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北京市正泽学校(正泽学校在西城排名)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26

      

图 | unsplash

最近,公参民学校的民转公开始逐步落实了。海淀教育,已将七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公办教育的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

这本来是一个好消息。民办学校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学费,现在不用花了,为家长节省了一笔很大的教育支出。

之前不是总有家长吐槽现在教育费用太高,学费、课外班,还要搞吹拉弹唱各种内卷。开支一年十来万,几十万,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

现在可好了,决策层一定是听到了家长呼声。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先团灭辅导班、后民办转公立。这下大家终于可以不用为上学焦虑了吧!

但是,万万没想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家长不买账。

消息一投放,就在民办学校家长群里炸了锅。

之前在民办学校读国际班的小孩,大家都在问国际班还能不能保留?外教课是不是要撤?还能不能用剑桥等引进教材?

看到这样充满幻想的问题,我也是叹了一口气:

学费都全免了,这还惦记啥自行车呢?

民办改公立,就是为了去国际化不搞特殊,一碗水端平。还盼着保留国际班,保留外教?怎么可能?

英语课量都会同步公立,课时大幅度减少。三年前小学还是一周四节,现在缩减到了三节,下一步估计就奔着两节去了…

反正小学也开始不考英文了,英语老师地位只能连年下降,如今可能都不如体育老师,你让他们怎么还能保持热情投入到教育中去?


01

不过,大家先别慌,先看明白这次民办转公立——

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会转!!!

民办学校是什么?除了公办之外都是民办。

建华、海外、北外附是民办;人朝分、清华附稻香湖、北大附实验是民办;德威、鼎石、ISB还是民办…

但是他们是不一样的民办。粗略一分,有公参民和纯民办。

公参民,是公立参与的民办学校。三类:

公办学校自己办的学校;公办校和政府合作的学校;和其它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学校。

纯民办,办学主体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国际学校和私立,部分双语属于这个范围。所以读这类学校的家长不要慌,此次变化跟你没有多少关系。

公参民学校也不是全部都转。只有公办校自办,以及与政府合办的义务教育学校会转公立;第三种与社会组织、个人合办的则可以选择是不是转。

所以,这次人大附分校、北外附、建华实验、理工附不改名,但是民办转公立。按公立招生,数万块的学费也不收了。

课程呢?肯定也会逐步调整。

清附实验、民大附实验、北大附实验,这些原本跟大学紧密的民办校,就转成了大学举办华的公办校,或者并入原有的本部校。

名字不改,学费不收,课程也会按照同门一样标准。只是,师资同步比较难,需要时间。

最后将民办进行到底的,脱钩、改名!

海淀的一零一实验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启慧未来学校」, 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改名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北实验学校」,而之前提到的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也终于落靴,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

至于其它区热门的民办学校,正泽和亚太、润泽继续民办,连名字都不必改;而人朝分和人朝分东坝能不能顶得住就难说。我有个感觉,人朝分可能会公立,人朝分东坝会改名…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已经改名清森,海外、朝外这些外国语,现在站上了墙头——

跳OR不跳,是个问题。


02

民转公,看起来是件好事,为啥家长都透出了一模蕉绿?

主要原因是师资。

之前读民办学校,学费缴足,本部多少会派出自己的管理团队和本部的老师,来支持民办分校的发展。所以很多民办能出成绩,人大附一个海淀的根,跑到朝阳开分销成了当地的顶流…

还有一些特色民办校,走双语路线,几万块学费同步公立,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就是看重多了几节外教课。

如今,民办转公办对这两类老老师影响都有,前者大概率是要回归本部为了保住自己的编制;后者则会逐步被清理,学校没钱也没必要再自己养外教老师了。

就算零星几个,也是锦上添花。当年我读初中还请过留学生进校园上过几堂外教课呢,未来大概率也会变成这样——

有资源能力的,才配继续。

还记得双减之后搞托管,普小家长觉得浪费时间鸡飞狗跳吗?东西海牛小亮出了课后班的课表,才知道琴棋书画这些课,人家从来就没缺过。

对于资源充裕的学校,风浪再大也都能轻松度过。

公参民转公立对新生不会有影响,因为心里有预期了。但在校生的家长就会很难受,减掉十万学费都没觉得自己赚到。

当初幼升小的时候大家就谨谨慎慎地做了选择:不是为钱而是为了教育才选择民办。如今这都在学校读了几年,突然急转弯,想花钱搞教育结果吃了夹生饭,进退两难。

民转公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直升」。

之前民办学校能自主招生,所以有的暗戳戳做了一个K班小预科,就是为了能先提前收割一批生源,培养一年然后送进小学。

这样的好处对学校有三个:提前抢优质学生,幼小衔接比较顺畅,还能多收一年学费。

对家长来说也有好处。可以提前读小预科,就算是提前一年拿到了入学保障,不用幼升小的时候再纠结,再跑到大池子里竞争了。

但现在改公立,系统培养不存在了,大家都丢进了一个公立的大池子里去摇号上学,一贯制的连小升初也不保了,要进划片分配。


03

这个弯儿转得着急,学校也怕家长不开心。于是各种消息安抚人心,希望能平稳过渡。

之前本部师资的学校有点尬,因为报民办的家长就是冲着本部师资呢,如今也只能拍胸脯保证本部派师资。

短期也许可以,但长期难。就像前文说的,老师很在乎编制的,外派的终归能回本部,几个会选择留在分校?

外语特色校则用保证课量、暂留外教的方法帮家长减轻焦虑。但是外教课会缩减课量,改大班课。
教材肯定要同步公立,至于之前的是否还能用?就看这个过渡阶段,谁能找到过度的办法过墙的梯了…

但是,转成公立之后,想靠着付费长期外教课,恐怕是不能了。

因为…这不公平啊。

一切需求,在教育公平大原则之前,都只是略做挣扎。

有的学校也尝试过脱钩彻底民办,收学费有更多办学空间不好吗?可是,最后转公立,是真的脱不掉…

虽然家长还不死心,做了各种课程设计,求交钱缴费保课,快把各种电话打爆,然而——

滚滚洪流,覆水难收。

大家都觉得眼前只剩下茫茫一片。

茫茫,也未必只有晦暗。

不如心态放平,往好处多想,先实现精神自洽:至少小孩享受了几年优质的师资,至少未来也不用再考虑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