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徐老师秀你一脸(深夜徐老师怎么火起来的)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242

老徐,曾经是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工程师,2000年以前的研究生,在学历和工作经验的加持下,公司老员工都喊他徐工,而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喊他一声徐老师。

徐工一脸匪相,脸上有少许横肉。初见他的人都感觉这个人不好惹。但只要徐工一开口,却是一口文质彬彬的书生腔,客气得不行,说话还贼有学问。这种反差萌让所有新到的员工对徐工印象十分深刻。

在公司里,徐工的经验最为丰富,技术也是无可挑剔,许多技术攻关、科研立项都少不了徐工的身影。但他这个人脾气也臭,认理不认人。记得他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他把总公司派下来的专家组辩论的面红耳赤,下不来台,带队的领导是个副总工,一直阴沉着脸。专家组在临走之际,副总工跟公司经理说了一句,这个人爱钻牛角尖,要多培养一下他的大局观。

就这么一句话,就堵住了徐工在技术的上升之路,以后想继续晋升职称基本上不用考虑了。徐工也不以为意,整天乐呵呵地跟我们年轻人混在一起,热心地教我们技术,跟我们谈人生谈理想。

老徐平时就喜欢跟年轻人讲大道理。比如:不要搞请客送礼那一套来拉关系,不要老是想着走捷径,要把自身的业务能力搞上去,既然干技术就要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

心思活泛的年轻人,也常常这么反问老徐:“您说的都对。但是现实是这么做评不上职称呀!领导就好这一口,我不这么干,领导跟我穿小鞋怎么办?”

老徐长叹一口气,耐心地说道:“人的素质将来会越来越高。等你们成长起来,你们掌权的时候,不推崇这一套不就行了吗?”

“那等我们成长起来再说吧。我们眼下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老徐很无奈地看年轻人一眼,索然无味地离开,找个角落抽闷烟去了。

在我的印象中,老徐是个彻彻底底的知识分子。他尊重知识,不在学术上造假;更珍惜人才,只要你肯学,他都是倾囊相授。

几年前,公司招进来一个博士,还是个“海龟”,研究领域也正好跟我们部门对口。老徐听说之后,自告奋勇跟领导请示,要带那个博士一段时间,熟悉一下业务。

领导反问道:“除了你,公司还有谁能带得了他?”

带博士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交给了老徐。

老徐私底下跟我们说:“这个博士有那么一点心高气傲,但是学东西特别快。好多技术方面的问题,跟你们讲五六遍,你们都还处于懵逼状态,他听一遍就掌握的差不多了。人家晚上还勤奋好学,把白天学的梳理总结一下,第二天基本上就可以融会贯通了。你看看你们,这就是差距!”

看着老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们知道老徐这是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

但是,好景不长。

没过几天,就传出来消息,领导们对这位博士的印象并不是很好。用他们的话来说,这个博士情商太低,读书都读傻了,只会干工作,其他的一窍不通。

又过了几天,公司下通知说,博士要被调走,说是要去一个分公司锻炼一下。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走,就不可能回来了。

老徐得到消息后,冲进了领导办公室,要讨个说法。

“徐工,你先冷静一下,这是上面的安排。”

“放屁!这么一尊大佛,放到咱们这儿都是绰绰有余,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干什么?安装设备,出大力吗?”

“去锻炼两三年就调回来了,这么做有助于他的成长。”

“在这里更能锻炼他,说不定他能走得更远。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哪个大人物的亲戚又看上这一亩三分地了?”

“不要胡说八道!你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任!”

“什么叫情商低?!不知道迎来送往是情商低,还是不会端茶倒水是情商低?这就是你们认为的情商低吗?如果是的话,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老徐闹得很霸气,最后摔门而去,直接骑上他的小电驴,回家了。

没过一个月,正如老徐说的那样,公司又来了一个本科生。这个本科生情商特别高,没过几天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大家都很喜欢他。

但是,老徐却沉默寡言起来,也不想带新人了,工作积极性下降很多。但是公司这帮年轻人仍然不能独挑大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常需要老徐来帮忙。老徐也依旧热心,该帮忙的帮忙,还时不时给年轻讲解一下,遇到此类问题该怎么办。

新来的那个本科生,知道老徐的身份后,对老徐更是毕恭毕敬。他每天都跟着老徐,递好烟,说好话,恳求老徐带带他。老徐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答应下来。

那个本科生也算聪明,不到半年就出师了,一般的技术问题,都能独立解决。老徐也基本上彻底清闲了下来。

公司开大会,有好几次都专门表扬了那个本科生。说他技术能力强,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强,是公司年轻人里面的佼佼者。事实上,那个本科生的技术也就是一般水平,能力也是一般水平。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将来会走很高很远。所有人都喜欢跟他搞好关系,在一起吃喝玩乐,其乐融融。

只有老徐,更加寡言少语。闲着没事就给家里打打电话,扯些琐碎家事。

年底,老徐递交了辞职报告,大家都没有感到惊讶。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天,迟早都要来临。

后来,听说老徐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混得挺不错的,还是那个公司里的小股东。

但是公司在开会时说:“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公司离开谁都能正常运转。有些人感觉自己怀才不遇,离职之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有的人找到工作了,工资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所以,我奉劝大家,要珍惜当下,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随着时间流逝,公司里谈论老徐的声音越来越少了,最后大家都忘记了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

至于那个博士生,有人说他离职了;也有人说:“他干体力活还不如我,细胳膊细腿的,不是干技术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