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见过道光吗(乾隆死的时候道光多大)
清代八个总督中,直隶总督拱卫京畿,看护满人的东北老家,所以被誉为疆臣之首;两江总督地处国家赋税之地,文风鼎盛,屈居第二。故这两个总督的政治地位较其他各省总督更高。
按照清代“首崇满洲”的基本国策,各省总督、巡抚在道光以前,基本上是不轻易授予汉人的。但事情也不绝对,就以直督来说,首任者就是汉人李维钧,其后又有李绂、唐执玉、李卫、刘墉、梁肯堂等。
御史查了一下,八省总督中,有七个总督在道光以前都有汉人的任职经历,且为数也不算少。唯独陕甘总督是个例外,自乾隆始定陕甘总督以来,到道光五年(1825)为止,这期间从未有汉人担任该职。
陕甘总督为何不授汉人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各省总督中,陕甘总督的设置情况最为复杂,顺治元年置陕西总督,驻固原。十年,兼辖四川;十四年四川另设总督分离出去,陕西总督驻地移至汉中。
康熙三年,改陕西总督为山陕总督,兼辖山西,移驻西安;十四年又改称陕甘总督,但不久更名为山陕总督,仍辖四川。雍正元年,四川另设总督,到了十三年又复辖四川,更名为川陕总督。
乾隆十三年,因用兵西北,于四川、陕西各设总督,十九年,裁撤甘肃巡抚,兼辖陕西,驻肃州。二十五年,陕甘总督迁驻兰州,仍兼管巡抚事。此后一直到光绪八年,新疆建省,亦归陕甘总督所辖。
可以看出,陕甘总督的名称从清初到乾隆中期的变化很大,但辖区主要是在陕西、四川、甘肃这三省。这是因为,截止乾隆统一新疆之前,西北多事,总督一职频繁改动是出于军事方面的需要。
陕甘总督从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形成定制,其全衔为 “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 。此外,陕甘总督是全国八个总督中,较早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的。早期的其他省总督,有的还是兵部侍郎衔。
清初在陕甘任职的大员,基本上是以武将为主,文职的占少数。且清一色都是旗人(包括汉军旗)。乾隆二十五年,尹继善出任第一任陕甘总督,其后依次是黄廷桂、永常、吴达善等。其中乾隆朝最著名的当属李侍尧、福康安。
清代自入关统一中原后,西北地区一直是清王朝的事故多发地。尤其是战斗民族准噶尔汗国给康、雍、乾三代帝王制造了太多的麻烦。自康熙朝噶尔丹开始,准噶尔屡屡袭扰内地,制造分裂。
陕甘总督的辖区甘肃、陕西两省地理位置正好是西北的主战场,凡是朝廷用兵,皆以此两省以及四川为根据地。所以陕甘总督的人选就显得十分重要。
清代由于是满洲贵族建立的政权,骨子里就带有不信任汉人的固有思想。历代统治者最害怕的不是外敌,而是占了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如果陕甘总督是汉臣,那么要是与准噶尔部联合起来对抗朝廷,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实际上,清王朝在陕甘这个地方是吃过汉人亏的。三藩叛乱时期,吴三桂利用民族矛盾极力煽诱,陕西、甘肃、四川很多绿营将领纷纷响应,这让康熙帝十分头痛。旁得且不说,就一个陕西提督王辅臣就让朝廷花了不少的心血。
陕甘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在全国各省的绿营军队中,以陕甘绿营人数最多战斗力也最彪悍。康熙皇帝就曾说: “天下绿营兵无如陕西强壮,而其数较各省倍重。”
正是意识到了陕甘绿营的重要性,所以康熙帝在平叛三藩时才调整战略,重用陕甘绿营将领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等人,号称“河西四将”。可以说,在平定三藩时,陕甘的绿营军队是出了大力的。同时也让朝廷深感陕甘这个地方,不能让汉人掌权。
此外,陕甘又是一个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地区,这里的回民时不时制造事端。有清一代,回民起义大小数十次,乾隆就有著名的甘肃撒拉族起义,还有后来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时,即同治元年爆发的由赫明堂、马化龙等领导的回民起义。
陕甘属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但在军事方面却又是最重要的。尽管乾隆皇帝统一了新疆,平定了西藏,但在最高统治者的眼中,陕甘就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以汉人治陕甘,心里头实在不踏实。
而直隶、两江则不同,尽管他们的政治地位高,可毕竟是内地,至少不用担心这两个地区会发生军事动乱,所以让一些信得过的汉人担任总督,也是可以考虑的。
别说是直隶、两江总督,道光以前汉臣就算是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的也不见得稀奇,唯独陕甘总督一职,那是连做梦都不可能梦到的。
第一位担任陕甘总督的汉人是杨遇春,他是三朝老臣,参与了平定川楚白莲教,封爵一等昭勇侯,他于道光五年署理陕甘总督。道光八年正月,杨遇春因平定张格尔有功,加太子太保,实授陕甘总督。
道光以后,汉人中还有邓廷桢、林则徐、左宗棠、杨岳斌、曾国荃等出任陕甘总督。但此时的大清朝,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地方督抚中汉人占了一多半,陕甘总督的任职资格自然也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了。
备注:御史只是大致查了下相关史料,或有不足之处,如有遗漏敬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