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牙拔除术(牙拔除术的基本步骤)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45

拔牙虽然是临床上的一个小手术,但是因拔牙而发生的意外还是时有发生。其实,拔牙之所以容易出现意外,除了牙医的责任,还与患者对牙科的认知不全、急于求治的心态有关。拔牙时,患者如果隐瞒自己的病史,可能就会威胁自身健康。因此,拔牙前患者如实告知牙医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很重要的。牙医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病史决定是否进行拔牙手术或做相应准备,如麻药的选择、是否需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牙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2类不适宜拔牙或需暂缓拔牙的情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月经期女性。妇女在月经期原则上应当避免拔牙,因为月经期间牙槽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拔掉已经松动的牙,对病人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牙齿,如阻生牙或埋伏牙,则应等月经过后拔除。有资料显示,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拔牙最为适宜,此时伤口愈合比较快,不易发生细菌感染。

2.妊娠期女性。有人认为妊娠期间一律不可拔牙,因为可能导致流产。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妊娠3—7个月拔牙比较安全,对妊娠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在这个期间拔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拔牙前一天和拔牙当天,肌内注射黄体酮10毫克。拔牙麻醉剂中不可加肾上腺素。麻醉必须完全,止痛效果要好。对有习惯性流产或习惯性早产史的病人,在妊娠期间禁止拔牙。

3.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的心脏病患者,只要没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轻微活动或平卧时心慌气短),都可以拔牙。但拔牙时应做到麻醉剂中不要加肾上腺素,以免出现心动过速,诱发心衰;麻醉完全、动作轻巧,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出血或损伤;拔牙前后应给予抗感染预防处理,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较正常人容易合并感染。

4.患牙位于恶性肿瘤区域的患者。禁忌单独拔牙,而应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连同患牙整块切除。所以如在患牙区有经久不愈的溃疡、肿物时应先取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后再拔牙。

5.有血液疾病的患者。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体内凝血过程有障碍,故有出血倾向,拔牙后出血难止,会引起大出血而发生生命危险。而白血病患者,由于极易发生感染,拔牙后的创口也可成为一个感染灶,从而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且难以控制。因此,这些人患牙病时,应做保守治疗,禁忌拔牙。

6.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病情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必须拔牙的,应请内科医师会诊,术前服药数周控制血糖稳定,拔牙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防并发感染。

7.肝、肾功能疾病患者。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因为此类肝病可以银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行拔牙术。在术前事先给这类病人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促进凝血酶原合成,以补充纤维蛋白原的不足,避免发生意外。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8.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一年内不宜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骨髓炎。放疗一年后若必须拔牙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9.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病人可因感染、手术、焦虑引起甲状腺危象,重者可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贸然拔牙。如必须拔牙时应做详细检查,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类血管收缩剂,手术前后应服用抗生素。

10.急性传染病患者。恶性贫血、严重的肺结核、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都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迟伤口愈合,合并感染,应暂缓拔牙。

11.器质性及功能性神经疾病患者。有器质性及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患者,应考虑术中及手术后诱发疾病发作的可能性,如必须拔牙,应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治疗后才能进行手术,术前还应给予镇静剂。

12.高血压患者。若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得比较好,可以进行拔牙,若未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血压比较高时,需要暂缓拔牙;如果高血压患者长期因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需要停用1周才能进行拔牙;高血压合并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急症,暂缓拔牙。

拔牙是解除口腔病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所以患者在决定拔牙之前一定要如实告知口腔医生自己的真实情况,切勿隐瞒。

邯郸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安琨