或平台)的送达行为,要求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配送中心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市场结构化两个需要而不断发展的,是以组织配送式销售和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功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配送中心可以很好地解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生产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配送中心充分代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以及核心逻辑。
如图1所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与传统仓库有着本质区别。
配送中心是一种新兴的经营管理型态,具有满足多量少样的市场需求及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但是,由于建造企业的背景不同,其配送中心的功能、构成和运营方式就有很大区别。因此,在配送中心规划时应充分注意配送中心的类别及其特点。
1.按照配送中心的设立者分类,主要分为四类
(1)制造商型配送中心
制造商配送中心是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里的物品100%是由自己生产制造,用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及时地将预先配齐的成组元器件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和装配工位。从物品制造到生产出来后条码和包装的配合等多方面都较易控制,所以按照现代化、自动化的配送中心设计比较容易,但不具备社会化的要求。
(2)批发商型配送中心
批发商型配送中心是由批发商或代理商所成立的配送中心。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批发是物品从制造者到消费者手中之间的传统流通环节之一,一般是按部门或物品类别的不同,把每个制造厂的物品集中起来,然后以单一品种或搭配向消费地的零售商进行配送。这种配送中心的物品来自各个制造商,它所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对物品进行汇总和再销售,而它的全部进货和出货都是社会配送的,社会化程度高。
(3)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零售商型配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配送中心。零售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专业物品零售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建材商场、粮油食品商店、宾馆饭店等服务,其社会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
(4)专业物流配送中心
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传统的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有很强的运输配送能力,地理位置优越,可迅速将到达的货物配送给用户。它为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而配送中心的货物仍属于制造商或供应商所有,配送中心只是提供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服务。比如图2中烟草行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往往较高。
2.按服务范围分为两类
(1)城市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是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
(2)区域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以较强的幅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
3.按照配送中心的功能分成三类
(1)储存型配送中心
拥有很强的储存功能。例如,美国赫马克配送中心的储存区可储存16.3万托盘。我国目前建设的配送中心,多为储存型配送中心,库存量较大。
(2)流通型配送中心
包括通过型或转运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的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的方式进行配货和送货的配送中心。典型方式为:大量货物整批进入,按一定批量零出。一般采用大型分货机,其进货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
(3)加工型配送中心
以国内近10年兴起的流通加工订单为主要支撑业务的配送中心,包括食品加工(如图3)、快消品加工、3C电子加工等行业。
当然,根据配送货物的属性,还可以分为食品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医药品配送中心、化妆品配送中心、家电品配送中心、电子(3C)产品配送中心、书籍产品配送中心、服饰产品配送中心、汽车零件配送中心以及生鲜处理中心等。这其中由于所配送产品不同,配送中心的规划方向也可能完全不同。例如,生鲜品配送中心主要处理的物品为蔬菜、水果与鱼肉等生鲜产品,属于低温型的配送中心,是由冷冻库、冷藏库、鱼虾包装处理场、肉品包装处理场、蔬菜包装处理场及进出货暂存区等组成的,冷冻库为零下-25℃,而冷藏库为0℃~5℃左右,又称为湿货配送中心;而书籍产品的配送中心,由于书籍有新出版、再版及补书等的特性,尤其是新出版的书籍或杂志,其中的80%不上架,直接理货配送到各书店去,剩下的20%左右库存在配送中心等待客户的再订货;另外,书籍或杂志的退货率非常高,约有3〜4成左右。因此,在书籍产品的配送中心规划时,就不能与食品与日用品的配送中心一样;服饰产品的配送中心,也有淡旺季及流行性等的特性,而且较高级的服饰必须使用衣架悬挂,其配送中心的规划也有其特殊性。
EIQ分析是从客户订单的品类、数量与订购次数等观点出发,进行出货特征的分析,为物流系统的规划提供依据。其中,E(订货件数order entry)、I(货品种类item)、Q(数量quantity),是物流特性的关键因素,EIQ分析就是利用E、I、Q这三个物流关键因素,来研究物流系统的特征,以进行基本的规划。
EIQ分析法(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是由日本铃木震先生首先提出的。它是针对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且具不稳定或波动条件的配送中心作业系统的一种分析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从企业订单出发,根据客户的需求特性,结合PCB及ABC的交叉分析方法,进行订单不同层面的分析,得出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与订购次数的特点,对货物储存、拣选、出货等仓库作业进行分类管理和实施重点管理。其中,EQ分析是客户出货量分析,可以将其资料做排行大小先后,将客户ABC分析重点管理。IQ分析是商品品项出货量分析,同样也可以将其资料做排行大小先后,作出商品畅销排行榜及商品ABC分类。
一般来说,EIQ分析表应用,如表1所示。
表1中列代表品项I ,假设有I1、I2、I3、I4、I5、I6等六项商品;而行则代表订货客户或订单,假设有E1、E2、E3、E4、E5、E6、E7及E8等八个客户;而表格中的数字代表订货数量,单位可以是整栈板、整箱或单品等等。假设在此的表格是整箱的订货 ,从表1中可知客户E1在品项I1订了2箱,品项I2订了5箱,品项I3、I4、I5、I7、I8没有订购,品项I6订了2箱,总共订了9箱(EQ);6种商品中订了3种(EN=3),其他客户依此类推。
另外,商品品项方面I1在三个客户(E1、E2、E6)中有订货,总共被订了7箱(IQ),三个客户有订购(IK=3),从表中依此可看出I2、I3、I4、I5、I6等商品的客户订购比例与订购数量信息。从EIQ分析中可进一步导出EQ分析及IQ分析来,再以大小次序排列,以数量Q为纵坐标,以客户E为横坐标,画出EQ分析图;同时将客户ABC分级,再以大小次序排列,以数量Q 为纵坐标,以品项I为横坐标,画出IQ分析图;同时将商品ABC排出畅销排行榜。
EIQ分析最重要的是如何判读与应用,尤其是公司的经营变化可以由EIQ分析的图形中识别出来,另外EQ分析及IQ分析也可以单独的应用。例如:EQ分析可以应用在物流中心的进出货暂存区的规划、包装纸箱大小的决定、拣货顺序的安排、配送路线的安排、客户ABC分级及客户情报管理。而IQ分析可以应用在物流中心的布置规划、物流设备的选择、批量拣货、商品贩卖情报、商品的营销预测及拣货作业人力的安排。在物流中心的布置规划里,A类商品应该尽量规划于靠门口及通道的位置,而C类商品则规划于角落的位置,而B类商品则介于两者之间。另外在料架的陈列上,使用栈板式的料架时A类商品规划于第一层容易存取的地方,而C类商品则规划料架最高层的地方。
配送中心的物流策略,与一般企业内部的分销与生产策略相类似,分销提供了物流的外在环境需求,而生产则是提供内部环境的需求,而物流管理一方面需直接面对下游客户的挑战,另一方面则需兼顾生产(或上游供应源)的实际状况。而配送中心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则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定位与物流策略。配送中心总体规划,通常要考虑以下五大原则:
1.动态原则
在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时,应在详细分析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做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在一定范围内能适应数量、用户、成本等多方面的变化。
2.竞争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应体现多家竞争的局面。这对于政府部门进一步进行市场结构调整以及相关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尤其重要。
3.低运费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组织运输与配送活动,因而运费原则具有特殊性。由于运费和运距、运量有关,所以低运费原则常简化成最短运距和最少运量的问题,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以作为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的参考。
4.交通便利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配送活动领域在中心之外,这一活动需依赖于交通条件。布局时必须考虑现有的交通条件。
5.统筹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的层次、数量、布局是与生产力布局、消费布局等密切相关的,互相交织且互相促进和制约的。规划一个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综上,配送中心所需的活动流程——动线分析与校验其程序,如图5所示。
配送中心物流动线制定步骤如下:
首先,需就厂房装卸货的出入型式、厂房内物流动线型式、以及各区域的相对位置,规划厂房内的主要通道。
然后,进行主要物流设备方向与面积的配置。配置过程需考虑作业空间及区域内通道等因素。
最后,分析各区域间物流动线的形式,并制作物流动线图。逐一查其物流动线的合理性及流畅性,若其流线分析不顺畅,则可以调整该区域设备、方位的配置,经反复调整后完成最后的物流线图。
同时,配送中心总体规划也要首先做好战略定位,要满足不同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与不同配送中心间的点数关系,其区间逻辑表达,如图6所示。
配送中心总体规划具体步骤,包括作业流程、作业区域、作业能力三个层次的规划。
第一步,作业流程的规划
配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订货、进货、储存、订单拣货、发货和配送作业。有的配送中心还有流通加工作业,当有退货作业时,还要进行退货品的分类、保管和退回作业。所以,只有经过基本资料分析和基本条件假设之后,才能针对配送中心的特性进一步分析,并制定合理的作业程序,以便选用设备和规划设计空间。通过对各项作业流程的合理化分析,从而找出作业中不合理和不必要的作业,力求简化配送中心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计算和处理环节。这样规划出的配送中心减少了重复堆放的搬运、翻堆和暂存等工作,提高了配送中心的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如果储运单位过多时,可将各作业单位予以分类合并,避免内部作业过程中储运单位过多的转换。尽量简化储运单位,以托盘或储运箱为容器。把体积、外形差别大的商品归类相同标准的储运单位。
第二步,作业区域的功能规划
在作业流程规划后,可根据配送中心的运营特性进行区域及周边辅助活动区的规划。物流作业区指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发货等基本的配送中心作业环节;周边辅助活动区指办公室、计算机中心等。通过归类整理,可把配送中心分成如下作业区域:
(1)配送中心基本物流作业区。此区域是配送中心核心区域,在此进行基本的物流作业,包括车辆入库、卸货、进货点收、理货、入库、储存、流通加工、发货、配载、配送等作业;
(2)退货物流作业区。此区域的设置可根据配送中心的规模大小及与供应商的协议等实际需要而定。在此区域进行的作业有退货卸货、退货点收、退货责任确认、退货良品处理、退货瑕疵品处理、退货废品处理作业;
(3)换货补货作业区。在此区域可在基本物流作业区内进行,主要的作业有退货后换货作业、零星补货拣取作业、零星补货包装、零星补货运送;
(4)流通加工作业区。此区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果流通加工业务量很小,可在配装区进行。流通加工区的主要作业有拆箱、裹包、多种物品集包、外包装、发货商品称重、印贴标签等;
(5)物流配合作业区。物流配合作业是配合物流基本作业的诸如容器回收、空容器暂存、废料回收处理等。具体设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如设置容器暂存区或容器储存区、废料暂存区或废料处理区等;
(6)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此区域主要是保证配送中心业务正常进行的配合区域,主要的作业项目有电气设备使用、动力及空调设备的使用、安全消防设备的使用、设备维修工具器材存放、人员车辆通行通畅、机械搬运设备停放等;
(7)办公事务区。办公事务是配送中心正常运转及高效率运行的基础保证,主要的事务活动有配送中心各项事务性的办公活动、一般公文文件与资料档案的管理、配送中心电脑系统的使用及管理等;
(8)劳务活动区。配送中心员工及供应商休息、膳食、盥洗的场所。
第三步,配送中心的作业能力规划
在确定了配送中心的作业区之后,根据配送中心服务的对象、商品的特性、自动化水平、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等因素进一步确定各作业区的具体内容。在对作业区域进行规划时应以物流作业区域为主,再延伸到相关周边区域。对物流作业区的规划,可根据流程进出顺序逐区规划。
配送中心的规划十分复杂,并且涉及学科众多,难以一言蔽之。因此,配送中心规划要先理解其方法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使企业少走弯路。特别是随着新基建政策、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利用数字技术来从立体视角解决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以及模拟建设等问题将变为可能,亦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参数化物流系统智能建模、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打通虚拟与现实的二维空间。同时,通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作业系统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双向通讯系统的建立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都应该有一个从局部到全面、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对于包含若干子系统的大型物流系统配送中心来说,也可以分步骤地改造子系统,直至达到全面完成。正如吴清一教授在《数字物流》中所描述的“数字物流是建立在信息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物流融合驱动的物流系统梯次转型和创新发展为主引擎,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系统要素、物流产业结构上表现出与现行物流显著不同的新特点”。配送中心将是实现现代物流向数字物流转型的最佳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